第二十一章新的野笋基地

下午一家三口继续去后山拔笋。

只是这边的笋确实越来越少了,找了很多处地方,都没拔多少。

这让方玉枝的情绪有些低落。

才赚了三千多块钱,就没有机会了,她的计划可是至少赚五千呢!

“附近别的山有没有野笋?”徐东灿突然想起这个问题。

这边已经被他拔了一万多斤笋,现在笋少了,其实很正常。

如果哪座山里,还有没被人发现的野笋,那自己还可以去几趟,再拔几千斤回来。

“很多吧!”徐建根在乡办厂呆过,周围几个乡村的情况都熟悉。“雷公山那边,就有大量的野竹林,比我们这边还要多,只是那边全是山路,进村还要爬二十里山路,就算拔得再多,也运不下来——”

不能卖出去变钱,全部是空的。

“哦。”徐东灿一听,心里一动,不过没有把心思表现出来。

山路越难走,那拔笋的人越少,自己有空间在,只要去了,肯定能运下来。

那边山高坡陡,或许对自己来说,反而是块风水宝地呢!

傍晚回到家里,开始做晚饭。

这次笋依然拔了不少,只是近一半比筷子粗不了多少,加工成手剥笋的话,应该不好卖。

于是徐东灿建议把细的那部分挑出来,剥壳后煮熟,晒成笋干,以后焖肉吃。

家里虽然用毛笋煮了一些笋干菜,野笋的味道肯定更好,也不算白跑一趟。

方玉枝觉得也只有这个办法了,于是一起动手拣笋。

最后只挑了五十多斤相对粗的,只能煮一锅。

徐东莉回家时,看到哥哥,又是一番惊喜。

“听爸妈说,你以后要在县城开一家小吃店,我周末可不可以去找你?”她拉着哥哥,悄声问道。

长这么大,才去过两次县城,还是学校组织去的,除了青少年宫,她都没机会去街上逛逛。

哥哥在那边,就方便多了。

“想来就来。”徐东灿无所谓地回答。“不过得爸妈同意。”

就怕这丫头胆子太大,一个人偷偷溜出来,爸妈找不到人,肯定担心死了。

“噢。”徐东莉乖巧地应了声,表示明白了。

要经过爸妈,肯定会比较难,不过为了去县城玩,还是得试一试。

吃了晚饭,徐东灿走出院子,来到下面的菜地前。

上次看到这边的桑葚已经红了,现在已经过去十天,应该快成熟了吧!

下坡看了看,发现确实已经有几颗颜色发黑了,不过大部分才刚刚红,离真正成熟还得一些日子。

徐东灿摘下一颗尝了尝,甜度不高,可能是还不够熟。

这边菜地因为附近住着人,怕小孩子过来摘桑葚,菜地的主人一般不会打药水,免得出事,所以可以大胆摘来吃。

又到周围寻找嘎公嘎婆。

这种野草莓家乡到处都有,他只想看看成熟了没有?

附近天天有小孩子光顾,应该早被摘光了。

果然被他找到了一篷,上面还有几棵黄色的果子,还有一些果子被摘走后,留下的蒂柄。

那明天去雷公山时,得带一只小篮子,到时除了拔野笋,顺便找一些山莓。

回到自家院子,看到墙角有一些妹妹种的花,都是农村常见的品种,叫得出名字的有牵年花、鸡冠花、凤仙花和夜饭花。

因为没有规划,随意散种在地上,长得乱糟糟的。

大多已经开花,算不上艳丽,就是给院子增添了一些生机。

趁家里人没注意,徐东灿从空间舀出一勺灵泉,给它们浇了水。

等过了一晚,它们肯定会长大许多,开出更漂亮的花。

第二天早上,他吃了早饭后,借口回县城,先去了乡政府所在地。

然后往东走,步行两个多小时,才到了雷公山下。

看来得买辆自行车了,这么远的路,靠步行肯定不行。

倒不是累,主要是太浪费时间了。

最好再准备一张简易床,放在空间里,如果晚上准备留在山上,可以考虑在空间过一晚。

倒没有想过在里面造一间房子。

这个秘密不能暴露,就无法带人进去,自己一个人偶然过一夜,不用弄得这么复杂。

到了山上,看到前面有一个小村庄,零零落落住着十几户人家。

山坡上有一些梯田,在这边生活的话,应该也没问题,就是购买生活用品比较不方便。

印象中后来山顶建了庙宇,也通了水泥公路,倒是让这里成了虞城很最有名的景区。

脑中这样想着,他的动作却不慢,很快进了山。

跟以前一样,他不停地往里走,没有管周围的竹林。

村子附近肯定有人光顾,必须进深山才能拔到满意的野笋。

再次走了二十多分钟,他才找了一块野竹林,开始拔笋。

确实来得有些晚了,最早生长的竹笋,已经长得两米高了,上面已经长出竹梢,快要变成一棵竹子了。

底下一尺左右的野笋虽然还有不少,远远比不上前几次在老家拔的密度了。

倒是长得很粗壮,这让他非常满意。

于是开始拔笋。

看了看手表,这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必须抓紧时间才行。

手表是爸爸以前用过的老上海,他离开工厂后,回家务农,就很少再戴,加上那时候徐东灿准备中考,就把手表给了他。

他以前嫌笨重,还是旧手表,考完试后,就不愿意戴,一直放在抽屉里。

重生后发现不知道时间真的不方便,于是又重新戴上了。

等以后有钱了,买一块好一点的机械表,再把这只拿去修表铺清理一下,妥为保存。

这种老式机械表,只要不暴力摔打它,再用五十年,也不会坏。

就是经常进水蒸汽,还有表盘有些发黄,如果用酒精好好擦洗一下,可以当家传之物一直留着。

可能是以前习惯了一个人,他干活时总爱想些乱七八糟的事,却不会影响手里的工作。

一直拔到下午两点,肚子有些饿了,于是进了空间,吃了几个放在里面的鸡蛋糕。

老家镇上,产一种果冻大小的糕点,在全县都很出名,直接以地名命名,就叫樟镇鸡蛋糕,大家一直拿它当高级点心,带着探亲访友。

徐东灿重生后,对吃食有些挑剔,对这种松软的点心,倒觉得可以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