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张既领军战颜良

曹操说道:“那就依司马懿的计策行事,可以传令给曹仁、荀彧那边,不用佯攻宛城和虎牢关了,梁县那边也不着急。”

荀攸建议道:“主公,为了痛击童远,扩大战果,我们暂且蛰伏,待袁绍向我方求援的时候,占据道义优势,再席卷破敌。”

曹操说道:“这是一条妙计,估计袁绍短时间内还不会向我这个小弟求援,正好我们可以在河内郡多准备一段时间。”

董昭也这么认为,此地较为安稳繁荣,又有诸多士族倒向曹操,早应该扩大周边统治区域,让此地不再多面受敌了。

商议已定,只差把握住时机了。

......

张既领兵三万,与袁谭部的前锋颜良,在上党东北部交战。

“别驾你看,那就是颜良。”

顺着刘豹的指向,张既看到袁绍军前锋,簇拥着一位明光铠大将,神采奕奕地站在全军前端。

上一次与颜良、文丑交过手的徐荣、徐俭、徐晃、黄於、去卑、陈沟,甚至童远和张方全都不在。

就算硬打也是打不过,看来这次诈败是真的不能再真了。

他对刘豹说道:“听闻着颜良勇猛异常,他所部兵马每人都有铁甲、皮甲,绝不是容易对付的家伙。不知你部有何对策啊?”

刘豹说道:“颜良虽勇,却只是一个人而已,他的兵马也只有我们的一半,我部完全可以奔袭骑射对方侧翼,再一举围攻掩杀。”

张既说道:“如此也好,一会听我旗鼓号令,你与单于一会袭扰敌军两翼。但现在远不到决战的时候,所以暂且不急着掩杀。”

“诺!”

张既、颜良两军逐步靠近,新西凉军只是袁军的两倍,但由于两翼骑兵队形松散,显得规模庞大至极。

这样的骑兵阵势看起来气势骇人,若是二三流的兵马恐怕早已胆战心惊,不敢交战。

颜良率领的兵马,虽然不像鞠义的先登营那样,在破公孙瓒中分外如雷贯耳,但也大破公孙瓒骑兵多次,面对匈奴骑兵根本不惧。

他纵马出阵,高呼道:“谁人敢和我决一死战?”

屯田军校尉李通欲出,张既阻止道:“不用与他斗将,直接大军交战即可。”

于是令呼厨泉、刘豹从两翼迂回过去,正面步兵大阵踏步压上。

张既身边以一万五千屯田军为主,这些兵卒吃穿胜过寻常富户,每人都有两档铠甚至更精良的装备。

他们有三成以上是久经训练的弓箭手,不论是复合弓还是单体弓,在训练难度、时长上,都大于使用弩机。

所以新西凉军远射力量形成了一套有趣的配置。

实力最弱的征召农兵,配置最好训练的手弩与擘张弩,主要执行警戒、低强度守备、讨匪的任务。

更高一层的屯田军装备复合弓与单体弓,他们也是维持战线,执行覆盖射击的主力。

最精锐的无畏军,则依照不同的战术、任务,以复合弓和阙张弩为主要远射武器,另外配置一些便于携带的骑弓和擘张弩。

以后随着力量充沛,还会补充部分大黄弩、床弩、高石数复合弓、破甲重箭等大杀器。

颜良部主力则相反,其精锐远射力量极强,但是以擘张弩、阙张弩为主。

这与其兵将组成,以及主要对手包括各类轻重骑兵密不可分。

颜良部精锐多是部曲兵和部分因为频发厮杀,而长期服兵役的脱产武装。他们在武器选择上,一般会倾向于便于持续装填,且杀伤力更强的弩。

他们周边有大量擅于骑射与冲击的骑兵,这些骑兵箭法高强,但是骑弓对弩来说,不像步弓那样占有射程和覆盖的优势。

所以,精锐的弩兵配上大盾、矛戟,可以在远近全方位压制此时的轻骑兵。

但是,这样的配置碰上庞大的步弓兵马,又会怎样呢?

“轰~”

“啊啊!”

每一波齐射的箭雨呼啸覆盖时,袁军都龟缩在大盾的掩护下。

但即使如此,铁甲、皮甲混装,多数人没有头盔的他们,渐渐有人报以不绝于耳的惨叫声。

袁军乘着空隙,赶紧回射一轮弩箭。

“嗖~嗖~嗖~”

弩箭速度极快,划破空气时带着吓人的撕裂声。

可是,新西凉军前排有一批盾矛兵组成坚实的盾墙,阙张弩不靠近到五十步以内难以破盾,更不用说短小的擘张弩、手弩了。

袁军前排弩机无法破开防御,又要遭受弓箭抛射覆盖,一时间被彻底压制。

部分后排袁军忍无可忍,使用弩机抛射反击。

可是,几轮装填抛射以后,不仅没有对面射得快,感觉也没给对方造成多少损失。

原来,新西凉军屯田军都有铠甲与铁、皮质头盔,这些防具足以挡住弩机软绵无力的抛射。

弩箭与弓箭不同,又短又重,尾羽还少,抛射的杀伤、准头比弓差不少。

但是,袁军部分校尉见到这种情况,依然严令后排抛射。

他们希望能给新西凉军造成一定伤亡与压力,迫使他们正面的盾阵向上防御。这样,苦于无法发挥直射优势的弩兵,就能立刻射击,造成显著杀伤。

可惜,李通、刘辟、龚都等人早已演练多次,坚决死守正面。即使后排弓箭手无盾,但防护住要害也最多是负伤,在有序的救护、补位运作下,几乎不受影响。

袁绍军对射本就处于劣势,再加上对面盾牌掩护严密,完全看不到后排杀伤效果,越射越没有信心。只是在一众军吏的弹压之下,才没有退却到弓箭射程以外。

可是,两翼对射就按照袁军的剧本走了。

匈奴轻骑兵杀到颜良侧翼,发现阵型完整,难以冲击,只好用出骑射的本事。

部分匈奴人马术高强,一边奔驰一边飞射,让袁军难以反击。

可是,袁军在大盾的掩护下,对百步以外的骚扰根本不还击。一旦一些匈奴人想提高杀伤力与准头,靠近到六七十步的距离,立刻会有一轮弩箭,准备射杀他们。

这种对射,明显朝着袁军占优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