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李春发楼与乡村爱情故事

出于后世的经验,朱富贵对于房地产的开发还是很谨慎的。

凤都并没有采取后世北京、伦敦、莫斯科的模式搞大环线,不存在几环几环的概念。

而是和上海、深圳一样,是去中心化的分区模式。

当然,官方的说法是沿袭自长安故都的坊市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大明的临时宪法中,明确规定新凤阳市为大明法定首都。

凤阳、南京、长安市为大明故都。

中都凤阳和南京作为故都无可争议。

但剩下这个名额是长安,而不是北京,则是朱富贵综合考虑的结果。

从法理上来说,北京是朱棣的旧都。

虽然朱富贵一向不太在乎朱家内部法统问题,甚至对朱老四的评价一向很高。

但涉及到定都问题,政治正确就非常重要了。

长安天然就比北京政治正确。

倒不是说汉唐故都的加成,而是长安本来就很有可能成为大明的都城。

当年,朱富贵的直系祖先朱标太子尊朱元璋之命,前往西安考察还都长安的可行性。

可惜回到南京时路感风寒,不治身亡。

朱元璋悲痛万分,再也不许人提起长安之事。

但换而言之,也可以说,还都长安是朱标去世前最后的愿景。

长安也是朱元璋和朱标父子魂牵梦绕之地。

当然关中凋敝,长安城还能不能做首都这是个未知数。

不过这只是技术上的问题。

从政治上,朱富贵肯定要摆出还都长安,尽懿文太子遗志的态度的。

此外,朱富贵本身对于还都北京这件事就不太感冒。

此事不能细谈。

总之,名义上,凤都乃是长安古都的精神续作,以超前两百年的规划进行建设,储备了大量土地。

拿出一部分土地,朱富贵以赫鲁晓夫楼为模板,设计了一款“李春发楼”作为大明公民的福利分房。

只要具备大明合法公民身份,服役3年,或者工作满10年,就能免费分配一套这种房子。

当然了,如今大明百废待兴,第一代大明人自然是有优惠的。

根据规定,在德武十年,也就是1872年之前,所有大明公民可以先行入住,待服役或工作年限满足要求后,再获得房产证。

当然,这种李春发楼是不可以交易的,在特定条件下,将会有大明朝廷收回。

最终解释权在皇帝陛下手中。

这种楼之所以叫李春发楼,而不是朱富贵楼,主要是为了让人一下子联想到这种楼房坚固耐用,安全可靠。

当然进一步,也是因为,朱富贵知道再过几十年,下一代,或者下两代的年轻人肯定会嫌弃这种只有小户型的房子。

1954年,苏联曾建立了大批的从法国“廉价社会住宅”的样板楼移植的简易住宅。

这种被称为“赫鲁晓夫楼”的建筑解决了大量居民的生活居住问题,让他们从地下室、工棚、危房和过度拥挤的合住房中乔迁了新居。

但这种小户型的住房,被赫鲁晓夫引以为骄傲的象征的住房,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的暴露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舒适生活理解的矛盾与冲突。

曾经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解决了突出住房危机的社会矛盾的“功臣”成为了落后的象征,被大面积拆除。

李春发楼当然要比赫鲁晓夫楼要进步得多。

不但外观是中式复古建筑,内部的面积也要大不少。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大明虽大,但也不意味着人人都能住大豪斯。

就好像苏联虽大,还必须建造赫鲁晓夫楼一样。

赫鲁晓夫楼的面积只有30-46平米,层高只有2.5米,将极简主义发挥到了极致。

房屋内所有不必要的装饰物和功能一律取消,严格控制厨房、卫生间、门厅和过道的面积。

厨房不过5㎡,勉强能放下一张餐桌,一个转身就会撞到椅子,或者碰倒瓶瓶罐罐。

卫生间面积也控制在3㎡以内,稍微胖一点的人进去就会很困难,据说赫鲁晓夫在一次视察中,亲自进入这种厕所试了试,然后说:“我要是都能在这里上厕所,其他人就都没问题!”

而大明李春发楼的标准则是,大明东厂督公李春发提督能够转身和使用。

所以李春发楼的面积为65-77平米,层高3.0米。

厨房和卫生间的面积分别达到了10平米和8平米。

看上去似乎是很不错的房子了。

确实,朱富贵相信,后世不少年轻人能够分到一套李春发楼一定做梦都能笑醒。

不过低情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高情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追求是永不止步的。

朱富贵不能阻止大家追求大豪斯的权力。

毕竟大明虎踞美洲,不建些大豪斯也实在说不过去。

所以一些郊区坊市便被规划为别墅排屋区。

朱富贵推荐给刘浩的升道、广德、立政、敦化四坊就是这样的坊市。

这里购买一套200平方的小型排屋大约需要1400大明元,相当于35万人民币。

可以说是非常实惠的价格了。

以李浩锦衣卫中尉的工资,扣除吃喝花销,大概八九年就能付清。

夫妇两人一同还贷的话,还能更快。

当然,这是地铁通车前的价格。

朱富贵估计之后怎么也得涨上一倍。

不过就算涨上一倍,作为首都的房价其实也很便宜了。

在大量李春发楼的托底之下,大明房价的升值空间相对有限。

当然,大明是有房产税的,而且还是累进税。

如果负担不起城市的房价,又不甘心住在李春发楼里,其实还有别的选择。

出了都市,整个西部大荒野有的是地方造大豪斯。

在这些地方自己造房子,朝廷是不管的,也管不住。

只不过那样的房子用来旅游度假很不错,真要常住,那就完全不现实了。

·

等到朱富贵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皇家大剧院已经到了。

汽车低调地驶入专门的地下停车场,朱富贵在这里见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抱歉,我迟到了。”

朱富贵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们上去吧!”

所谓“朕朕朕,狗脚朕”,自古以来帝王在平日生活中其实也并非一口一个朕的,面对亲近放松之人,也常用“我”来自居。

朱富贵便是如此自然而然捏住了白夏儿的小手,一同走上了楼梯。

拍了一年多,两人早已经熟悉彼此,有过不少肢体接触了。

毕竟作为一名艺术家,朱富贵认为使用替身是没有职业道德的事情。

嗯,之前朱莉拍摄除外。

嗯,白夏儿的香艳镜头也除外。

的剧情没有啥好说的,就是一部针对大明北美本部200万嫁作媳妇的和族女子而拍摄的恰烂钱的电影。

故事开始于德武四年。

此时倭岛都护府已经成立。

但由于愚蠢可笑的幕府残党及各封建大名妄图抵御天兵的雷霆,而导致无数和族男子战死沙场,田地荒芜,民生凋敝。

和族少女千知子与母亲相依为命。

她是一名海女,或者叫采珠女,依靠潜水采集珍珠来养家糊口。

她的母亲是这样,她母亲的母亲也是这样。

千百年来,她所在的,靠近广岛的小渔村的女孩子们,一代又一代,都从事着采集珍珠的工作。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价值不菲的珍珠并没有给采珠女孩们带来财富。

贫穷、危险,与死神竞赛,这是千知子每日的生存状态。

直到一个男人突然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之中。

在一次采珠的意外中,千知子被一个英俊高大的年轻人所救。

之后是一系列在朱富贵看来烂大街的,但是在这个时代足以令观众们惊讶不已的山洞、生火、烘干衣服之类的桥段。

为了在骤然出现的暴风雨和寒潮中保持体温,两个年轻人不得不彼此依偎。

白夏儿发现,这个说着她听不懂的语言的男人,胸膛却异常温暖。

原来他是来自大明的青年,叫做朱寿。

他曾经是森下舰队的一名水兵。

在一年前的广岛登陆战中,被一个三百多斤的法国鬼子偷袭而身受重伤,不得不退出现役。

经过一年的学习,朱寿成为了一名大明基层干部,来到千知子所在的渔村进行精准扶贫。

数百年来的采珠传统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

朱寿决定推广珍珠养殖,带领村民们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但是这种破坏传统的做法,受到了包括千知子母亲在内的村民们的抵制。

意外邂逅并迅速陷入热恋的男女;

和族女子对于民族自我认同的彷徨、自卑,到努力学习汉语,学习先进的大明文化;

封闭渔村对于外乡人的警惕,到被大明干部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千知子一家从靠天吃饭的采珠女,成为养殖珠蚌的能手;

朱寿也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获得了奖章……

总而言之,一部套着唯美外衣的乡村扶贫爱情故事,就这么上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