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七十章 功劳最著

中书西厅。

“恭喜丞相,贺喜丞相!归义军能乘舟抵至兰州,全赖丞相运筹帷幄!”

蔡京一得到消息,便第一个向章越恭贺道。

章越闻言笑道:“范育,王厚他们算是办得不错!”

蔡京道:“之前朝堂上质疑丞相者甚多,如今当拿此事好好宣扬。”

“同时京还有一策,献给丞相!”

“何策?”

蔡京道:“京中百姓有听书之习俗,可将此事改为说书宣扬出去,使朝廷排戏在道路演出,以使百姓们都知归义军东归之壮举。”

章越感慨蔡京脑子还是很活的,什么事都想在自己前面。

“此事你自己意思去办,但不可太过,免得百姓不喜。”

蔡京笑道:“丞相放心,京还可以找京中善于文章者撰之,再命说书之人说之,之后再改作戏曲和皮影戏,让百姓皆可不费一文观看。”

章越徐徐点点头,利用说书和戏剧的影响力,在民间宣传归义军东归的壮举。

确实是一步好棋。

蔡京如今虽说是修起居注,但同时又在章越的官制详定司里听差。

汉朝时丞相是可以开府的,这时候相权极大,但后来就不允许了。

官制详定司如同当初王安石当年三司条例司一般,自己想找什么人才,就选拔什么样的人才进入官制详定司。

当初三司条例司,除了王安石还有陈升之兼任。

而如今官制详定司,只有章越一人提举。

后来新党大多数骨干都是出自三司条例司,而章越也是一样的打算。自己想要什么样人才都打着‘修订官制’的名义,招揽入官制详定司中安置。

这里就成了自己培养和观察人才的地方,同时自己有什么事,也是直接吩咐官制详定司的人去办。

而且章越元丰新政后,如太学中医学院的设立,安济坊,幼慈坊的设立和监督,也是都是由官制详定司去办,现在蔡京要颂扬归义军东归之事,也是由他通过官制详定司来办此事。

官制详定司离自己的西厅就一墙之隔,且什么事都能参与制定,几乎与中书五房检正一样的作用,但又只听令章越一人。

章越对蔡京道:“所有人之中,元长你办事最合乎我的心意。”

蔡京又惊又喜地道:“元长愧不敢当。”

……

蔡京走后。判国子监苏颂抵此,章越对苏颂道:“子容,元丰五年大比已是不远。”

“若要筹谋元丰五年之大比,那么元丰四年之乡举便应给予天下读书人一个模式,既是如此元丰三年便当定下大策。”

科举是什么?

通过意识形态来选拔朝廷未来的官员。

苏颂道:“如今太学之中字说已是不许再讲,同时三经新义之中的、亦不易提倡,留下以为来年程式。不知丞相还有什么示下?”

章越道:“如今太学已讲,,在元丰四年的乡试之中,将此列入程式。以后太学考学经义便考这三经。”

“最后就是达用之学,其内容与经学史学相当!”

如今太学生已有二千四百人。

大体还是沿用,王安石章越当时政策,上中下三舍的制度。上舍一百人,通过太学内部考试有等第者,第一等可以授官,第二等免省试,第三等免解试。

中舍三百人通过考试补入上舍。

最后是下舍二千人。

同时教学上还是苏湖教法中分经义和治事二斋。

这由胡瑗创立的教学之法。

经义就是经学,也就是明体之学。

治用就是史学,律学、武学、治水、医学、算学、治民,匠作等学科,也就是达用之学。

此外还有医学,画学等,这些并不在太学生上中下舍之列,却也是太学学科。

章越规定太学生要同时兼修经义和治事二斋,在太学内部考试中,经义与达用并重。

如今太学生中‘史学斋’的读书人最多,其次则是律学、治民、武学。

其实用经义和史学培养官员,始皇帝两千年后一贯方法。

甚至到了今日,当你从基层岗位走上中高层管理岗位后,发觉是你恰恰以前读书时觉得没用两门学科哲学和历史,在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

经义和哲学关乎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历史说的就是人性和制度。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到了今日仍将发生。

所以哲学历史两门看似没用,其实有用。对于章越这个寒门出身的理科男来说,找工作肯定是要往务实地去找,但哲学和历史两门就业范围太窄,肯定不在他考虑之内。

当然那些家里有矿的同学,就可以从容地选择这两门看似没用的科学。具体事务让手下人来办就好了,他们根本不用考虑具体工作的事,相反这两门学问正是管理者所要掌握的。

因此大部分太学生治经义和史学,也是意料之中。

不过章越一直主张将史学并入明体斋中,也就是任何学生当经史并治,然后再选一门其他达用之学,这样整个官员的教学体系才算是完整。

为啥?

因为功夫要在诗外。

你不能为了做官而直奔这两科来。

所以他更喜欢用苏颂,沈括以及明朝徐光启那样的官员。似沈括虽然情商有点低,但办事能力是真的强,却没什么坏心眼。

而苏颂听了章越改革明年科举程式的意思,都是能一一体会。

听了章越吩咐后,苏颂道:“丞相吩咐的事,下官这就回去办。”

“还有一事,丞相推举来的考生黄裳,今已是中舍生了。”

章越闻言一笑道:“确实有才华?”

苏颂道:“确是人才。此番太学试诸科都是第一。”

“那便好。当然我看他饥寒交迫,看着读书人份上,能帮一些就帮一些。他有这才华就最好了。”

苏颂笑道:“大家都是读书人出身,看在都是一个祖师爷的份上,理当亲近。”

听了苏颂的话,章越笑道:“说得是。”

……

正说话间,一名内侍抵至中书道:“启禀相公,两万归义军和龙家百姓已归兰州,陛下请诸位相公相商善后之事。”

章越道:“有劳了。”

苏颂闻消息起身向章越道贺。

章越受了,当即举步离开西厅。

章越走到门前下意识地朝枢密院处望了一眼,但见冯京等人也是正好出门。

这时候深秋天冷。

随人给冯京正披上厚衣。

章越遥遥向冯京行礼,冯京则神色淡漠点点头,然后负手前行。

二人各走一边,泾渭分明地同往大殿而去。

二人相隔十几米,仍遥遥说话。冯京道:“史馆,此番又是你赢了!”

章越道:“不敢当,多亏枢相之前提点。”

冯京笑了笑。二人走了半道,蔡确也从中书东厅步出。

蔡确看了一眼章越与冯京的态势。蔡确与冯京如今是儿女亲家,二人关系极好,不过他也不愿得罪章越,于是坠了二人数步,不站到各自身旁去。

冯京对章越道:“史馆还年轻,仆也曾年轻过,不过史馆却从未老过。”

“我见过很多年轻人,说自己绝不会后悔,却从未听见过到了我这个年纪的老人,说不后悔的。”

“史馆,良言一句,切切记在心底,凡事三思而后行。”

章越知道冯京仍觉得自己没有错,于是道:“冯公,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有奇句可使整篇文章生辉,从兰州之捷再到归义军东归,仆事功至今,这些还不足以点缀吗?”

冯京点点头便不说话。

章越知道不是自己说赢了,冯京为官没有什么架子,面上很是肃然,说话虽不多但都在点子上。

当然冯京也不会服输的,章越也不认为自己靠几句话以及一次次胜利就击倒了对方。

几人到了殿上,片刻后王珪到了,几人都是向他行礼。

王珪看向章越,这一次归义军顺利东归,必令他在御前说话分量又重了些许。

王珪笑着说了几句话,都是明着捧人没营养的话。

章越既不谦虚,也不回应,到了他们这个层次都更是返璞归真,有些地方大家就不装了。

人生到了他这个层次,从马斯洛五种需求的角度而来,章越就只剩下自我实现了。

至于别人尊重,安全感什么都不在此列,甚至后人评价,史书如何写自己也不在乎。

而王安石,司马光也是一样。

王安石常说别人都不懂自己,所以写了一首诗。

我与丹青两幻身,世间流转会成尘。

但知此物非他物,莫问今人犹昔人。

所以平常人很难懂得他们的坚持。

片刻后,官家御殿。

此刻他神采奕奕地道:“归义军虽经屠戮,但仍有两万多人重归故土,朕实狂喜。”

“数万百姓仍心念汉家,不惜前仆后继而返,亦令朕感动。”

章越听了笑了笑,官家也是一位追求‘自我实现’的人。

到了皇帝这个层面,天下事让他动心的,也只有中兴宋室,重现汉唐气象的执念了。

官家看向章越道:“此事卿功劳最着!非卿远见卓识,千里调度,两万百姓焉能生归故土。”

“这是何等明断!”

章越道:“陛下,臣并无远见卓识,只知道一句话‘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顶点小说网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