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东宫之争(十五)

奉天殿中,随着天子的离场,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死寂当中。

但是,片刻之后,立刻便炸开了锅,议论声沸反盈天,几乎要把整个屋顶给掀掉。

天子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明明已经到了如此局面,接下来只要一句话的事,就可以废黜太子,结果却这么莫名其妙的就走了。

是对太子仍有期望?又或是这般大事一时无法决断?还是觉得不宜在众臣面前直接废黜太子?

无数的猜测衍生出来,让奉天殿变得嘈杂不堪。

不过,相对于底下慌乱的群臣,殿中的一干重臣却相互对视了一眼,很快就做出了决断。

无论天子到底是什么态度,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局面,那么今日东宫一事,都必须有所定论。

于是,几人凑到一起,低声商议了两句,随即,便以王文为首,集体递了请见的帖子进去。

天子离开,意味着今天的朝会结束,所以,群臣自然也不能继续逗留在奉天殿中,在礼官的驱赶下,众人不得不汇聚到了奉天殿外的广场上,但是,却并没有人离开,所有的人都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等候着消息。

和底下充斥着低低的议论声不同的是,殿前丹陛下,却安静的很,一干重臣都笼着袖子,站在原地沉默不语。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在他们的身前,还站着一人……太子殿下!

正主在场,不管是支持废太子的还是反对的,这种状况下,显然都不适合有什么交流。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群臣也越发的焦躁,直到天上不断飘落的雪花渐渐停了下来,乌云略散,微弱的阳光透过云彩,让天地间仿佛明亮了一分,方有一队内侍,自后殿匆匆而来。

见此状况,所有人都立刻打起了精神,就连一众重臣也不由上前了两步,行礼过后,对着领头的怀恩问道。

“怀公公,陛下可是要宣我等觐见?”

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怀恩轻轻摇了摇头,道。

“诸位恐怕要等等,陛下口谕,宣太子殿下觐见,另召岷王爷,襄王爷候见。”

这话一出,在场的大臣面面相觑,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宣太子觐见也就罢了,但是,召岷王和襄王作甚?

难不成,是要征询宗室之意?

可问题就是,大明的储君之位,什么时候轮到宗室插手了,就算是让他们插手,恐怕,这两位也不敢在东宫一事上发表什么看法吧。

于是,稍一犹豫之后,王文还是上前一步,道。

“烦请公公再通传一声,东宫储位事关重大,如今群臣俱在,至少我等也要见见陛下,得个章程才是……”

其他大臣闻言,也纷纷附和,这番样子,倒是叫怀恩有些为难,拱手道。

“诸位大人放心,此事的轻重咱家心中自然有数,该通传的自会通传,但是事关重大,毕竟要陛下亲自决断,所以,诸位还是稍安勿躁,莫要在这个时候触了霉头。”

这话说的就略有些重了,怀恩常在御前侍奉,他能这么说,可见现在天子的心情,估计是不怎么好。

于是,群臣也只得不再言语,继续等待……

与此同时,怀恩则是来到朱见深的身旁,拱手一礼,引着这位太子殿下朝宫内走去。

不多时,朱见深便到了乾清宫中,御案之后,朱祁钰换了一身便袍,静静的看着他。

“侄臣拜见陛下。”

此刻的朱见深,早已经没有了丝毫的紧张和不安,即便是面临着东宫之位即将被废的状况,也依旧沉稳淡定,恭敬的俯身行礼。

“平身吧……”

朱祁钰摆了摆手,示意底下人给朱见深赐座,但是,哪怕内侍已经搬来了墩子,朱见深却也并没有坐下,依旧垂手侍立在旁。

见此状况,朱祁钰也不勉强,皱着眉头,开口问道。

“刚刚在殿上,怎么回事?”

显然,他问的不是废太子的事,而是朱见深当众请婚的事。

事实上,关于东宫储位最后会是什么结果,朱祁钰和朱见深,乃至是朝中的一些重臣,其实早就已经心知肚明。

两年前的那桩事,对外说,是朱见深因骤闻朱祁镇病故的消息,悲伤过度而昏迷不醒,醒来之后便患上了癫狂之症。

但是实际上,朱见深病是病了,但朱祁钰却很清楚,所谓的癫狂之症,大概率是他装出来的。

当然,这并不是太医说的,因为对于癫狂之症来说,大多数时候,太医也很难找出病因,事实上,不少患此病的人,脉象都是正常的,所以,对于太医来说,也只能根据症状进行诊断,只要朱见深时不时的会情绪失控,做出疯子一样的行为,那么即便诊不出什么病因,也不能说是没病。

朱祁钰之所以敢下这个结论,是因为他派人在东宫打探过,朱见深这两年以来,癫狂之症的表现主要有两点,其一是会无缘无故的打砸器物,甚至是殴打宫女内侍,其二就是那几次经筵上,会胡言乱语,甚至是忽然跳起来狂奔而去。

这两点看似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朱祁钰得到的消息来看,有两点非常可疑,其一就是朱见深每次打砸的器物,都是一些便宜货,而他所谓殴打宫女内侍,其实多是以内侍为主,而且,大都是一些身强力壮的内侍,说是暴打,但最多就是拳打脚踢。

朱见深的身子骨不算弱,但是毕竟没有习武,他的所谓殴打,对于那些内侍来说,最多就是一些皮外伤,而且待他清醒之后,不仅会安排太医给这些人治伤,还会多加赏赐。

当然,这一点也不是不能解释,毕竟,作为朱见深来说,既然知道自己‘有’癫狂之症,那么,不管是调身强力壮的内侍伺候,还是清醒后的赏赐,都可当做是他的预防自己失控时造成太大损失的手段。

但是,除了这一点外,朱祁钰还得到了另一个消息,那就是,太医院这些年送到东宫那些安神养心的药,朱见深基本上都偷偷的让人倒掉了,虽然说,因为诊不出具体的病因,所以,太医只能开些相对通用的药,可若是朱见深真的有癫狂之症,不至于连治疗的尝试都不做。

而且,除了治癫狂之症的这些药,这两年当中,朱见深患了其他的病,例如伤寒,头痛这些,太医院送去的药,他都是正常用的,所以,也不存在,他不信任太医院的问题。

那么,结论就只可能有一个……他是装的!

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要主动放弃太子之位……

所以事实上,有今天的局面,不管是对于朱见深,还是对于朱祁钰来说,都是早已经预见到的结果,无非是或早或晚而已。

但是,让朱祁钰没有想到的是,朱见深会突然在朝堂上提出要娶一个宫女为正妃的要求。

这在朱祁钰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因为他既然已经有了癫狂之症这个理由,废太子已经可以成立了,实在不必再提出这样的要求,给自己的脸上抹黑……

倒是朱见深,对于这个问题十分平静,似乎是早就预料到朱祁钰会这么问,他只是稍一沉吟,便开口道。

“回禀陛下,当初父亲作乱后,朝中一时对臣讨伐之声愈烈,以为罪人之子,不可当储君之重,臣亦知这一点,只是当时年幼,难辨是非,总觉心中有怨气,赌气不肯退下东宫之位。”

“那时,朝中弹劾之声最盛之际,东宫属官徐有贞叛臣而去,指臣以不孝不义,当时朝中舆论汹汹,诸重臣亲自进宫询问此事,当时臣便觉得,这是陛下欲顺水推舟,废黜臣东宫之位。”

这话一出,就连一旁的怀恩心中都为之一颤。

这位太子殿下,还真是敢说啊……要知道,单凭他这番话,就可以治他一个妄测君心,不敬君上的罪名。

偷偷看了一眼皇帝,果不其然,听了太子的这番话,皇帝的神色略带几分悲伤,片刻沉默之后,却轻轻点了点头,道。

“朕知道……”

“不过,很快,臣就知道自己错了。”

见此状况,朱见深的口气也变得略微有些惆怅,继续道。

“臣犹记得,当时诸重臣皆蓄势待发,欲同徐有贞一起弹劾于臣,而陛下只问了臣一句,臣是否还愿担当储君……臣当时未曾开口,不知如何回答。”

“于是,陛下便压下一切谣言,未问其他重臣之意,令朝堂不得再议此事。”

“当时,臣年纪尚幼,虽能体察陛下爱护之情,却不能深解陛下所问之意,其后臣越发年长,逐渐读书明理,朝会听政,亲理东宫庶务,方知应对朝局,理政之苦,时臣回想陛下之言,虽有动摇,心中却仍有嫌隙未解,故仍苦苦支撑尔。”

“随后数年,朝堂之上攻讦弹劾,让臣明白,朝中事并非臣所想那么简单,即便是陛下也有无可奈何之处,臣在朝堂上所受责难,非陛下之意,而源于臣乃镇庶人之子的这个身份,更源于,臣以镇庶人之子居东宫之位一事。”

这番话,朱见深显然是已经藏在心中许久了,此刻全盘托出,不知不觉的,也动了真感情,口气也变得越发复杂,道。

“因此,臣居东宫一日,便势必要面对舆情汹汹,朝堂压力,臣的特殊身份,使臣还要面对兄弟质疑,亲人相绝的局面。”

“居储位而承天下,更需臣以社稷家国为重,时时刻刻不得肆意而为,更不能囿于儿女情长……这一切,都是臣需要付出的代价。”

说着话,朱见深抬起头,和朱祁钰的目光对视,道。

“当时,陛下正是预见此事,情知臣会承受何等压力,故问臣是否仍愿居东宫位,然臣愚钝,不能解陛下之意,故而走到今日这一步。”

长长的叹了口气,朱见深话头停了一下,似乎是在犹豫,但紧接着,他还是继续道。

“如今臣已年长,能知陛下之意。”

“陛下若要废臣太子之位,南宫之事后便可,徐有贞上奏时亦可,皇祖母欲杀万氏时更可,然陛下三度不肯,是爱护于臣,不愿臣陷于怨恨之中终此一生尔。”

“既如此,臣又岂敢令陛下左右为难!”

“陛下为天子,肩负社稷,一心为国,所行之事,皆为祖宗基业绵延久长,臣为太子,为储君,为朱家子孙,不能辜负陛下,更不能辜负列祖列宗。”

“臣居储位,则朝中为东宫相争,始终不止,此风愈演愈烈,则朝中不宁,有损社稷,朝中如今主张废储之臣愈多,日后臣若登基,即便臣愿留他们在朝,也必人人自危,臣为太子,则陛下百年之后,必有佞臣污陛下之名,为镇庶人辩解,以彰臣法统之正。”

“臣居储位,一负社稷重责,二负家国亲情,三负陛下恩德,便纵握生杀之权,心下何安?”

殿中一片安静,朱祁钰的神色有些复杂,而朱见深则是深吸了一口气,掀起衣袍下摆,跪倒在地,郑重开口,道。

“数年之前,陛下问臣,是否愿当储君之责,当时臣不知如何回答,今日,臣答陛下……”

“臣……不愿!”

最后两个字掷地有声,伴随着朱见深重重叩首,他的声音再度响起,没有半点犹疑。

“臣请陛下,为社稷计,为万民计,为天家计,下诏废黜臣太子之位……”

“以安……社稷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