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传国玉玺?
朱厚照私下拿出十万两,让礼部把万寿节弄得热热闹闹。万寿节是广而吿之最好的场合。让天下人、邻邦、海域诸国看到大明传位有序,繁荣昌盛!
皇位交替永远都是一个王朝最危险的时刻。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的矛盾,都会在此时爆发。朱厚照很骄傲,这一条铁律遇到他就拐了弯!
奉天殿的平台上,弘治帝坐在镶金的轮椅上笑得温和。
“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恭贺。
站在弘治帝身后的朱厚照,看着殿上跪着的乌泱泱一群人,顿时意气风发。
唯一的皇子,是他的护身符,也是大明的幸事!
他的权利来得名正言顺,动了权贵的改革又使军民归心。哪怕不少权贵在背后偷偷支持兴王,兴王不还是云消雾散了吗?现在谁还敢提兴王两字?他抹去兴王的痕迹,不止是报仇,也是警告!
真以为一个商人能弄到足够的手雷和热气球?真以为东厂、锦衣卫是吃干饭的?皇宫被炸,何尝不是一次苦肉计呢!反正他又死不了。
呸呸呸!他在想什么呢!这事皇帝爹不知道。乾清宫和坤宁宫都炸没了,只能烂在肚子里。这辈子都不能说!
“平……身!”弘治帝放慢语速,几乎看不出口齿不清的模样。
百官朝贺后,轮到各友邦。
“恭祝大明天子万寿无疆!”
华服在身的移动宝库抢在所有人面前出列。
朱厚照被其头上的黄金晃花了眼,定睛一看才发现是鞑靼的图鲁勒图格根公主。因为公主几乎靠近了平台,朱厚照能看清她的容貌。纯洁、可爱的像两个月亮世界的秀兰·邓波儿。
漂亮是真漂亮,可他不是恋童癖。
心无波澜!
“尊敬的天可汗,我代表父汗献上传国玉玺。”娇俏的图鲁勒图格公主黄莺般的声音响彻奉天殿。
朱厚照第一个反应:大明官话说的很溜。
第二个反应:天可汗?
第三个反应:传国玉玺?!
omg!
“父皇,身体为先。”朱厚照安抚激动地想要从轮椅上站起来的弘治帝。
急促的呼吸声让朱厚照感到不安,很担心皇帝爹会晕过去。他歪了歪头,对鞑靼公主的露出凶光。她是来祝寿的还是想明谋害死皇帝爹?
图鲁勒图格公主被眼刀子一射愣在当场。大明太子没被她的美貌吸引,反而厌恶她?是看不上她,还是讨论鞑靼?
弘治帝胸口起伏,好半天才平复情绪,恢复了平和的面目。哪怕这样,搁在扶手上颤抖的手还是暴露了他的真实情绪。
朱厚照目光移到百官身上。心中兴庆百官都好面子,不会在外邦使者前丢面子。刘健为首的百官纹丝不动,只有不时抖动的眼角、嘴角显示他们的激动。
不满的质疑声从朱厚照口中传出:“公主可知天可汗的意思?“
接着又问:“史载传国玉玺一角缺失,用黄金补上。公主呈上的是一整块玉石。”
传国玉玺失踪了几百年。朱厚照才不相信会被鞑靼人拿到。如果当初元朝找到传国玉玺,早就大肆张扬了。
图鲁勒图格公主从小被捧着长大,达延汗和她说话都是和颜悦色的。被朱厚照冷眼瞧着,委屈地想要大哭。不过她记得自己的身份,不可在大明面前丢了鞑靼的面子。
“大明太子认为您的父皇、大明英明无双的天子配不上‘天可汗’的尊称?”图鲁勒图格公主怎么说都是满都海夫人的亲女儿,跟在强势的满都海夫人身边,也学到了她强硬的一面。
朱厚照嘴角勾了勾,想要确认天可汗只是表达尊敬而已吗。
“太,子!”弘治帝怕儿子欺负领邦使者,及时叫停。
有了弘治帝偏帮,图鲁勒图格公主挺直了腰板嘴硬地道,“是不是传国玉玺太子派人检查不就是了吗?”
话音刚落,一位老翰林院像打了鸡血一样,抢在刘健前面接过鞑靼公主手上的“传国玉玺”。
桶哈恭敬地站在公主下手。他能说什么呢?
大汗很想大干一场,可现状逼得大汗不得不对大明臣服。哪怕大汗想尽办法捂住鞑靼冬季遭受的损失,大明或者说朱厚照还是很快知道了。
这已经是鞑靼连续四年受灾!大明人怎么懂得他们的苦。在接连忍受干旱,牧草减少、牛羊死去、粮食减产,已然很绝望。再遇到寒冬,简直是雪上加霜。
都说雪中送炭更能感受到别人的好意。大汗和他们从大宁获得的粮食、蜂窝煤强烈感受到与大明之间巨大的差距。
从小在战场上长大的大汗尤为不甘心。大汉说,哈密战场是他内心的一场困兽之斗。如果助满速儿拿到哈密,说明大明没看上去的那么不可战胜。如果失败了,大汗会停止南下的脚步,修复和大明之间的关系,保持商贸往来。
抱着这样的心思,他们才呈上额外隆重的寿礼。
桶哈的心情说不上有多好。
不可以!那样对没有条件增长见识的寒门子弟又何其公平?科举强于举孝廉、九品中正制的地方,关键在于给寒门子弟同样的机会。”
“为何要寒门机会?朝廷博爱?不!是因为固有的权贵阶级容易滋生权臣和腐败,不利于王朝统治。新鲜血液的加入,能打破固有阶级。如同曾经的‘王谢堂前燕’飞入了百姓家。”
“官宦子弟比寒门子弟天生带有优势。有些人的起点,是另一部分人的一生追求都未必能达到的终点。有人统计过历次科举官宦子弟上榜人数吗?本王关注了,但为了国朝安定,为了让寒门子弟仍抱有希望,本王不打算公布。”
“历代施行重农抑商政策。很多朝代规定商人子弟不可当官。本朝太祖贤明,取消了此条。商人有更多的钱用于教育,子孙的学识远在寒门之上。商人子弟当官形成气候,就不是官商勾结,而是官商一体了!”
“等到朝廷颁布的政令成为生意的时候,大明离亡国不远矣!远的不提,三年前的直隶粮荒历历在目。始作俑者至今被部分地区奉为救世英雄,可谁还记得饿死在街头的尸骨?哪怕是喊冤,万人声音比不过一介商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