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秦人

到了七月以后,天又开始渐渐变短,未及戌时,太阳就彻底落下,天边只挂着些残余的阴沉模糊的白光,勉强让路上的行人看的清道路。

古寻又照常白坐了一天馆,一无所获,感觉比在新郑还惨。

等他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医馆后,墨鸦和白凤也都回来了。

两人风尘仆仆的,乍一看还以为远游刚回来……不过事实上也差不多,至少跑出去几十里地,不算近了。

“都回来了。”古寻冲他们点了点头示意。

墨鸦和白凤则齐齐行礼问好:

“先生。”

“有件事跟你们说。”古寻把之前看的闲书收好,对二人说道。

两人一听,双目俱是一亮,都探头盯着古寻。

这一天天的没事干,可闲死他们俩了。

墨鸦养气功夫还不错,勉强能适应这种纯咸鱼的生活,白凤这个小年轻却越发的坐不住。

今天总算有点正事能干了。

“嬴政在肃清罗网,你们俩知道吗?”

“知道啊。”出乎古寻的意料,两人一同点头应是,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墨鸦接着解释了一句:

“这几天,我和白凤在外面的时候,发现咸阳一带频繁发生江湖厮杀,就简单的调查了一下,发现是罗网内部争斗,由此猜测应该是那名倒向秦王的天字一等却邪在清理掩日的余党。”

“嘿,人家那可不算余党,反而是占多数的一方。”古寻撇嘴笑笑,纠正了一下。

“先生要说的事和这个有关?”

“当然了。”古寻点点头,说出了嬴政的目的,“秦王那边,希望能够借调你们俩去帮忙,毕竟有用操控鸟类能力的你们,是追踪和窃取情报方面的绝顶高手。”

白凤一听,眼睛又亮了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很想见识见识所谓天下第一杀手组织的人有多么的精锐。

但他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墨鸦早就叮嘱过他许多遍,面对古寻这个老板的时候,未经允许不要乱说话,一切由墨鸦应对。

“先生的意思是?”墨鸦自然不动声色的先征询古寻的意见。

古寻随意的一摆手,顺便屁股一沉,坐回到自己重新特别定制的躺椅上,“我没什么意见,你们自行决定。”

“要是想挣点外快,顺便活动活动筋骨,你们就解下这个活儿,要是不想掺和罗网的事,就回绝。”

“我和秦王说了,让却邪派人和你们谈,谈拢了就干,否则就罢休。”

见到古寻一副完全放养不管的态度,墨鸦不感意外。

古寻就是这么个态度,一贯如此。

不过既然大老板不做表态,兄弟俩就只好自行商量了。

墨鸦白凤四目相对,无声的用眼神传递着想法。

“我觉得应该接下来。”

“不要鲁莽行事,有关罗网的事情怎么能贸贸然决定,容易惹到麻烦。”

“怕什么,不是有古先生给我们撑腰吗?”

“记住自己的身份,我们不能够主动给古先生惹麻烦!”

“那也还有秦王背书啊,是他找我们的!”

“别急……”

兄弟俩的交流以墨鸦稍安勿躁的眼神终结。

古寻坐在柜台后面,饶有兴致的看着两人搁那对眼。

“怎么样,瞪……不是,商议出来结果没有?”见到二人的头同时扭开,转向自己,于是古寻开口询问道。

“先生,事关罗网这个大杀器,不知道您有什么建议?”

古寻抿了抿嘴,眼睛上翻,稍微思考了一下后给出了答复:

“我建议就接下来吧。”

“看秦王的态度,摆明了要把罗网直接整残,短时间内缓不过来的,等缓过来这个国家也彻底属于嬴政了,罗网只是把凶器而已,你们帮凶器的主人做事,没什么好顾虑的。”

“墨鸦明白了。”墨鸦点点头,心中做好了决定。

自然是接下这个外快,自家主子都发话了,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

“对了。”古寻顺便提醒道,“无论是杀人,找人,还是探听情报,都注意一下,千万别知道了某些不该知道的事情,钱没赚几个,倒惹一身骚。”

“先生放心,这一点我和白凤还是有把握的,绝对不会逾越。”

墨鸦对此很有信心,怎么说他俩也是出身夜幕百鸟的正经科班杀手兼谍报人员,不至于犯这种低级错误。

“希望如此吧……”古寻嘴角抽了抽。

墨鸦不这么信誓旦旦的保证,他还不觉得有啥,但这么一说,总感觉……旗子好高啊。

………………

次日一早,古寻照旧起床,穿衣,洗漱,但是没有开张,而是别着自己的小二胡,挂着嬴字令牌,从自家后宅的侧门出去了。

他要去太医院办个入职手续。

古代常用的说法叫……叫点卯!

当然,古寻这是第一次点卯,应该也是唯一一次。

离开南街,古寻越过渭水大桥,来到了渭水北岸,然后继续沿着街道,一点点靠近秦国的权力中心,咸阳宫。

北岸的大街理所当然的比南边更为繁华,毕竟靠近王宫,属于二环里。

咸阳宫的东边比较空旷,稀疏的分布着些许宫殿,不过日后会很热闹,因为嬴政每灭掉一个国家,就会在这片地上修建对应国家风格的宫室群。

西边分布着先秦的简单工业作坊,更偏北一点的地方则是墓区。

南部至渭水沿岸这一片,则都是百姓生活的区域,屋舍林立,店铺密布,青石砖铺就的宽敞大道上,和新郑一样一尘不染,比现代都干净,行人在其上来来往往,不时还要过几辆马车牛车。

古寻走在道路上,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秦人的风貌和新郑百姓截然不同,并非是彪悍亦或健壮,而是一种更为昂扬的姿态。

这种欣欣向荣的气势,在新郑是感受不到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希望二字。

即使是生活在韩国王都的百姓,也都不免带着沉闷的死气,因为生活毫无盼头,无非就是得过且过,饿不死也就算足够了。

老百姓再过几代也都是老百姓。

而秦国因为有十七级军功爵制度这个上升渠道,百姓无疑是有些希望的。

就算升大官什么的不指望,至少……家中的男丁只要能杀敌一人,升为一级爵公士,就能分配百亩良田了。

嗯……还有处宅子。

有田有房,生活无疑滋润多了。

当然,收获大,风险也大,只能说祸福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