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忽鲁谟斯

太孙邀请苏门答腊和忽鲁谟斯两国使者共进午餐,以加深双方的友谊,郑和等使官陪同。

太孙殿下携太孙妃热忱地欢迎两国使者,分两边入座,上茶。太孙和太孙妃坐首位,中堂是朱瞻基亲笔所画,是一副猛虎下山图,上面有一副牌匾,写的是“上善载德”,这时一股好闻的清香飘散开来。

“孤谨代表皇上、皇后娘娘、太子、太子妃等向千里迢迢来到我朝的使者们表示感谢,请代我向你们的国君及其家人问好,祝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两国的使臣行礼答复并向他表示感谢。

“请用茶。”

“我朝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上万年的文字记载,早在远古时期,有一位伟大的首领叫做神农氏,尝百草,治百病,画八卦,通鬼神。那时候的祖先们高大威猛,百岁以上者比比皆是。

到了黄帝的时候,有一位首领叫蚩尤,神武非凡,建立了九黎国,人们都臣服在他的脚下,直到年老,精力不济,才被黄帝召集百万大军打败。”这时候侍者送上一本《黄帝内经》,让使者翻看。

“这本书就是黄帝跟他的医官探讨医术的记录,上面有写远古之人为何身强体健,寿延绵长?上古之人免征伐,喜歌舞,足衣食,有很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快乐的心情,所以长得高大,活的更久。像这样的书籍,在春华殿何止万千?”

“上国文化真是让我等仰慕。”

“战争会毁灭掉很多美好的东西,幸福的家园破碎,我们想要和平安详的生活,但是也不能忘记战争。

就在去年,阿鲁台率领鞑靼十余万铁骑犯边,被皇上亲率五十万大军全歼于边墙之外,皇上自登基以来,向来善待百姓,宁可自己少吃一顿饭,也不愿意天下人挨饿,至如今,天下太平,臣民安居乐业,一片祥和,集全国之力,修运河,建京城,编大典,造大舟,扫蒙古,何等的丰功伟业也!”大家都一片称善。

“我朝数来于各国友善,维持好和平的大局,但是也不可以忘记战争,忘战则危。”大家也表示了赞同,就这样在一片和睦的气氛下,大家来到了一个大厅,条桌上布满水果,茶,酒和美食,井然有序。入座后,太孙请大家用膳,不必拘礼。饭后,苏门答腊使者离去,忽鲁谟斯国使者被请到客房休息。

下午有请忽鲁谟斯继续会谈,太孙了解了他们国家的历史人文,熟悉了国王及人民的生活状况,对于他们国家于乱世之中谋求一片安稳繁华之地表示赞同。

“听说帖木儿国君沙哈鲁是为了不起的君王?”

“尊敬的太孙殿下,我们的邻国可是个大国,帖木儿生前把国家分为四份给他的四个王子,又派忠诚的将领看守,等他死后,国家就发生了内战,三王子哈利勒借着地利首先控制了撒马尔罕,自称为帝国国王,可是却打不过那些将军们,最后还是由沙哈鲁陛下消除了叛乱,统一了全国。”

“我听说大马士革是个很繁华的城市?”

“是的,正如尊敬的太孙殿下所说,很多繁华的城市都毁于战争。”

“我听郑大人说你们的先知提倡诚实守信,反对高利贷,是个使人向善的教派,可是我又听说西方基督教,将其他教派视为逆端,将信其他教派之人说成是异教徒你怎么看?”

“尊敬的太孙殿下,《古兰经》说,犹太教徒、基督教徒、拜火教徒等,复活日真主必定要为他们判决,真主确是万物的见证。感谢真主,阿门!”

“我听说太子殿下只喜欢金银和异域歌女,对于其他的东西可能不感兴趣。”

“听说太子殿下博学,忠厚仁义,怎么会喜欢金银和歌女呢?”

“这个可能是个人喜好,或许不喜欢也说不定。”

“感谢太孙殿下,外臣将禀告给国王。”

晚上朱瞻基留下郑和跟大家一起吃饭,他也没有在意,饭后他们来到书房密谈。

“太子跟大臣们可能觉得出使西洋无益。”朱瞻基用大拇指指指天说道。

“郑大人,你怎么看?”

“我听皇上的。”郑和带着苦笑说道。

“国家初兴,国朝的银,铜钱不堪足用,加上钞钱萎靡,可能需要大量的金银铜,到时候我分别写一封信,你交给苏门答腊和忽鲁谟斯两国国王。”

“太孙召见两国使者,是否另有用意?”

“苏门答腊和忽鲁谟斯两国的位置都十分重要,扼守着两条重要的海上通道,对今后的我朝的贸易非常有益,一定要经营好。

希望你这次出海能够有所斩获,一些老旧的船只可以处理掉,我们沟通各国是很有裨益的,利国利民,互通有无,只有思想僵硬之辈,才会固步自封在一亩三分地里。”

“宋朝的时候外贸税收可是很多的,加上海贸昌盛,手工业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还是相当不错的。我发现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宋朝抑武,我大明朝禁海。”

“一定要做好海文记录,比如,天象,线路,水温,海水深度,咸度,洋流,等等,这些一说你都知道,要统筹好,不用一来一回那么多人手和船只的,将来外事跟贸易一定要分开,你还要好好地培养一些得力的人才,一定要开拓人们的眼界,唉,慢慢来吧,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们是不是一样的处境呢?”

“太孙过谦了,连皇上都没有你想的那么远呢!殿下,我能感受到你的心情,我们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我们要乘着风走,这一走啊,有的是十几天,可能还会更长,要赶风,不然就走不快。

我们在船上做的最多的事情不是在睡觉,而是想事情,当你睡觉的时候,这风啊,这海啊,也会驮着你走,当着急的时候呢,它也不会听你的使唤,等分平浪静的时候,一切又变好了。”

“讲的好,人生处处不哲学,受教了。”朱瞻基想了一会儿,觉得他说得话很有道理。

“乘着风走,我记住了。”

“哦,还有一件事情,我想收集帖木儿国的情报,应该如何着手呢?”

“利用当地人就可以,我来帮殿下做这件事情吧。”

“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