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岁月如歌

正在大家酣然畅饮之时,一个皇子打扮,头戴青狐冬朝冠上缀朱纬长出瞻,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梁二。身着石青色绣纹两肩及前胸后背正龙各一条,襞积行龙六条,间以五色云纹蟒袍,披着紫貂毛镶边披领,马蹄袖端薰貂的魁梧大汉,稳步上殿。仔细打量虬髯遮掩的面容,那双剑眉星目让我肃然大惊:十三回来啦!没有前世的百般蹉跎,没有前世的炎凉沧桑,此时的十三竟成了当年我初见敏敏阿玛——准格尔大汗时那般威武的蒙古汉子。透过模糊的泪眼只见十三一抖蟒袍前摆双膝跪地俯首磕头朗声道:“不孝子胤祥,十年来未能承欢膝下,今日盛宴来迟,请皇阿玛责罚!”康熙爷呵呵一笑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悄然擦去尚未极低落的眼泪,看着十三自罚三杯后与十四对面落座。原来康熙爷早就知道他回京,已经为他备好酒宴。看他风尘仆仆的面容估计是换了衣服直接就入宫的。

今日的康熙爷两个多年在外的儿子都回来团圆,心情大好,连连举杯不说,酒酣耳热之际,诗兴大发当席赋诗一首:《六十一春斋戒书》

性理参天地,经书辅国朝。

勿劳民力尽,莫使俗氛嚣。

不误农桑事,须轻内外徭。

风高林鸟静,雨足路尘清。

视察焉能隐,行藏岂可摇。

桑榆虽景暮,松柏后霜凋。

长养春容盛,宽严君德调。

倦勤应不免,对越愧明昭。

此次元旦保和殿宫宴比往年来得更加热闹,大家不断称颂十四一举荡平西北,也纷纷谈论十三十年来销声匿迹。众人皆以为十三当年获罪远徙,今日一见其气度恐怕并非曾经所想。保和殿内一排歌舞升平,处处衣香鬓影、笑语晏晏。直至二更已过大家似乎仍然意犹未尽。次日正月初二,在紫禁城乾清宫前,设宴招待八旗文武大臣、官员及致仕、退斥人员年六十五岁以上者六百八十人,诸王及闲散宗室成员出来为老人们授爵劝饮,分发食物。初五日,再宴汉族文武大臣、致仕退斥人员年六十五岁以上者三百四十人。康熙皇帝赋七言律《千叟宴》诗一首:

百里山川积素妍,古稀白发会琼筵。

还须尚齿勿尊爵,且向长眉拜瑞年。

莫讶君臣同健壮,愿偕亿兆共昌延。

万机惟我无休暇,七十衰龄未歇肩。

这次千叟宴,康熙爷下旨令诸皇子、皇孙、宗室子孙年纪在十岁以上、二十岁岁以下者均列席侍宴。他召请王公一品大臣与宴会中九十岁以上的老叟,到御座前,亲自赐给他们御酒。他又命自己的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等,给殿内王公大臣行酒;皇宫侍卫负责给殿外的与宴者行酒。

初二这日元寿和天申均受命侍宴,整整一天我都心神不宁的等着。终于掌灯后看见元寿阔步进得院来,我的心才算放下。此时的元寿身着皇孙冬朝服,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两肩前后绣蟒各一,襞积绣蟒六,间以五色云。头戴冬朝冠,冠檐有熏貂,冠檐上仰,上缀朱纬,冠顶为金龙二层,饰冬珠七,上衔红宝石。梁二,在顶左右檐下两旁垂带,交于项下。在灯火辉映下,俨然已显其气度不凡。我亲手解下他头顶朝冠,和喜儿一起帮他换上便服。他就开始絮絮说起千叟宴上种种,听得我如临其境。只觉得这历史上著名的千叟宴当真是盛况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