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又迎来新一届的国家科技大奖颁奖大会!

秦克点头道:“一个多月前我们就收到邀请函了。是下周一吧?您也一起去?”

秦克和青筠对于拿奖早已没太多兴奋的感觉了,不提克拉福德奖、数学突破奖、菲尔兹奖这样的国际大奖,光是近半年来国内的奖项就拿到手软了。

ALI达摩院的“青橙奖”、求是科技基金会的“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夏国科技协会的“青年科技奖”、夏国青联的“青年科学家奖”、夏国时报的“夏国最具影响力年度人物”、夏宣部的“夏国优秀青年榜样”……半年时间收获了大大小小共计十九个国内奖项,可谓是风光无限。

如果不是这些奖项绝大多数都是由颁奖机构亲自送到清木大学,秦克和宁青筠怕都没时间去领这么多奖。

但这些国内奖项,都远比不上国家科技大奖来得重要。

国家科技大奖是国家级的大奖,由夏国颁发,这意味着学术科研成果得到国家的承认,所以是国内科研界学术界最为重视的学术荣誉。

国家科技大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样的终身成就奖基本上只会颁给年老德昭、对国家科研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老科学家、老院士们,一年最多只有两名候选人能获奖。

比如今年71岁、秦克的老师姜为先老院士,就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而这已算是比较“年轻”的提名候选人了,大多数候选人都在80岁以上,90多岁候选人也不是没有。

其次就到国家自然科学奖,只奖励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学者,分为一等奖和二等奖。

由于最高科技奖的特殊性,自然科学奖就成为了中青年乃至绝大多数70岁以下学者、科研人员最渴望获得的学术荣誉,竞争极为激烈。

尤其是一等奖,每年名额很紧张,一般只颁一个,两个名额都属于极少数特例了,而且评选严格,宁缺勿滥,有五六届因为没符合条件的项目人选,直接就空缺了。

所以能拿到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是国内学术界最顶级荣誉了。

自然科学奖之后就到了技术发明奖,它主要是奖励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对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作出重大技术发明革新的科研技术人员。

秦克和宁青筠在高三那年,研发了青柠操作系统、为国家第一套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操作系统立下了汗马功劳,原本也是能获得这个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但因为年纪、环境等种种因素限制,最终改为了“国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特等奖”。

至于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作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技术人员,是一项覆盖面广泛的科学技术奖,较之发明奖相对低一级别,毕竟从国外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并推广,也能获得这个奖项,原创性要求没那么高,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自然就逊色于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了。

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是给国际友人和国际组织准备的,就不细提了。

从往年的颁奖数量就可以看到几个奖项之间的分量差别了。

一般最高科技奖0-2个;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0至2个,二等奖40至50个;技术发明奖的一等奖2至3个,二等奖50至60个;技术进步奖的特等奖1至2个,一等奖10至20个,二等奖100至150个……

据网上传闻,秦克和宁青筠的青拔项目“冰雹猜想的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同时被提名为本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

尤其是秦克两人拿到菲尔兹奖后,许多网友都觉得他们拿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板上钉钉的事。

菲尔兹奖都拿到了,国家好意思不给个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不过传闻只是传闻,这次秦克和宁青筠收到的是参加颁奖大会的邀请函,上面并没有写明两人有没有获奖,会获得什么奖项。

“我也有邀请函,不过我只是观礼嘉宾。而你们是去领奖的。”郭维阳院士笑着感叹道:

“后生可畏啊,我当初拿到国家科技进步奖时,已35岁了。不过与你们不能比,毕竟你们可是在20岁就拿到了菲尔兹奖。”

他看向两人:“我和老姜、还有田剑兰院士,你们的王衡老师,都联名推荐了你们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候选者,至于能不能拿到不好说,不过你们拿到二等奖是十拿九稳的了。”

郭维阳当然也听到网上的传闻,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从来都只颁给应用研究领域,秦克和宁青筠的成果几乎都集中在数学的基础理论方面,这就添了许多的变数,谁也不知道上头会不会为秦克两人破例。

而且他的消息灵通,知道不少老一辈或者是出于忌惮,或者是妒忌,都不赞成早早给秦克两人颁发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们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为借口,说秦克和宁青筠现在年纪轻轻就拿到了菲尔兹奖,受到全国媒体的反复曝光与捧杀,在这样的情况下,再给两人颁发仅次于最高科学奖的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那会不会推波助澜,导致“伤仲永”的故事发生?

但也有力挺秦克二人的老前辈们,认为对于这样的天才学者就应该特殊对待,不能让他们寒了心。

总而言之,现在为了秦克和宁青筠拿一等奖还是二等奖的事,已吵得不可开交。姜为先老院士出差了近一个月,可不只是出差那么简单,也是在借工作之余,努力联系各方面的好友关系,为两个弟子争取资源,提高拿到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概率。

同样的,王衡老院士也不顾年老体弱,悄悄来到京城拜会了不少大人物,也是为了两个弟子造势。

当然,这些事都没公开,郭维阳自不会和秦克他们细说,平添两个学生的烦恼。

郭维阳温言勉励道:“总之,不管今年能不能拿到一等奖,等你们真能破解掉N-S方程,对国家的流体力学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到时这一等奖肯定会落到你们头上。”

秦克笑笑:“我们一定会努力的。”

他虽然不知道姜为先老师以及王衡老师在为了他俩的事而奔波,却心里有数。

“Q先生”参与国产EDA研发的事,别人不清楚,但管科技线条的杨伯伯一清二楚,这可是应用领域的成果,上周杨伯伯还打过电话给他和宁青筠,提了一下这个自然科学奖的事,说“不用担心,是你们的谁也抢不走”。

郭维阳对两人的反应很满意:“好了,‘湍流小组’的任务提前完成,到春节前都是自由研究时间,你们可以专注于N-S方程,也可以自行去参加‘空气湍流与气候预测’课题组其余小组的实验,增长见识。”

他说着想起一事,又道:“老姜让我和你们说,这个学期你们不必参加任何期末笔试了,交一篇能发表到国内物理核心期刊的论文,就能拿到这个学期的考试满分。你们好好加油。”

发表到国内核心期刊的论文,当成考试?

秦克不由在心里吐槽,普通博士生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文就能毕业,而他和宁青筠居然只能算是一次期末试的成绩……姜老院士对他俩的要求真是高得吓人。

不过难得有这个机会,秦克想到自己的特殊任务“是时候该在物理界发出你的国际声音了”,便趁机问道:“郭院士,我们能使用实验室里的数据来写论文吗?”

“可以,不过要注意,我们课题组不少任务与项目是标注有保密性质的,这些数据不能拿来写对外发表的论文。我建议你们自己利用实验室的仪器来重新设计、进行符合你们论文的实验,这样实验数据就不用担心涉及到敏感数据产生麻烦。正好湍流小组闲下来,我可以让他们协助你们做实验。至于费用你们更不用操心,你俩让‘湍流小组’提前了半年完成任务,省了大笔的经费,一千万以内的实验你们随便做。”

一千万……

秦克与宁青筠对视了一眼,再次感叹跟对了老板就是爽。要知道当初何良傅教授差点因为项目经费不足而被逼疯,不得不来求助于他俩,为的就是通过他俩的计算材料学、运用数学建模来减少实验次数、节省实验费用……

离开了郭维阳院士的办公室,宁青筠问道:“秦小克,我们的论文要不写N-S方程有关的?这样最省心省力。”

“嗯,就写N-S方程有关的物理理论论文。不过我们的目标不能定在国内核心期刊上,要写就写篇更优秀、能发表到或这四大国际顶刊上的论文。”秦克打算趁这个机会,先完成四分之一的特殊任务。

宁青筠却是被秦克的目标吓了一跳:“直接就挑战国际物理顶刊?难度会不会太大了?”

秦克信心十足道:“以前我们就在国内的物理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了,没太大的挑战性。姜老师既然对我们寄以厚望,那我们就让他惊喜一下。”

宁青筠果然被他鼓动了,捏紧小拳头道:“好,我们一起努力!”

两人回到自己的座位后商议了一番,又打开arXiv查询过相关的论文,最终定下了论文的主题——。

大尺度环流是湍流热对流的重要特征之一,两人都在“湍流小组”的历史资料里看过相关的实验内容,目前整个物理学界还没有人通过N-S方程来对湍流热对流的大尺度环流进行研究。

而秦克在系统的S级知识里也看过相关的理论,理论部分写起来并不会很困难,难点在于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际实验来验证两人通过N-S方程推导出来的结论。

宁青筠提议道:“之前我们看过课题组的历史资料,大Prandtl数下,热对流的流动形态变化比较明显,做实验观测会比较清晰,我们要不就从这个方向入手?”

秦克欣然同意,于是论文的大纲便很快拟好了。

博士后邓兆亮好奇地问道:“你们在商量什么?”他坐在秦克旁边的座位上,所以虽然不是“湍流小组”的成员,却与两人都很熟悉。

秦克笑着说了下姜老师布置的期末考试内容,邓兆亮咋舌道:

“你们太惨了。姜老院士确实很严格,我当初跟着他念博士生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三篇论文才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证。你们是姜老院士的关门弟子,说不定要交够十篇才能博士毕业……”

说罢他又安慰道:“不过姜老院士非常负责的,他经常帮我们指正论文的不足与错漏,跟着他能学到很多东西,而且他多数情况下连通讯作者都不挂,我那三篇论文都是只有我自己署名的,这样良心的导师太难得了,所以我毕业后又申请留下来当博士后。你们好好加油。”

秦克对性格爽朗的邓兆亮印象挺好的,便提议道:“邓学长,到时我们做实验,你要不要帮忙?可以在我们论文里挂个二作。”

“实验?没问题,至于挂名就不用了,能增加实验的经验,我就很满足了。”邓兆亮手里有几篇国内核心期刊的论文一作,对于二作已不太放在心上了。

秦克嘴角勾起,并没告诉邓兆亮,这论文是发表到国际顶刊上的,哪怕是二作,影响力较之国内核心期刊的一作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到时再给邓学长一个惊喜吧。

……

接下来的一周,秦克与宁青筠都投入到这篇论文的编写之中,凭着两人的数学水平,想研究出N-S方程在大Pr数湍流热条件下的特解,也花了不少的时间精力,但结果很让人满意,两人只花了四天时间,就完成了N-S方程的特解和大尺度环流形态变化特性的推导,接下来就是设计实验方案。

但随着国家科技大奖颁奖大会的到来,两人暂且放下了这篇论文,前往参加这场整个学术界与科研界都无比关注的大会。

这次的大会规格很高,秦克和宁青筠是由杨伯伯安排的司机直接送到夏国大会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