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章:改渠

叶晩瑶开胭脂铺子,几位夫人没少给她宣传,第一日来的人不多,第二日,第三日陆陆续续的来了不少都城的小姐们。

她们家的珍珠粉,虽然贵,但不少小姐愿意买,这才三日的功夫,十几盒就卖空了。

谷姨笑着道:“这珍珠粉上妆效果不错,少夫人舍得让她们试用,这不,还有不少小姐们要,不过咱们店里制作的没那么快。”

“谷姨,她们要是想要,就先预定,交了钱,咱们做好后,可以直接送上门的。”

“这样也行?”

“不试试怎么知道。”

“行,明日我就会和她们说说。”

预定这种事儿,在现代好用,在古代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如若有些商家不守信用,直接跑路,也是件麻烦事儿。

结果第二日下午,谷姨就说有三四个小姐预定的。

叶晩瑶这几日未清开始收珍珠。

然后也会去郊外收集一些花朵之类的。

甜杏仁看看怎么自己榨出来。

除了这些,叶晩瑶想着,店里还能卖些头油,香露什么的。

香露她不太会做,不过没事儿的时候,翻翻书,看看有没有法子弄出来。

不过这还真被叶晩瑶翻出来了。

翻出来了几十年前,一个大夫怎么把植物的叶子上的那种香气保留下来,上面是上锅蒸的,然后锅盖上的水保留了下来。

还有面霜,用蜂蜡和植物油混合,另外里面可以加点儿别的东西,比如珍珠粉,可以美白。

还能加芦荟,可惜她们这里没有芦荟。

她还找到了另一个法子,白茯苓、天花粉,还有猪油,放入砂锅内,加入白酒搅拌成胶着状态的“软面团”的样子,然后将面膜粉和猪油混合物熬制两个时辰之久,倒入准备好的陶瓷小缸里,过滤掉药渣,并将油分离出来。剩下的浓稠物质,晾凉后就成了。

当然了有了这个法子,让她想起了手工皂。

啧啧,满满的都是挣钱的法子。

不过这些她都没做过,得一一验证自己摸索着做做看。

如果有成效了,完全可以放在店里售卖。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人都是一样的,面部需要清洁,需要保养。

古代的那些美容的方子有很多种,不过都是人传人,有时候也没有个书籍记载,不好学,也不好找。

这些东西都是碰的。

叶晩瑶有个习惯,不管是现在有的,还是自己知道的。

都喜欢记录。

比如吃食的方子,有空了也会记录下来,写个配方,整理起来。

这样自己也不用手把手的教,会认字的,自己摸索着来。

...

“开了开了。”

“不错,大家加把力,在多开几个洞。”一旁的知州,卢南同知,还有几名官员,站在高处,兴奋的看着石壁被戳穿的瞬间。

南锦看着那轻薄的石壁,赶紧对亦阳和良衍道:“去,派人把那几个工匠用绳子绑着腰,在一旁连着个木段。”

一旁的卢南同知诧异道:“将军为何要这般做?”

“卢叔有所不知,这水力冲击力很大,如若凿洞太多,不用咱们自己凿开,这水就把这块山壁给冲开了。到时工匠们来不及离开就会被大水给淹没,性命堪忧。

万全一些,还是做好防护。”

卢南点点头,一旁的知州摸着胡子,觉得甚有道理。

虽然这些壮汉凫水很厉害,但也敌不住大浪大水的冲击。

给十几个汉子绑好了绳子后,有些凿开的洞已经涌出水来了。

撤掉了几个汉子,剩下的在边缘凿洞。

这边洞还没凿开,中间的洞就已经被水冲破了。

大水一泻而下,冲云破雾的十分壮观。

这次开的河道口,足足有十米宽。

这河道水位一上午就已经下到了他们开河道的水平线。

临县方圆十里被淹没,但不是很严重,比预期想象的还要好。

这淹了一日,水就慢慢的渗了下去。

因为开河道的原因,顺着河道留下,形成了一个河道岔口的分流,南锦命临县知县发动百姓顺着河流分挖了渠道,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这也方便了临县庄稼用水的问题。

临县的知县到是个聪明的,对这件事很用心,亲自监督,也算是为本县做了件积功德的事儿,自己也有了功绩,为以后升迁做基础。

河流泻下以后,云洲城内,两日的时日地面就浮现了出来。

附近的几个县水位也在慢慢的下降。

这些日子雨水也少了。

云洲城地面显现出来后,各家各户就开始整理柴。

知州特意让人在城中空旷的地方燃着了一堆火,方便城中的百姓取火用。

家里有些湿柴可以那过来进行烘干。

南锦让知州和同知联系城中的甲商们,出钱出粮,不出钱的出粮食衣物。

在城中施粥,但凡出物件的,达到一千两以上的,都计入功德册子,上报朝廷,免税一年,谁出的多,谁的免税期限就越长。

做生意的商人门,都是人精,这免税两年比他们现在出一点儿粮食钱财的划算的多。

于是城中粥棚子多了起来,有的家里做的的是做布匹生意的,就直接卷被水泡了的布匹。

有些捐酒水的,瓷器的。

总之,捐什么的都有,就是捐银子的少之又少。

这下把知州和几个知县愁坏了。

“这没有银钱怎么帮着百姓修缮房屋,怎么救济百姓。”

南锦看着一车一车的物件,笑了“这也挺好,就是费些时日。”

“不知南御史有何法子。”

“找两个可靠之人,去附近没有受灾的都城售卖。过去先找当地的官员,就打着救济灾情的旗号,帮着找个地方售卖,东西卖的贵一点儿。”

知州一听,啪的一声拍掌叫好。

打着救济灾情的旗号,找当地的官员,他们这些官员为了博个名号和声誉,自然会卖力帮着宣传。

也有可能施压当地的贾商们购买。

对于这些官员们来说,贾商们特殊时期就是待宰的羔羊,这就是不成文的规定。

明日里他们对贾商们宽容,不就是为了现在。

知州听了南锦的建议后,赶紧找人处理这事儿。

现在倒是希望那些贾商能多送点儿物件。

这些物件卖的银钱用来补贴百姓度过这一个季度的难关。

南锦带回来的粮食已经陆陆续续发给了灾民。

剩下的银钱,是用来修河坝用的。

这两日,南锦正在研究修河坝的事儿。

...

兵器铺子那里还是一天会接一两个铸造兵器的活儿。

荣六问她接还是拒绝,不管是谁要造反,都是阻止不了的,不接白不接,而且还特意太高了价格。

...

“娘娘,微臣们该死,并没有查到有何不妥。”

“皇上的饮食,每日都是银具,并无不妥,熏香也都以助眠为主。”

“不是吃的,不是用的,那还有哪处不妥。”

“皇后娘娘息怒。”

“息怒,息怒有何用,皇上已经三天没早朝了,什么伤风感冒这般严重?”

“微臣再查。”

一旁的王公公突的一惊,好似想到了什么,连忙道:“娘娘,皇上前些日子,还吃过北尧将军府的包子。”

皇后皱眉,立马反驳道:“北尧夫人的包子,本宫也吃了,怎么就没事儿?这事儿莫要再提。”

“娘娘,皇上的龙体耐国之根本,不能大意。”

皇后微思,也知不能放过一个细节,随即道:“宣北尧夫人觐见,记得把溯儿也带上,不要说什么事儿,只说本宫想溯儿了。”

“是。”

...

“卤肉,好吃的卤肉,苏记卤肉。”

苏嬷嬷一身妇人大半,牵着个牛车,在附近的街道游街售卖。

上午从那个小院转过两圈,下午的时候直接停在小院不远处了。

不管是干什么秘密的事儿,只要有人总要吃喝拉撒的。

这两日,里面进出的日常的食物可不少,就是没多少肉食。

这不,小院里也有馋嘴的,出来买卤肉来了。

苏嬷嬷很自信,只要他们吃过她做的卤肉,保准还会来买第二次。

“老婆子,来二十斤卤肉,肥瘦相间的。”

“好咧,要不要凉调一下客官。”

“凉调?”一般卤肉不是买着就走么,不太懂这个凉调。

苏嬷嬷笑着道:“就是我给客官切好,放一些葱段黄瓜拌一下。”

“行,行。”

“好咧。”苏嬷嬷利索的给出来的二人切这卤肉,一边问道:“这壮汉就是和娘们不一样,你们这是多少人,一顿能吃那么多,我这一天才做五十斤肉呢。”

“你这老婆子做生意,乱打听什么,只要肉还吃,一顿五十斤也能给你买了。”

“是,是。”

“这天真他奶奶的热。”一旁站着的人等着的时候,用衣袖扇了扇风。

一旁的伙伴笑道:“快好了,就这几天。”

“哎,希望快点。”

看吧,不管干什么事儿,日常中总会透露些东西出来。

苏嬷嬷当晚就回来把这事儿和叶晩瑶说了。

“看他们往里面送的食物,一天都有一小木车,估计里面有上百来号人。”

“这么个小院子,住了这么多人呀。”

“是呀,不过里面很安静,应该是有交待,不让大声说话。老奴收摊的时候还看到了英王。”

“英王?难道是他?”

“是英王,老奴之前在县城见过他一面,就是那个侧脸。他今日穿了一身黑衣,这天气竟然还带了披风,披风的帽子把脸遮了大半。”

“英王在那里待了多久。”

“有一个时辰。”

“南莲,这事儿你和干爹说一声。”

“是。”

“苏嬷嬷,从明天起就不用去了。”

“在那边逛游了好几日,突然过去,又突然走会让他们起疑的,老奴...明日还照常带着牛二过去,到时候路过那里故意来个假摔。”

叶晩瑶笑了:“嬷嬷啥时候学会演戏了。”

苏嬷嬷也笑了:“嗨,这都是跟孙嬷嬷学的,整日看她在府里一副冷冰冰的样子,等那些下人一走,立马变了脸。”

一旁的孙嬷嬷斜睨了苏嬷嬷一眼,她这是为了立威。

街市上明明繁华络绎,热闹非凡,但没人知道上空中已经黑压压一片了。

叶晩瑶正想着要不要把祁都的事情告知阿锦的时候,宫里突然来人,说皇后想溯儿了。

叶晩瑶觉得有些问题,来的明明是皇上身边的王公公,上一次王公公来说皇后要见她,最后带她先见的是皇上。

这次...皇上明明在昏迷中,王公公不该忙着给皇上看病么?

不光叶晩瑶觉得有问题,就连杨管家也觉得有问题。

忙笑着道:“王公公,今日伤风寒,还是回绝了皇后吧,我们家夫人怕孩子把病过给了皇后,那就是大罪了。”

王公公一惊,紧张道:“另小公子病了,那真该去宫里,让宫里的御医们好好诊治诊治,哈哈,夫人放心,宫里的御医那是都城最好的,皇后是真的想孩子了,莫要耽搁了。”

叶晩瑶知道这是推脱不了了:“公公请稍等。”

回到后院,换了身衣服,此时到也镇定了许多。

阿锦临走时,皇上向他保证过,护着他们孤儿寡母。

况且她也没做什么事儿,就算真出了什么事儿,皇宫里还有太后奶奶,外面有外公和干爹,他们不会让她有事的。

“小姐,这次让南莲跟着你过去,她武功好,如若真的有事儿...南莲,你一定要保护好少夫人和小公子。”未清红着眼道。

“自然,南莲在少夫人在,南莲死少夫人依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