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有一种理想叫野心】

入秋之后,天气渐渐的转凉。

在江南的杭州,仿佛像是坐在了火山上一样,到处都是岩浆被埋在地下的暗潮涌动,似乎火山要爆发似的,一触即发。

作为这次谋划的决策人,张静江坐在轮椅上,深度眼镜下那双偏执的眼镜迸发着妖异的光芒。他不是一个冲动的人,外界传说他豪爽,侠义,不过是他的一种性格表象。

生在大家族内,不可能只有一个莽撞的性格,不然他连财产都争不到。要知道他在成年之后,第一份差事是花了大价钱的,十万两雪花银买了一个实缺道台,虽说不过是外交官员,但在大家族内,这种魄力也绝对不是他能够决定的。

显然,张静江也是被张江看好的子弟。只不过张家是商贾人家,而对于张静江的期望是在政治上的支持,希望能够给张家这艘大船保驾护航。可是,张静江对于满清这个王朝没有丝毫的好感,这才有了支持孙大先生,成为‘国党’初期最重要的金主。

而且,张静江这个人文武全才,江湖人称‘大侠’。可惜的是,运气不好。有一年张家的房子着火,张家大院的房子,一个院子套着一个院子,上百间的房屋,要是全部点着了,这就热闹了。作为少爷的张静江跳上了房顶,准备救活来着,大侠嘛,就这么豪气,就什么霸气!

有一句老话说的是,马有失蹄,人有失足。张少爷脚底踩空从房顶掉下来了……腿落地,折了。

张静江可是张家的嫡子,就算是脑袋落地,只要没死。张静江还是张家的二少爷,是不容置疑的主人。但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腿瘸了,这给他的政治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其实,随着张家投资‘国党’的回报可能越来越低。张静江也想过退入幕后,培养一个和自己同心同德,至少能够服从自己的政治代言人。

可是性格中的不甘心,让他有种被忽略的失落。恰恰在这时候。张家又蒙受了巨大的危机,在上海的盐业公司生意急转直下。民国的盐业管辖权是从袁世凯手里被英国人彻底掌控的,可是在几年前,英国人管辖的盐业稽查所爆发出贪墨的丑闻,加上反英运动的此起彼伏。英国不得不采取暂时地让步,获取在外交上的利益。

至少,关税在英国人的手里,相比盐税来说,关税比盐税至少重要一百倍,甚至一千倍。

因为,只有控制了民国的关税,英国的工业品才能源源不断地进入民国市场倾销。虽然,这种作法已经对民国内部的反英情绪泼上了汽油,可毕竟还没有燃烧起来。

而张家最重要的贸易。就是食盐贸易。

可随着盐税的回归,民国的盐税被掌控在银行团的手中,实际上,就是掌握在王学谦一个人的手中。张家的生意一落千丈,作为张家的一份子,张静江对于王学谦的偏见也好,不屑一顾也罢,直接上升到了仇人的地步。

夺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

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假,张静江的内心之中。早就存着将王学谦除之后快的想法。可惜一直没有很好的机会,而‘国党’在浙江的隐藏势力,并不是他的身份能够调动起来的。他需要一个机会,一个等‘国党’逼迫到了悬崖边上的机会。让内部的上层人物和他站在一起,孤注一掷的决定。

而这个机会,在陈炯明炮轰观音山临时大总统府邸之后,渐渐地浮出了水面。‘国党’已经没有退路了,孙大先生的执政生涯甚至一度需要曹锟去挽救。

这也是为什么,在曹锟在国会能够享受到足够的支持。这些连当年挟辛亥第一功臣的袁世凯都不曾享受到的。这也是袁世凯自从登上大总统的位子之后,公开拒绝召开国会的原因。试想一个大总统,国家元首,但是在国会之内却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这样的大总统,与当年被架空的光绪皇帝有什么区别?

徒有其名,所有的政令都出不了大总统府,反而‘国党’因为在国会内部的议员数量占据绝对数,控制着一个国家的最高人事任免权,立法权和资源分配权等等,等于袁世凯将权力全部交给了孙大先生。

作为一个强权人物,袁世凯怎么可能答应如此荒唐的条件。

但是曹锟不一样,孙大先生为了挽回广州兵变给他带来的政治生涯的危机,不得不采取柔和的政治手段,用国会的支持,来换取曹锟对孙大先生合法身份的认可。

这确实很荒唐,可是在民国出现了。

两个‘政敌’之间的握手言和。所以说,政治永远没有对错,只有利益。

但是张静江的政治眼光远远没有达到政治巨擘的地步,孙大先生能屈能伸的政治韬略没有能够影响到他周围的多少人。要不是‘国党’一直是先天不足的一个政党,孙大先生或许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必常年蹉跎徘徊在政治边缘。

可就算是孙大先生的政治斗争丰富,眼光也不错,但是在重大决策的时候,还是难免出现过于激进的举动。

这并不是说这个人政治会不够,而是长期的在野党,乱党,流亡党派的身份,让他不得不采取激进的政治手段。这就导致了在‘国党’长久以来的政治斗争之中,暗杀,成为‘国党’最重要的政治手段。手段激进,政治企图过于急于求成,缺乏实干基础,这就是‘国党’在孙大先生时期最大的软肋。

如果要说服孙大先生,对于张静江来说并不难,他只要让孙大先生明白,控制了浙江就等于是控制了江浙。

而控制了江浙,打下南京就不成问题了。

这样一来,拥有数亿赋税的地盘,北伐不是一句空话,获得全国政权似乎也并不是那么难。

不得不说,张静江审时度势的眼光是很不错的,他的建议受到了孙大先生的重视。

但是光有重视是不够的,需要有人配合。这时候汪兆铭加入了这个计划之内。

浙军总司令,温应星将军是‘国党’派入浙江的军事人才。

蒋百里对‘国党’也有不错的认可度。

作为浙军中领兵大奖的陈仪,控制着浙军最精锐的山地旅。

……

所有的情报都显示着,只要‘国党’想要那么做。成功是必然的结果。就像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一样,没有理由在半路上拦截,将好不容易形成的政治优势砍去,就是为了所谓的道义。

另外,‘国党’因为财政的困扰。确实需要赋税丰厚的地区作为根据地。浙江的地理位置虽然不如广东,但是南和西都是山区,江西的陈光远想要出兵浙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福建进入浙江的通道就更加困难,在没有海军的支持下,只能是一路从仙霞的保泉关,走崎岖的山路进入金华。

只要能够有足够的势力地域江苏的卢永祥,控制上海之后,将获得源源不断的税源。加上浙江本土的革命党人士也不少,虽然章太炎和孙大先生一度分道扬镳,但在关键的时候。章太炎还是能够顾全大局的。

还有浙军庞大的工业能力,陆军的武器是在民国也是数一数二的美式装备,机枪和火炮的数量傲视群雄。

只要拿下浙江,五万大军瞬间就能举旗北伐。

这样的诱惑,是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上的孙大先生无法拒绝的,但他还在犹豫之中。可张静江已经开始联络,加上汪兆铭等人的帮衬,一切都似乎等着举事的那一刻枪响。

而这个时刻终于到了,就在这天晚上,杭州的政权将彻底改变。

谁也没有想到。准备第一时间控制杭州,并控制在杭州的王学谦的计划中,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出现了断裂。

首先,王学谦并没有在杭州。而是在宁波。温应星将军进的是西点军校,而不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西点的校训可不是陆士的校训那样,动不动就效死,肝脑涂地之类的激进思想,军人不干预政治才是温应星的底线。

他在先前和王学谦分别出兵福建的时候。就对王学谦保证过,自己是浙江的将军,绝对不会做出对不起浙江的事。

这种模棱两可的话,要是换一个民国的政客,肯定会怀疑,这个温应星还不会吃里扒外,已经投靠了‘国党’。因为他有足够的理由选择‘国党’,而不是王学谦。他的身上,早就打上了‘国党’的烙印。可是王学谦选择信任。

就是这份信任,让在杭州发动兵变之前,温应星以开会之名,在前线控制了陈仪的行动,并拿下了兵权,软禁在指挥部一处厢房内。

这一幕,远在杭州的人当然无从知晓,但是陈仪却是心如火烧。他知道所有的筹划和准备都将烟消云散,唯一不清楚的是,迎接他的是死亡,还是阵亡……

他想不出更好的结果出来,毕竟他的作法等同于叛变,在前线兵变造成的结果就是浙军失去闽浙战争的胜利果实,浙江全省动乱,而‘国党’可以乱中获得政权。

陈仪内心矛盾的看着放在他面前的早饭和午饭,已经快傍晚了,他叹了一口气,还是没有食欲。

正当他胡思乱想的时候,门口吱呀一声打开了,打断了他的胡思乱想。他甚至从孩童时期回忆了一遍不太可靠的记忆,仿佛一生都在这一天都被温习了一遍一样,有点留恋,同时也有些后悔和迷茫。他不清楚的是,他应该是错了,但却不愿意相信这个结果而已。

空气中弥漫着酒气,陈仪茫然的眼神空洞,没有转动的眼珠仿佛一潭死水一样,平静中隐藏着**的气息。

“是要送我上路了吗?”声音嘶哑,有种磨砂的粗糙感。

“公洽,你想多了。”

陈仪顺着声音才抬头看去,来的这个人是让他无法相信,却又一直很想追问的那个人,温应星。

“司令,是您?”

“你是一个优秀的军人,果敢勇于担当,富有进取精神的军官……”

“呵呵,难道你是来奚落我的吗?陈某不过是一个阶下囚的身份,我知道在浙军之内,我和另外留学日本的军官都不受信任,但是我很纳闷,你为什么会如此厚爱?难道就是你是从美**校毕业的吗?”陈仪的语气中带着一种自暴自弃的挑衅,仿佛在这一刻已经做好了破罐子破摔的准备。

温应星愣了一下,才发现他和陈仪的立场已经完全转变了过来,再也不是上司和部下的关系,苦笑道:“你的事还没有定论,或许过几天你就会被释放了,我不过是乘着你我还没有成为敌人的时候,准备请你喝一顿酒而已。”

“来看我笑话?”陈仪冷冷的回了一句。

温应星苦笑道:“其实你的事,王督早就知道……”

“什么,他早就知道?”陈仪勃然变色,木然的表情惨白一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