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嫁妆风波

五月十五日,琅琊王在王府大摆酒宴,宴请杨尚保等迎亲使者,并为司马珍之、阴友齐等送亲使者饯行。郡主的出阁酒,满朝文武、世家门阀都在相请之列。

王妃禇灵媛则在内殿设宴,招待女眷,郡主司马茂英簪了髻,穿了吉服出来拜见众人。刘裕去了京口校军,命世子刘义符之母张夫人携礼前来赴宴。

酒宴的一个重要仪式便是添妆,不管出于何目的,前来参会之人纷纷慷慨解囊,光金就得了二千余两、田地千顷,如意、玉佩、宝瓶、字画等珍玩多不胜数。

曾安在一旁唱礼,念得口干舌燥,琅琊王司马德文每听完一份礼单,便向献礼之人敬酒一杯,为了女儿风光大嫁,司马德文喝得酩酊大醉。

五月十六日,迎亲使者和送亲使者抬着长长的嫁妆在朱雀桥登船,前来观礼的百姓见到如此丰厚的嫁妆无不惊叹。

有寒门试子愤然斥责,皇室奢靡挥霍,郡主出嫁的嫁妆就多达万金,可知民间百姓卖儿卖女挣扎求存,随便拿出一件嫁妆便能让普通百姓安享一生。

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民间舆论纷纷谴责皇室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死活,腐败至极。

风波自然而然顺延到了雍公杨安玄身上,有人称杨安玄穷奢极欲,享乐犹过于桓玄,一顿所食不下十万钱,为娶郡主,花费无数,光建成婚的宅院就用了千金。琇書網

相比之上宋公刘裕的俭仆便让人肃然起敬,什么宋公衣食住行俭朴至极,所睡木榻无任何装饰,穿葛布衫、用麻绳拂、着木履;什么家无私藏,不好珠玉與马;什么原宁州刺史范元之进献琥珀枕,被宋公捣碎用于医治将士刀枪;什么安丰太守进献棉布被他严斥,禁止郡县不准进献奢华之物……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刘裕长女刘兴弟出嫁的嫁妆是件补缀多层的旧衣,宋公告诫女儿节俭戒奢,这与琅琊王嫁女简直是一天一地,刘裕在百姓心中声望大涨。

接着有人将雍州讨伐刘裕的檄文中拿出来议论,称琅琊王嫁女万金,怎么可能四时膳御、宫省供奉都十不一在,分明是欺人之言,琅琊王这些嫁女的珍宝从何而来?

因战事而引发的民生困苦,怒火找到宣泄口立时引发狂涛巨浪,大有将皇室掀翻之意,为宋公加九锡的呼声日益高涨,刘裕在京口坐看风云,静观事变。

京中门阀缄口不语,唯恐惹火上身。司马德文得知京中风言风语后,冷声道:

雍州商情司的暗谍当然不会坐看事态发展,皇后患病无药医治、宫中侍从仅有数十人、天子衣食不保等等传言也在暗中传开,让普通百姓感兴趣的是雍公治下百姓富足,根本没有缺衣少食的状况,甚至孩童还能免费入学,相比宋公治下,雍公治下的生活着实让人向往。

王韶之早命军情司的谍子四处侦探,半月之间抓获了五名雍州商情司的暗谍。建康商情司头目是行所抚司洛光,洛光见势不妙,命暗谍暂时隐伏,等待时机。……

六月十二日,送亲的船只停在襄阳北码头,杨安玄带了长子杨愔前来迎接。杨愔头戴金冠,身穿红棉衫,打扮得一团喜气,稚嫰的脸上却是一片茫然。

杨安玄满是感慨地看了一眼儿子,这个才十一岁的小娃儿要娶亲了,真是让人发笑,自己十一岁的时候还在沉迷游戏,琢磨着如何少做点作业。

时间都去哪了,一转眼来到东晋都十四年了,儿子都要成亲了。杨安玄有些恍惚,他已经太久没有回忆起往事,往事终于随风逝去了。

船只靠岸,锣鼓丝竹声响起,杨安玄拍了拍

杨愔的肩膀,微笑道:

杨愔恭声道:

孔苗教导杨愔要温文有礼,孔鲜对这个外甥更是花费了许多心血,在孔家弟子的精心培育下,杨愔为人孝敬友爱、宽宏和气的名声广为人知,在襄阳学宫的夫子们眼中他是个贤德仁和的好世子。

杨安玄征战四方,在襄阳城的时间不多,陪伴儿女成长的时间有限,看着恭敬有礼的杨愔,有些怅然,总感觉这个看似老成的长子其实心中不乏苦闷,远不如次子杨翼活得快意。

伸出手牵住杨愔的手,拉着他并肩而行。杨愔本想退后半步,让父亲先行,杨安玄侧转头看向杨愔,温和地笑道:

杨愔心头一热,握紧父亲的手,笑道:

六月十八日,雍公世子成婚,前来道贺的人将襄阳挤得水泄不通,连吐玉浑、北凉、柔然都派使者前来道贺。

杨安玄总算抽出时间,将阴友齐请到后宅阴慧珍住处,让他们父女见面,又让杨翼、杨锐拜见外公。.b.

阴友齐看到女儿容光焕发,满面笑容,心中宽慰,当初女儿在宫中妻子称其形容憔悴、郁郁寡欢,看来嫁给杨安玄日子过得美满幸福,心头愧疚也减轻了几分。

杨翼、杨锐从未见过外公,阴友齐拿出准备好的两块美玉做礼物,和颜悦色地与两个外孙说了会话,小孩子很快与他多了几分亲近。

阴慧珍知道父亲与丈夫有事商议,亲自下厨准备了酒菜,让他们边喝边聊。

阴友齐带来了不少门阀的问候,笑道:

杨安玄替阴友齐斟满一杯酒,笑着举杯道:

阴友齐摇头道:

杨安玄点点头,没有多劝,阴友齐若是真在雍公府任职,自己一时还真不知如何安排他。

阴友齐道:

杨安玄不以为然地笑笑,道:

阴友齐道:……

回到京城的两个月时间,刘裕先到广陵与范元之见面,两人一起到盐渎、宁海一带视察海岸工事,据军情司暗谍探知,雍军海师并无南下迹象。

接着刘裕又到三吴之地查看农田耕作情况,虽然役夫回返,但田间仍缺劳力,刘裕命令郡军下田帮着耕作,缓解燃眉之急。

然后刘裕乘船从京口前往历阳、寻阳一带查看棉田种植情况。刘裕从未见过棉花,见棉苗有四五尺高,放眼望去都是绿油油的叶片,有白色、粉红色的花朵绽放。

刘裕看着这些花朵,有些奇怪地问道:

万畅得知宋公前来视察棉田,匆匆赶来相陪,笑道:

刘裕望了一眼郁郁葱葱的棉田,道:

万畅皱起眉头道:

刘裕估算了一下,即便四五十斤的亩产也有一百多万斤棉花出产,十万件冬衣耗棉不过二十万斤。若按去年的棉价一斤二十钱,亩产不会超过千钱,与种粮相差不大。

不过,棉花后续加工需要雇工、建场,织成棉布后市面流通还可收取商税,站在他的立场上看比种粮更划算。

算算时日,再过八天就要开科取士了,刘裕马不停蹄又从寻阳乘船回到了建康城。

屁股还没坐稳,徐羡之、赵伦之、孔靖等人就前来奏事:国库空虚,为筹办此次科举取士,在国子监和太学修缮屋舍,供给试子住宿饮食,已将仅有的钱粮耗光,便连下个月官员的俸禄都没有了。

刘裕早有筹算,命人叫来王韶之,问道:

王韶之命人取来厚厚的册子,道:

刘裕接过翻看了一下,对徐羡之等人笑道:

几人不知刘裕话中用意,起身谢罪,刘裕笑道:

当日琅琊王宴请诸宾,曾安在席上唱礼,当然还有些礼物是通过后堂的夫人们所赠,王韶之买通琅琊王府收礼的小吏,将礼单全盘拿到手中,才会有呈给刘裕厚厚的册子。.b.

刘裕拍着册子,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