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改天换帝

建康城,商贾带来宋公退守彭城,沛县、丰县、下邑等城被雍军夺走的消息,朝野议论纷纷,人心浮动。

军情司探听到太常、梁王司马珍之在府中宴客时称宋公刘裕常年征战在外,无暇顾及京中朝政,应由琅琊王打理朝政,依照当年武陵王司马遵故事。

席间,不少门阀士族附和,众人商议准备于九月一日大朝奏报天子照准。

王韶之得讯后大急,连夜求见徐羡之,徐羡之与赵伦之等人商议后前去探望刘穆之,问询他的意见。

得知战事不利,京中门阀欲借机生乱,刘穆之眼中凶光闪过,道:

八月二十二日,梁王司马珍之乘船前往彭城,途经高邮遇风浪船翻,司马珍之溺亡。

消息传回京城,琅琊王惊恐难安,一连数日在噩梦中吓醒,转而卧病在床,不能到东堂议政,那些打算附和司马珍之建议的家族纷纷将子侄送出京去避祸。世家相聚,只谈风月,绝口不提宋公二字。

很快,刘穆之、徐羡之等大臣奏请以侍中褚秀之接任太常,琅琊王以天子名义照准。

九月二日,杨安玄率两万援军到达下邑,让赵田回返襄阳主持后勤军务。赵田为裴方明请功,杨安玄擢升其为五品宁远将军。

九月六日,雍军东进,杨安玄率军至萧县。萧县距离彭城七十余里,杨安玄下令粮草、辎重囤积于萧县,命陈渔率水师在萧县外汴水上立寨,并没有急着进攻彭城。

裴方明请战,杨安玄嘉其勇气,让他率一万二千兵马先行到彭城西面立寨,又命严纲从丰县进驻沛县,让朱龄石腾出兵马南下,前往彭城北面安营。

刘裕闻雍军至,以向弥、毛德祖迎战朱龄石,自己率刘遵考来战裴方明。刘裕从向弥口中得知裴方明勇武过人、骁勇善战,命刘遵考率三千兵马在半路埋伏。

彭城西十二里处,刘裕大军与裴方明所率的雍军相遇。裴方明见大纛旗一名老者,问身边识者得知便是宋公刘裕,急不可耐催马来战。

刘裕虽然年过半百,气势丝毫不弱,策马挥刀迎战,刀枪并举,叮叮当当战在一处。

裴方明暗自佩服,刘裕虽然年过半百,身手依旧敏捷,气力丝毫不弱于己,传言十多年前他曾以一逐千,看来并不虚假。

双方交战一阵,裴方明缠住刘裕不放,刘裕看似气力不济,引军朝彭城方向退走。

裴方明哪肯放过,带着兵马紧追不舍。眼见刘裕就在数十步外,裴方明摘弓取箭,朝刘裕后背射出。

刘裕身旁有亲兵护卫,看到箭来持盾遮挡,裴方明将箭囊射空,离着刘裕更近了些。

裴方明所乘的战马是北雍州的良马,带着三十余骑冲在前面,不知不觉间与后队拉开了距离。

刘裕观察着身后追兵情况,见裴方明已经追过刘遵考设伏之地,并没有传命出击,而是继续带着裴方明朝前跑了一阵,等后面的雍军紧追进入埋伏,号角声响起,宋军从两侧射箭杀出。

裴方明听身后号角声起,惊觉中计,两侧宋军杀出,已经将归路封堵。

刘裕旋转马头,朝裴方明反杀过来,裴方明身旁仅有三十余骑,若被宋军围住注定一个字。xь.

侧转马头,裴方明带着麾下朝北驰去,北面是汴水,宋军在北面没有伏兵。

战马奔至河边,裴方明带着儿郎沿河岸驰了一阵,找寻河面宽阔河水不急处跃入水中,万幸河水仅深五尺,战马得过。

刘裕追来,见裴方明纵马跃入河中,扬鞭笑道:「小儿,饶尔一命,下次

再来,定斩不饶。」

被围的雍军往后突围,等杨安玄闻讯率轻骑来援,损折了千余兵马。裴方明垂头丧气地前来请罪,杨安玄将其重新贬为鹰扬将军。

表情严峻地从杨安玄处步出,裴方明立时眉开眼笑起来,原以为主公会责罚自己,哪料只是轻轻处罚,看来主公对自己甚为看重。

北面,朱龄石吸引前次教训,派出侦骑先行打探敌情,步步为营。闻宋军前来,先行列阵迎敌,防守严密,并不急进,向弥和毛德祖无机可乘,只得退走。

宋军赢了一阵,士气正旺,刘裕正准备乘胜追击,建康的急报送来了。

得知门阀世家打算从自己手中夺权,刘裕火冒三丈,此事绝不能容。徐羡之暗中禀报,司马珍之的船行至高邮时,派人凿船,把司马珍之淹死在江中。

,刘裕愤愤地骂道。前线将士浴血搏杀,后方门阀居然想变天,是可忍孰不可忍。

匆匆回到彭城,刘裕将刘遵考、向弥、毛德祖、谢晦、傅亮、王修等人请来,把京中门阀不安的消息告知,询问当如何处置。

谢晦率先道:

刘裕心中不快,冷声道:

谢晦听出刘裕话语中的杀意,惊道:

向弥森然道:

刘裕道:

众人面面相覤,不知刘裕打算,只听刘裕接着道:

刘裕这番话说出,众人脸色各异,谢晦心头狂震,终于明白刘裕让傅亮写请罪疏的用意,刘裕哪是请罪,分明是要逼宫。

傅亮眉头一皱随即舒展,提笔在手写了封请罪奏章,递给刘裕过目。刘裕一甩衣袖,并不看奏疏,道:

晚间,傅亮独自来见刘裕,问道:

刘裕沉默片刻,道:

说罢,刘裕闭目不语,傅亮施了一礼,转身离开。

九月二十日,傅亮回到建康,替宋公刘裕递上请罪疏,朝堂为之震动。

有人疾呼,让天子下诏抚慰;有人认为宋公劳苦功高,应当加九锡相劳;也有人以为宋公高义,当全其声名,准其所奏。

请罪疏有如巨石投塘,沉渣泛起,京中沸沸扬扬,议论不休。

傅亮来见王韶之密议,王韶之径直问道:

傅亮毫不讳言地道:

王韶之颜色更变,惊问道:

傅亮微笑不语,端茶慢饮。

王韶之平稳了一下心绪,思索道:

傅亮放下茶杯,道:

王韶之一夜未眠,第二天午后入宫。王韶之是黄门侍郎,可以自由出入禁中,宫中宦官、宫女见到他纷纷行礼。

来到天子所住的显阳宫,近侍李英和刘益迎了出来。王韶之先入殿拜见天子,见司马德宗斜倚在锦榻上昏昏而睡。

示意李英、刘益随他出殿,来到偏僻处,王韶之问道:

李英禀道:

王韶之听军情司暗谍禀报,琅琊王因梁王司马珍之之死惊惧病倒,看来是病情未愈。

王韶之低语道。

李英和刘益互视一眼,跪倒在地,道:

王韶之知这两人家中出事,是宋公出面相助才得以脱祸,刘裕将这两人调到司马德宗身边,便是方便以后行事。

王韶之从齿间挤出几句,从怀中掏出个药包,递给李英道:

李英和刘益浑身颤抖,他们是天子近侍,知道天子虽然痴愚,但身体强壮,并无疾病。王韶之这番话意,让人不寒而栗。

刘益双手颤抖地将纸包接过,哆嗦着道:

是夜,王韶之值守宫门。李英与刘益将鸠药给司马德宗灌服,刘益用棉枕捂住司马德宗的头部不让其发声,李英死死按住司马德宗不让他挣扎,半刻钟后,司马德宗不再挣动。

九月二十三日,天子司马德宗驾崩,年三十七岁。

李英和刘益将司马德宗口鼻中的血迹擦拭干净,给王韶之送信,称天子。

卯时,司马德文闻讯入宫,看到面色发青的兄长死在榻上,心知为刘裕派人所害,生恐刘裕杀己,不敢声张,只是伏尸痛哭。

辰时,刘穆之接到通报,天子崩了,猛地从榻上坐起身来,满面胀红地吐出口鲜血,向后仰倒,昏了过去。

西堂设灵棚,挂起白幡、白缣帐等物,文武百官拜祭,徐羡之派人向彭城的刘裕送讣告,请他归京主持丧事。

的名人有范增、徐达和宗泽。

:关于晋安帝死因,说法不一。《晋书》称被刘裕使人缢死,《南史》称刘裕命安帝左右将其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