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零六,浪欲静、风不平

地大是真的,物博就有点过。

拍摄团队选择的地方都是美如仙境或者极具寓意的。

王老实和艾碧菡的谈话结束后,艾碧菡没走。

她不能走,老板启发了,可她一点头绪都抓不住。

不是王老实有多高,实在是他当时也没有谱儿。

所以,拍摄的时候,状态很差,尤其是表情不到位,每次都是摄影师客气的请王董专注些。

尤其是两人牵手的一张,总是不到位,摄影师努力了好几次都不成。

唐唯摆手制止了摄影师继续劝谏,她拉了下王老实的胳膊悄声问,“不舒服?”

王老实摇头。

“有事情为难?”

也不算吧,王老实短暂失神后又否认。

聪明人善于发现别人的情绪,唐唯也是,王老实没说,可她看得出,他心里装着事儿。

转身到摄影团队那里,“今天上午先这样,下午再拍。”

摄影师不敢说时间紧迫,人家是老板,时间也是他们能决定的,只好暂时收摊。

好在这里是景区,周围设施齐全,又有美景可以观赏,大家不至于无聊。

唐唯自己动手,把王老实推到遮阳伞下,命令他说,“你休息会儿,反省下自己。”

王老实乐了,“我哪儿不对啦?”

唐唯瞪眼问,“你说呢!”

“成,我反省,你让老邱准备下,中午加餐。”

唐唯点头转身去传达。

王老实确实一直在思考,唐建兴同志不是那种瞎闹腾的领导人,总是以稳健著称,否则华夏时代走不到今天的高度。

他想不通,老唐做出的决定太不符合他过去的风格,一栋楼的事儿,别看京城房价高到这个程度,其实要是捐出去,成本没多少。

这年头儿,因为捐给奥运冠军,这是大格局,这栋楼的税费成本稍微运作下就能省了,建设成本也就四分之一,顶了天,华夏时代付出的也就外界猜测的五分之二,最多不会到二分之一。

在那么大的一个项目里,实在算不上。

另外,王老实不大相信唐建兴会去专门为一个楼盘去费尽心思,华夏时代在全国各地项目多的是,从来没取过巧,都是大开大合的正经买卖。

最后,他马上就要退休了,现在的主要精力就是交班,哪儿还会搞什么新鲜的?

那么,实质恐怕就只剩下对艾碧菡的考验和提点,甚至是华夏人中传统的弱点,求名。

临退之前,留下个好名声,总是个让人高兴的事儿,尤其是还不给企业带来太大代价。

这么一合计,老唐同志算计的很精、也巧。

唐唯和老邱交代完,正走回来。

王老实拍了下旁边儿的椅子说,“坐会儿吧,今天日头挺毒的。”

唐唯弯腰从冰桶里拿出一瓶水问他,“要不?”

王老实摆摆手。

唐唯拧开盖子,一口气喝了半瓶,又把水瓶放回去,说,“我去换下衣服,你呢?”

低头看了下自己,王老实起身脱掉上衣外套,递给唐唯说,“我就不了,麻烦。”

唐唯没说话,接过衣服去了更衣车。

目送唐唯离开,王老实冲着远处招了下手,很快有人过来。

“让艾总过来一趟吧,我有事儿跟她说。”

“明白,我这就去通知艾总。”

没多大功夫,艾碧菡就一脸愁容的过来。

王老实一看她那样儿,顿时乐了,打趣说,“还没想明白?”

艾碧菡尴尬的点了点头,搓了搓手说,“我想不出来。”

“那就别想了,我也是才想明白点。”

“啊!!!???”艾碧菡目瞪口呆,不对啊,昨天老板的意思可完全是胸有成竹的,咋今天变成这样?

也不能说王老实厚颜无耻,对自己人的时候,他还是比较实诚的。

王老实给艾碧菡指了条路,等于是修补了唐建兴的计划。

暂时不公布奖励方案。

待奥运开幕前,由唐建兴个人名义奖励,至于房子,可以采取些变通办法,状态是售出,却不开发票,打个时间差,一些私底下的手段也可以用,反正最后也不会变成丑闻。

艾总整个人凌乱了许多,走的时候脚步都不大稳,她真没想到结果是这样的。

有些话,王老实没说那么透,那得靠她自己去慢慢领悟。

觉得处理掉这件事儿,王大老板心情好了许多,中午的时候,大快朵颐,比平时多吃了不少。

是个人都能看得出,上午和中午的时候,老板心情完全是两回事儿。

下午的拍摄进度加快了不少,男主人一次都没让摄影师为难。

无论如何,总归是好事儿,整个拍摄团队都觉得轻松了。

他们住的是一个旅游业还算可以的县城,华夏大地上,这种地方反而能找到过去的味道。

王老实继续带着唐唯脱离大部队,去过二人的普通人生活,其乐融融,包括团队那边儿,也是觉得舒服,大老板在的时候,还是有些放不开。

在街上扫荡完小吃,两人挽手往回走,快到住处的时候,唐唯突然抬头在王老实耳边儿小声说,“谢谢你。”

“什么?”

看着没反应过来的他,唐唯咯咯笑了起来,甩开王老实,快步跑向大门儿,“不告诉你!”

迟钝的王大老板猜想,大概是艾碧菡回去跟老唐同志谈过话了,人家当亲爹的得告诉闺女。

原来如此。

王老实不由加快脚步,他打算抓住那妮子,看看能不能趁机沾点便宜。

※※※

京城,司家瑞还在办公室里。

老司同志很会生活,若不是有特别重要的事儿,他不主张加班,在司总手下工作,那些职场白领们很惬意。

今天有些不一样。

下午的时候,前苏食品的程总突然到来,在办公室里和司家瑞谈了一会儿。

程志翔走后,司家瑞就没出过办公室。

别的部门到点可以走,可总裁办的不成,明显不一般。

摆在他案头的是一份文件的复印件,司家瑞不敢大意。

发文的抬头是国家商业部某某司,是个专门解决破烂事儿的部门。

内容是关于倭国正式递交的一些材料,也算不上投诉,主要是陈述一些事实情况,很委婉的指责前苏食品不正当竞争和对倭国歧视。

如果仅仅是这些,司家瑞不至于重视起来。

华夏商圈儿里都知道,王落实对倭国不感冒,几乎就没有任何与倭国扯上关系的生意。

曾经有过人问及此事。

王老实的回答很滑,“没精力,能力不足,眼界不够。”

都是鬼话。

华夏人普遍对倭国都没啥好感,却不影响为了赚钱,跟鬼子贸易,而且还非常的普遍。

也没人较真儿王老实的话,人家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又没扯起什么大旗说事儿,就是业务范围的事儿,再说了,也不是华夏所有的企业都非得跟倭国做生意不是?

倭国鬼子国内资源贫乏,主要依靠海外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

其他的还好,农产品上,鲁东无论是位置,还是气候,甚至土地情况,都是最佳选择。

前苏食品在正式进入鲁东之前,倭国的种植业在鲁东拥有很大的发言权,也有大片的种植面积,产品也都供应倭国。

相比小鬼子的计算,前苏食品在保障农户利益方面,更有优势。

随着时间推移,前苏在华夏市场上建立起高端品牌,甭管是价格体系,还是物流运输,甚至是销售渠道上,都能够建立足够大的优势。

曾经主要给倭国出口的种植户大部分都被前苏食品蚕食掉。

倭国的种植企业规模大都很小,他们以前惯用的手法就是用倭元开路,问题是他们这次面对的对手是前苏食品。

开玩笑了,跟前苏拼钱,倭国鬼子表示很难办。

然后呢,他们试图跟前苏食品谈判,打不过你,就跟你合作,然后再想其他办法,鬼子也喜欢这个套路。

可惜的是,前苏食品一直很坚决,没有与倭国企业各做的意向。

至于为什么?

前苏方面的回答是很气人,没有理由,就是没考虑过。

不考虑大形势,就什么事儿都没有。

恰恰司家瑞就是个善于把握大局的人。

他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现在是华夏与倭国关系的温暖期,两国间搞友好的声势也很浩大。

商业部能够发来这么个不伦不类的文件,本身就是在说明一个态度。

第一,说明上层对这种事情不支持,甚至在隐晦的表达出前苏食品有些过分的意思。

第二,鬼子对这个事儿很上心,他们不遗余力的在推动某些关系,期望能够扭转局势。

老司和王老实谈过这问题,他很清楚王老实的立场,对倭国鬼子不理不睬,背地里却要照死里欺负。

当时,司家瑞只是笑而不语,从经济层面欺负倭国,这个想法很有笑点。

眼下呢,不能笑了,因为鬼子实实在在的难受了。

不光是前苏食品,还有GS投资,都没少坑鬼子,司家瑞可是一清二楚。

他如今犹豫了,是不是要回复,怎么答复,毕竟,这次可不是鬼子自己上来叫唤,而是通过正经的部门,级别还不低。

必须得认真点对待,万一有什么情况,司家瑞相信老板也能安然度过,却无法避免一些令人恶心的事儿,华夏太复杂,有些人做有些事儿的时候,手法很高明,也同样阴狠。

事实比司家瑞想得还复杂些,若王老实自己第一时间知道这个事儿,他会立即联系起很多人来。

老司过于自信,当然,也怪王老实自己,大撒把玩儿得太嗨,他太懒,能躲的活儿绝对不会主动上手,以前有艾碧菡还好,小艾同志责任心很强,能力不错,总能在一旁随时提醒王老实,不至于出什么事儿。

张嫣,还缺乏那种能力,至少现在不行。

如果是艾碧菡还在,她会经常找各个机构,主动要求上报大小事情。

比如程志翔递交给司家瑞的这份材料,一定会在第一时间交到王老实手上。

而不是现在,程志翔不以为意,他还好说,政治神经太弱。

司总则希望用自己那种稳妥的方式化解可能的麻烦。

没错儿,司家瑞觉得仅仅是有可能造成轻微的麻烦。

有人推动了这个事儿,否则,仅仅凭鬼子,还没办法让商业部拿出那么个东西来。

这种推动非常的巧妙,如果王老实想查,基本无望。

接到司家瑞轻描淡写的电话,王老实也没当个事儿,小鬼子隔三差五的就来一次,他自认为自己这头儿的应付没问题。

司总的答复秉承了王老实过去的路数,很客气,用很委婉的语言说,前苏食品一直按照市场规律在经营,没有倭国市场的合作计划,公司还没有做好准备,并没有针对倭国的排挤行动。

中规中矩,却不够。

谁推动了这个事儿呢?

郑璥。

说起来,他本身不大想这么做,可他私下里跟倭国有很多关系,而且还很隐秘,基本上都是通过他弟弟来维系的。

鬼子实在无法容忍前苏食品这个企业的无视,终于动了心思,拜托了郑璥的弟弟来帮忙。

也不是说了一次两次,最后,郑璥还是动了心。

他很清楚,仅仅凭借这个事儿,很难真的动摇那个讨厌的人,不过到了他这个层次,讲究的是长远布局,潜移默化。

暗示某部门对这个事儿过问,其实就是个开始。

华夏办事儿讲究先有舆论准备,要在大势上站住脚,才好徐徐图之。

他现在抓的就是大势。

第一,大领导刚刚友好访问过倭国,硕果累累。

第二,地震期间,倭国做出了令人赞赏的反应和帮助,两国处于近些年来难得的好时期。

在这个时候,某些人做出了一些不合时宜的事,那就可以扣上破坏大局的帽子,不致命,却很有说头,凡事儿不都是由小及大?

司家瑞的答复已经在郑璥手中,他看得很慢,不时摇摇头,他脸上不时露出对手低级失误的鄙视。

在他看来,这时候轻描淡写的否认已经意义不大,如果是他,就不会这么软弱无力,而是激烈的辩驳,把自己不做倭国市场的大道理明白的说出来,那才是上策。

在此基础上,大气的再表示将认真考虑倭方意见,在经营上做出适当调整,配合国家需要。

谁也说不出什么来,还得夸前苏食品有当但,懂变通,里子面子都有了,至于以后如何经营调整,鬼才有功夫盯着。

像现在前苏食品的回复,只能是把事情推向不可预知。

郑璥长长呼出一口气来,自言自语,“你终于也失误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