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六)
本以为太子的心腹会是于志宁,没想到竟成了许敬宗。其实在朝野议论中,许敬宗这位内阁的位置极其特殊,其人是最早跟随张阳的人。也就是说,许敬宗在内阁的位置有骊山县侯庇佑。当年太子登基依仗着太子少师张阳,也依仗着骊山。因此在众多人看来,许敬宗这样的人不得不成为陛下的心腹。贞观一朝,总的来说还是君臣和睦的。李承乾想要延续贞观遗风,学习他的父皇,与臣子保持亲近。皇宫内,这里一如既往地安静。张清清走入凌烟阁,打量着凌烟阁内的一张张画像,这是贞观一朝,进入凌烟阁的二十位功臣。排在首位的还是赵国公长孙无忌。再看最后一位,便是自己的爹爹。画像中的爹爹并不好看,像是老迈了许多。李象神色担忧,“姐,你不会想要炸这里吧?”张清清道:“我就是这里看看。”李象长出一口气,尴尬笑道:“原来是看看,那就好。”张清清继续道:“其实要炸了也不是不可以?”李象原本放下来的心,顿时又紧张了起来。左看右看,也在这里看不到什么自己想要的,便转身离开了。李象扶着墙,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一旁的赵节道:“赵将军,在凌烟阁多派些人手。”“喏。”随后,李象连忙跟上脚步,“姐,今天我们要不炸玄武门,如何?”张清清道:“咦?我今天没想炸房子呀。”“是……是吗?”李象迟疑地低声道。张清清双手背负,又道:“这承天门刚刚炸了,要重新修起来才是,等新的承天门建设好了,再去炸其他地方,更为稳妥。”李象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说来也是。”张清清继续道:“其实我看好长安城的另外几面城墙。”“啊?”看着李象的神情,张清清狐疑道:“你今天是怎么了?怎么一惊一乍的。”李象平复着自己的呼吸,与这位表姐说话,实在是太吓人了。见他要走,张清清道:“你去哪儿?”李象有些恍惚,他扶着额头道:“孤回东宫坐一坐,不知道为何,现在觉得好累。”张清清满不在乎道:“你去吧。”在骊山骊山工匠的安排下,承天门的修缮开始了。这些骊山小郡主总是会来皇宫,承天门修了两个月。在皇城的尽头,太极殿的前方,一个高耸的石门立在这里,这里没有真正意义的门框。雕刻着龙纹的石柱立在两旁,高有十丈。这是扇又高又显大气的石门,连接着两边的城墙。给人一种肃穆又大气的感觉。大唐自立国以来,便是这种磅礴大气的感觉。这是骊山给皇宫交付的第一个工程。皇宫自前隋以来到了武德年间,便停止了修缮,现在的宫里还保留着许多前隋年间的样式。张清清想要皇宫焕然一新,也预示着现在的大唐要焕然一新。李承乾给骊山付了第一笔银钱,给的都是现银,一共三十万贯。骊山的第一次修建,朝堂与皇帝都很满意,第二次修建自然是欣然接受的。自从上一次看了凌烟阁之后,张清清总觉得这里太过小气了,她对李象道:“既然是功臣画像就应该用琉璃框装起来,这才像是功臣的模样,再者说这凌烟阁也太小了,要扩大才行。”李象点头道:“父皇确实有这种打算。”“那就对了,此地也应该是个宏伟大气的所在。”挡不住这位表姐要将凌烟阁拆了重建,还要将这些功臣的画像用琉璃框装起来。李象坐在凌烟阁外,双手撑着下巴,这个十一岁的太子很迷茫。迷茫的是表姐实在是太有钱了,更迷茫的是表姐胡作非为,父皇也不管,皇爷爷也不管。骊山,房玄龄近日一直都在养老,弟子张心安越发懂事了。高士廉过世之后,长孙无忌的生活也轻松了不少,他近日来骊山拜访房玄龄。“房相,近来如何?”房玄龄手拿着弟子所写的文章,笑道:“教孩子,帮着骊山处理一些闲杂事。”长孙无忌的目光看去,张心安正看着一张图表发呆。房玄龄喝着茶水没有说话,住在骊山的这处宅院也轻松写意很多,除了有些时候,陛下聊发少年狂,最近沉迷架子鼓,生活还是很简单的。“你在看什么?”听到问话,张心安回头看去,还显矮小的身高需要抬头看人,他行礼道:“小子见过赵国公。”长孙无忌抚须笑道:“这是什么图表?”张心安回道:“这是关中各县作坊的生产产量的图表。”“你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准备这些了吗?”长孙无忌有些诧异,不得不说骊山的孩子起步很高,这才十岁的年纪就已经开始了解这些了。张心安又道:“其实小子懂不得太多,家里有什么产业,有什么家产总要明白的。”长孙无忌稍稍点头,“当然。”还以为骊山的孩子能有多厉害,差点以为这么小的孩子都能给骊山调度生产了。张心安拿起一份卷宗,根据卷宗上的数字,一项项地填入图表中。其实这个图标很大,挂满了一整面墙。长孙无忌站在一旁看了许久,这孩子做事很有耐心,他做的事也很简单,只是将卷宗中的账目,填入图表中的位置。再一看这个图表各县的作坊类别,填入每天的产量。长孙无忌又问道:“你做这些有什么意义吗?”张心安笑道:“有呀,虽说我记不住这么多,但我大概可以知道关中每天产出布匹多少,通过产出的布匹再推算价格,就可以知道产出赋税多少。”长孙无忌迟疑道:“这么简单?”张心安挠了挠头道:“这挺难的,我没有姐姐这么聪明,就知道用这种笨方法记。”“嗯,也好。”长孙无忌感慨一声。在房玄龄这边上了课之后,张心安还要去找魏王舅舅学习数术。看到孩子脚步匆匆地离开。房玄龄站起身将图表收拾了起来。长孙无忌道:“这孩子走之前也不行礼吗?”房玄龄将图表卷起,低声道:“孩子的学业很紧张,每天能够玩闹的时间也很短暂,他在老夫这边听了课,他就要去学下一门课。”“张阳的女儿也是如此吗?”“你说清清那孩子呀,她最近放假了,每年都有两三月休息的。”正乾二年的六月,一个消息传来,金春秋东渡大捷,这一战倭奴又死了很多很多人,据说都已死绝了。消息送入朝中的时候,金春秋也让人送来了国书。他还是渴求这位大唐皇帝能够给新罗人户籍,将新罗人编入大唐的户籍,从此也成为唐人。并且愿意治理百济。许敬宗收到辽东眼线送来的奏报,得知了金春秋是如何屠戮人命的事。他就像是个疯子,在心中执念下在倭奴地界到处杀人,现在那些人都要死绝了。还有部分留了下来,这些人的处境也不会太好,会像奴隶一般地活着。许敬宗看完奏章,放在了要呈给陛下的奏章当中。当初县侯离开朝堂的时候就告诫过,当初礼部布置的眼线也该解散了。这些年就解散了差不多了。许敬宗私下还是留下了一些人手。这件事县侯是知道的,没有阻挠。而自任职内阁以来,许敬宗也一直掌管着外交事务。自世家覆灭已经过去六年,这些年大唐的文道正在飞速地发展,各种学说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红楼当初一度被世家列为禁书。但现在红楼已经不再是禁书了,读书人随时可以拿出来品读。并且还会品鉴一番。更有聊斋,西厢等等故事,在读书人之间传播。这些故事所表达的深刻意义都足以传世。在诸多学说中人数最多的,有三派。其中人数最多是以士林老派为首的大儒们,他们依旧坚信儒家教义。还有一些以黄老学说自居。在大唐的文道一途,崛起异常迅速的骊山学术派人数少,但势头很足,骊山学术讲究求真理,求致知。但有学习骊山学术的学子,他们的立场都特别坚定。其中就以骊山首徒长乐公主李丽质为首,是新学派的领路人。还有后继而起的裴行俭,裴炎,狄仁杰。纪王李慎虽年幼,但他十分好学,现已可以与崇文馆的一些学士辩驳了。有人说骊山的学术之所以能够老少皆宜,是因骊山学术简单易懂。它与别的学识不同,就说物理一道,十分受到道门中人的推崇。尤其是袁天罡,他老人家近来编撰了一卷书,书名便是物理。这卷书便编入了道门,成了道门弟子必读的一卷书。物理一书可以解读世间万物。金春秋又一次来到了长安城,这一次皇帝李承乾终于给了新罗人户籍,并且将新罗改为新罗郡,施行大唐规制。从此新罗人也是唐人了,归入大唐的版图,成为大唐的州县,世袭罔替,万代相传。做完了这件事,许敬宗也成了正乾一朝,第一个进入凌烟阁的人。倭奴没了,覆灭了,人都死绝了,至少从辽东送来的消息是这样的。对大唐来说这不过是小事,不过是一片地界被抹去了名字,就像被覆灭的薛延陀一样。关中的钱行对钱粮赋税的管制的效果更明显。李承乾一度想要将现在的银本位金钱体系提升到金本位。但这个建议还是被内阁的五位成员给全票否了。这让皇帝异常恼怒,随后准备在来年将内阁的成员增加到七位。西方送来了消息,张士贵大将军渡过了里海,一战定乾坤。高卢王西逃,唐人的脚步终于拿下了高卢人领地的全境。正乾三年六月,张清清正在给皇宫做着最后的改建,从承天门开始,到凌烟阁,再到玄武门,宫里的屋子都被这个孩子改建了一番。十四岁的张清清,双手背负看工匠们重新铺设太极殿的地基。李象比张清清小一岁。面对向来很有主见的表姐,李象还是有些犯怵,“姐,孤想要坐火车。”“火车?为何?”李象看着远处神色向往,“听说铁路就要竣工了,马上就要连通洛阳了。”张清清道:“哪有这么容易,阎大匠最近还要铺设时钟。”“时钟与铁路有关系吗?”张清清解释道:“有,有很重要的关系,火车是有时速的,车站的时钟就尤为重要,每一次发车与停车的时间都要精确到分钟,而且随着时区不同,经纬度不同,时区变化下,时钟的准确性就更为重要了。”“以前爹爹造出来的摆钟现在已用不上了,魏王舅舅用三百个摆钟同时做实验,发现秒针的运作误差很大,便开始抛弃以往笨重的摆钟,想要造出更精细的时钟。”李象皱眉听了这些话,脑海中在消化着这些学识。其实太子一直没有找到老师,而是这两年一直跟随这位表姐在学习知识。似乎陛下有意无意让太子跟着这位骊山的小郡主。让太子熟悉骊山很多领先的学识。因当年的朝堂与骊山的脱轨太过严重,后来朝堂要跟进国策来适应骊山带给关中的变化。这也是这些年朝中一直以来这么被动的原因。李承乾想要扭转这种情况,并且适应现在关中变化,所以下一任储君的教导特别重要。皇帝亲自定下的规矩,往后储君的老师不能从朝中选择,太子少师这个位置也已被废弃了。以免将来再出现第二个张阳。张阳不愿意收太子李象为弟子,李承乾就默许了李象与骊山小郡主来往。并且李象这些年的变化,李承乾也是看在眼中的。现在太子的成长让他很满意。在如今中原的众多学说中,只有骊山学术派的学子沿袭着当初张阳的志向,除了将关中连接洛阳,还要兴建大西北。既是骊山学术派的传承,凡有骊山学子,都以建设中原为志向。在实际效用下,骊山学术产生的效益也是最为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