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
因为繁荣的商品经济,城镇化水平可以宋代像媲美甚至超过宋代的明朝,她的市民文化是相当的丰富的。
在封建农业社会里,市民文化的丰富,主要体现在曲艺作品的多样性和普及性上。比如说,虽然地处西北边镇,曾经在延安卫当过兵的张献忠就在卫城的茶馆里听过说书。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作品,在大明朝的市民中,大部分人都听过有关《三国演义》的评书。张献忠在延安卫当兵的时候,听到的唯一一段书,就是《三国演义》里关于关羽的一小节故事。虽然已经过去有段时间了,可是张献忠对于说书艺人形容关公的说法还是记忆犹新。
当时的说书艺人形容使用八十二斤大刀的关公,就像个威力惊人的史前巨兽一样。据说那种小宇宙爆发状态的关公轮着大刀的时候,那是“沾着即死,碰着则亡”的恐怖状况。
作为一个武人,张献忠对于关公大老爷那巨大的战斗力是相当的敬仰的。走上**之路的他,有时候也想象过自己可以具有那种让人“沾着即死,碰着则亡”的巨大武力。
然而不幸的是,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汉代的计量单位和明代不同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因为张献忠的身份地位,最多也就是能够接触到一些勉强能吃饱饭的土匪山贼,要不就是连饭都吃不饱,生活在生存边缘的普通百姓。
别说汉代和明代的计量单位不同了,就是明代真有像关公那样可以用八十二斤的大刀作为武器的人,按照张献忠所处的社会阶层,他也根本就见识不到。
所以,那种传说中的“沾着即死,碰着则亡”的巨大武力,张献忠还一直没有机会见到。
直到今天。
火炮这个东西的发展,也是经过了实心炮弹、开花弹这些黑火药作为发射药和爆**的时代之后,发展到了发射药和爆**都使用现代烈性乍药的阶段的。
在tnt和黑索金被发明和广泛使用之前,黑火药炮弹的威力因为火药加工技术的进步,确实也得到了长足的充分的发展。
可是当烈性乍药被发明和应用之后,黑火药炮弹的威力就变得非常的弱小了。
在1625年以前,因为还没有能够在本时空建立起合格的化工企业,复兴军一直停留在精加工黑火药的时代。到1625年,苦味酸乍药在复兴党工艺技术院兵工局的努力下仿制成功。在苦味酸乍药被成功工业化生产之后,tnt乍药的仿制和生产也在当年就实现了突破。
所以,在1627年,复兴军所有的大炮使用的就都是填装了tnt的炮弹了。
和黑火药铸铁炮弹不同,tnt钢制炮弹的威力让复兴军上下都非常的惊讶。和黑火药铸铁炮弹比较起来,tnt钢制炮弹的爆炸效果更好,杀伤范围更大。而且因为使用了新的发射药,大炮的射程也更远了。
这种杀伤效果惊人,最大射程可以达到六公里的大炮,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复兴军自己都感到惊讶,那么对于张献忠的这种冷兵器都配不全,连落后的青铜大炮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的农民**军来说,复兴军的炮击效果有多惊人,大家就可以想象了。
在愣住了半分钟左右的时间之后,脑袋恢复功能的张献忠的脑子里,反反复复的充满了那句“沾着即死,碰着则亡”的话。
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的想法很简单。他们并不在乎在前面的,作为炮灰的,刚刚有所动作的上万流民。由木桩和铁丝网组成的防线,在古代人眼里可能有点弱不禁风,没有堡垒城墙有防御效果。可是事实上,这种由壕沟、铁丝网组成的多层防线,古代人其实一丁点儿的办法也没有。
就是复兴军让那上万的流民跑到阵地前面来,那些流民们也只能在复兴军由壕沟、铁丝网组成防线前束手无策。
所以,复兴军打击的重点对象,是作为督战队存在的,驱赶着流民充当炮灰的,骑着马的张献忠的核心骑兵。
有一些小说里写到古代人面对代差级别的近现代军事打击的时候表现的哭爹喊娘。这种说法其实是不现实的。
就以目前复兴军和张献忠**军的战斗来说吧。当杀伤效果惊人的tnt钢制炮弹在位于后阵的张献忠骑兵部队里爆炸的时候,张献忠的这支在明末有着相当战斗力的骑兵部队里,除了横飞的血肉之外,就是四散奔逃的战马。
张献忠的那些骑兵根本就没有功夫哭爹喊娘。战马这种敏感的动物在接触到了超时空水准的炮弹的袭击之后,巨大的爆炸声立即让这些脆弱的动物崩溃了。所有的战马都被爆炸声所严重的惊吓。
受惊的战马根本就不管自己背上的骑手是什么样的反应,她们都惊恐的尥着蹶子掀掉自己背上的人类,之后四散奔逃。
人类在面对极端突然的突发性状况的时候,会进入一种发愣的状态。其实这是人类大脑对人体的一种自发的保护性反应。这个发愣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让人类对于突发性状况有一个可以慢慢适应的过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个发愣的过程,剧烈上升的血压会给人造成多大的伤害。想想也是,现代社会里那么多的脑溢血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张献忠面对复兴军的这种突然而至,从天而降,超越了人类目前的认知能力的巨大军事打击真正的惊呆了。
就是在自己胯下的战马开始无目的的疯狂奔逃的时候,张献忠也不能理解自己到底遭受了什么样的遭遇。
张献忠不是没有见过大炮什么样子,那种“威震十里”的红夷大炮他当然没见过。可是在延安卫当兵的时候,什么叫虎蹲炮啊,什么叫佛郎机啊,这些小型的青铜火炮他还是见识过的。
张献忠甚至看到过几次这种小炮的实战发射。当时,张献忠心里还对于这些小炮还非常的不以为然,认为这些笨重繁琐的武器,“也就是个大号的爆竹。”
现实也确实是如此的。张献忠从1624年开始起兵**,在大明朝的军事重地陕西和山西地区,和各路官军,包括号称大明朝战力最强的边镇边兵都打过不下十几次的仗了。在张献忠眼里,大明的边兵厉害,那是因为边镇的卫所的那些军官有着按照鞑子骑兵训练出来的强大家丁。
要不是这些骑术很好,作战方式像鞑子一样很野蛮很激烈的边镇军官的家丁们的话,普通的大明边镇的那些作为炮灰的步兵根本就没有和自己的马队对抗的资格。
在张献忠心里,真正可能会对自己产生威胁的只有边镇的家丁骑兵。就是对于边镇的家丁骑兵,张献忠也认为他们不足为虑。他觉得只要冲阵的炮灰流民的规模足够大的话,边镇的家丁骑兵其实也不是他的对手。
张献忠在军事上的信心,那是在大明朝军力最盛的九边边兵身上找到的。在这个时代里,能和大明边兵打的有输有赢不相上下,确实也是值得自傲,足够建立自己的军事信心的事情。
不过,在各个方面都领先超越张献忠几百年的复兴军面前,张献忠在军事上的能力和信心,都是非常可笑的东西。
那是因为,复兴军西北第一军团第一批次的二十门大炮的第一轮发射,就让张献忠的核心部队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