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统一与分裂

朱温代唐自立,急需获取各个政治势力的认可与支持。所以称帝之后的朱温首先对有功之臣大加封赏,既对嫡系从龙元勋的照顾,也对前唐旧臣及中间势力雨露均沾。

立国之初,统战工作尤为重要。

封河阳张全义为魏王;封岭南刘隐为南平王;封潭州马殷为楚王;封福建王审知为闽王;封杭州钱镠为吴越王;封镇州王镕为赵王;封定州王处直为北平王。魏博罗绍威此前已经被唐室封为邺王,于是只能加太傅衔。

其中,岭南刘隐、福建王审知,与朱温素无瓜葛,井水不犯河水,且刘隐之前就曾重贿朱温,欲抱大腿,经后梁王朝进封王爵之后,自然更是心甘情愿拥护朱温;

而潭州马殷等与朱温就有不少交集了,马殷的战略思想是拥护中央及当时代表唐室的朱温,而与“淮夷”杨行密为敌,后梁代唐之后,马殷第一时间承认了后梁的合法性,愿意支持朱温;

杭州钱镠,也是因淮南杨行密的存在而更偏向朱温,此前上表朝廷,求封“吴越王”,在朱温把持下的唐室对此断然拒绝,让钱镠十分不爽,等朱温登基后,立刻封他为吴越王,收获了钱镠的好感。这是朱温谋唐时的小阴谋,朱温得逞了,钱镠也承认了后梁的合法性;

河朔地区的魏博罗绍威、镇州王镕、定州王处直也是朱温的忠实拥护者,不用多说;

除此之外,幽州刘仁恭遭遇内乱,儿子刘守光将他囚禁,然后自称幽州卢龙军留后,派使节向朱温表示归附,请求任命。朱温大喜,立刻册封刘守光为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加宰相衔。关于幽州的父子相争,后文会详叙。

而最令朱温感到意外的,就是获得了塞外契丹人的承认和拥护。在后梁建立的同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登上可汗之位,派使节访问后梁,建立外交关系,并向后梁进贡良马。

至此,后梁的合法性得到了普遍认可,后梁的疆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北部、安徽西部、湖北、湖南、浙江、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海南岛、越南北部、陕西、宁夏等广袤地区,在这些地区,全都奉后梁为正朔,改用“开平”纪元,承认后梁是中华大地上唯一合法的中央政权,承认朱温是合法天子。

拒绝承认后梁的,当然就是河东李克用、凤翔李茂贞、淮南杨渥,这三位都是朱温的宿敌,拒绝承认后梁代唐的合法性,坚持沿用“天佑四年”的唐朝年号。西川王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同样选择站队反对派。

西川王建与淮南杨渥联名昭告天下,声称要与河东李克用、凤翔李茂贞组成联军,反梁复唐,号召天下藩镇联合起来,共同起兵响应。

令人尴尬的是,天下藩镇没有一个响应的。

既然你朱温学曹魏,那我王建就学蜀汉。西川王建效法刘备,意欲在蜀地登基称帝,并且写信给河东李克用,劝他也登基称帝,毕竟“分裂中国”的千古骂名是他王建背不起的,只好多拉几个下水。

在给李克用的信中,王建解释道:咱俩登基称帝,各霸一方,等到消灭朱温之后,再寻访唐室李姓后裔,拥护他复兴大唐,我们再取消帝号,安守唐臣本分……

你自己信吗?

李克用对此嗤之以鼻,回信断然拒绝,声称自己有生之年不敢变节!

在回信中,李克用称惊闻王建称帝之言,“泪下沾衿,倍郁申胥之素;汗流浃背,如闻蒋济之言”。

申胥,即伍子胥,楚平王听信谗言,将其父兄诛杀,伍子胥逃到吴国,发誓一定要灭了楚国,最终帮吴王阖闾大破楚国,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刨坟掘墓,鞭尸泄愤;

蒋济,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参与“高平陵事变”,帮司马懿篡夺曹氏江山。据说,蒋济只是很傻很天真,相信了司马懿的谎言,亲自游说曹爽,说司马懿只是想夺权,不想杀人,怎料司马懿却在曹爽交权后大开杀戒,曹爽等人被诛三族。随后司马懿对蒋济加官晋爵,以酬谢他在“高平陵事变”中的出色表现,蒋济因愧对曹爽而拒绝接受,不久之后在无限地自责中抑郁而终。

李克用拿王建比作伍子胥、蒋济。

回信中,李克用将朱温骂作王莽、蚩尤。王莽篡汉,汉文化之敌人;而蚩尤就更不用多说了,是华夏文明、炎黄子孙的头号公敌。

李克用在信中说自己是“经事两朝,受恩三代”,位至将相,且自己是李氏皇族宗亲。没错,其父朱邪赤心平“庞勋之乱”有功,当时赐之国姓李,并编入皇室宗籍,隶郑王房系。所以李克用可以骄傲地宣称自己也是太宗李世民的子孙。

如此一来,我李克用能称帝自立吗?肯定不能。因为你们要么是“不显受于汉恩”的孙权,要么是“微兴于涿郡”刘备,你们这帮暴发户“得之不谢于家世,失之无损于功名”,怎能跟我比?

李克用一顿冷嘲热讽,表明了自己忠于唐室的态度。

对于称帝建国一事,王建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即便无人响应,王建还是义无反顾地据蜀地建国称帝。

在朱温建立的后梁的同年9月,蜀王王建正式称帝,国号大蜀,建都成都府,疆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四川大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湖北西部。

登基之前,王建率领百官及全体人民大哭三天,以示对唐王朝的哀悼,借以表明开国建号在法统上的必要性和合法性。如同刘备哭祭汉献帝一样。

随后,对有功之臣大加封赏、大赦天下等不必细表。

有意思的是,王建在开国之初,沿用大唐年号,但沿用的是却不是“天佑四年”,而是“天复七年”。

天佑是哀帝的年号,而王建沿用“天复”而非“天佑”,表明他认定哀帝是朱温的傀儡而不予以承认。这同样是出于政治正确的考量,拒绝承认朱温是王建称帝的政治基础。

凤翔李茂贞近年来接连遭遇重创,实力受损严重,特别是在“凤翔之围”之后,史籍记载李茂贞“兵力殚尽,垂翅不振”,“府库空竭”。他的一个养子李彦琦帮他走出了困境,李彦琦借道甘州出访回鹘,与之贸易,两年后“美玉、名马相继而至,所获万计”。

李茂贞不敢学王建,对外依旧保留唐朝的封号——岐王,对内虽无称帝之名,却行称帝之实。李茂贞设置王府,任命文武百官,他所住的地方称“宫殿”,妻子称“皇后”,官员呈递的报告称“表”,出行所用的也是皇帝仪仗。

在公元907年,中华大地上同时存在三个年号:天佑四年、天复七年、开平元年。中华大地在这一年正式步入“五代”时期,混乱与分裂有增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