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郭崇韬之死3美玉瑕疵

【郭崇韬之死3美玉瑕疵】郭崇韬自从成为“中门使三巨头”之一,体会到位高权重的快感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此迷恋上了对权力的追逐。毕竟有了更高的位置、更大的权力,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嘛。在郭崇韬努力向上攀爬的过程中,免不了会有一些勾心斗角的明争暗斗、或温和或惨烈的政治斗争,会把一部分人踩在脚下,也会得罪相当大的一批人。为了保护自身权益不受冲击,郭崇韬将潜在的威胁一一排挤打压,既包括他的“老上级”李绍宏,也包括大将李存审、李嗣源。总之,一切能够威胁到郭崇韬地位的人,都会遭受他无差别的攻击。1,李存审李存审原为李罕之部将,光启二年被李克用收为养子,统领“义儿军”,随军征战近四十年,历事李克用、李存勖两代主公,是河东集团武将序列的第一梯队,与周德威、李存孝、李存进、李嗣昭、李嗣源等名将齐名。“一步百计”的刘鄩都被李存审吊打,“若婴儿在人掌股之上”。前文已经有过详细的介绍,不再展开。只提一件小事,足以证明李存审的资历和军功——遗簇诫子。李存审收藏有一百多个箭头,他经常拿出来给儿孙展示,告诫他们说老子我出身寒微,自幼从军征战,受伤无数,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才有了今日的荣光,这些箭头都是从我身体里取出来的,你们一定不能贪图安逸享受,要时时刻刻想念家业来之不易!当周德威、李嗣昭等相继离世后,河东集团内能独当一面的老将只剩下了硕果仅存的李嗣源、李存审。换句话说,对郭崇韬威胁最大的,也正是李存审、李嗣源两位功勋老将。龙德三年3月,李继韬据潞州而叛,契丹南下响应,值此关头,郭崇韬表奏李存审挂帅抵御契丹,“汴寇未平,继韬背叛,北边扞御,非存审不可。”在《新五代史》给出的武将排名中,李存审与周德威齐名,而比李嗣源还要略微高出一筹。让李存审挂帅北御契丹,似乎也是最佳选项。然而,李存审当时已经抱病卧床,接到任命后,写信陈辞,说自己当然不敢拒绝这项任命,为河东集团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是真的已经身染重病,无法披坚执锐,只怕难以担当重任,还请另择良将,避免耽误大事!在郭崇韬的运作下,李存勖坚持任命李存审为幽州卢龙军节度使,赴镇北疆,“强遣之”。李存审无奈,只能带病上任。当年10月,后唐灭梁,庄宗入汴。李存审为河东集团征战四十年,立功无数,却痛失灭梁之战,缺席了河东集团最重要的、最具历史性的战役,这是一种莫大的遗憾,这种打击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李存审旧病复发,生命垂危。病危之际,李存审上疏请求进京面圣,想在临死前与李存勖再见一面。郭崇韬暗中阻挠,使得李存审一直无法入觐。后来,李存审的妻子郭氏,找郭崇韬哭诉,说我老公为国操劳驱驰一辈子,也算稍微有一点点功勋,我与您是同乡,还多少有些亲戚关系,您就忍心让我老公把这身老骨头扔在不毛荒郊?您也太无情了吧!郭崇韬满面含羞带愧,无地自容,却仍然拒绝李存审回京。几个月后,同光二年3月,李存审病情加重,眼看就要不久于人世了,再次上疏请求觐见,言辞恳切,催人泪下,只求能在临死之前再看一眼皇上。郭崇韬仍然拒绝。李存审伏枕而叹,说:“老夫历事二主,前后四十年,终于见到了统一中原,然而那些远方的蛮夷和曾经的死敌,也能觐见面圣,而我居然被阻隔在外,难道这就是命运吗?”言罢,老泪纵横,不胜悲切。病情随即严重恶化,已经奄奄一息了。也许郭崇韬是实在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内心的煎熬,也许是真的相信了李存审快要不行了,于是终于同意了李存审的进京请求。4月,李存勖降制,将李存审由幽州调回汴州。然而李存审终究还是没有等到那一天,在诏书送达幽州之前,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至死都没有完成见李存勖一面的心愿,含恨离世,享年63岁。李存审去世前,口述了一封遗疏,陈述不得入觐之遗憾,言辞恳切而凄凉,令人读之泪奔。李存勖读完遗疏,大受感动,“震悼久之”,下令追赠尚书令,废朝三日。另外,《新五代史》等史书以“符存审”载之,复其本姓,身为李克用最得意的养子,却未被列入“义儿传”,因为他的子孙在后来异常发达,极为显贵,在当时,更名改姓是一种耻辱,所以养子们在飞黄腾达之后多会选择恢复本姓,如高季昌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大丈夫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所以吕布听到“三姓家奴”才会暴跳如雷。那么李存审的子孙发达到什么地步呢?据记载,李存审生有九个儿子,九个儿子官职最低的也是节度使,其中老四叫李彦卿,日后最为显赫,因为他有三个女儿,其中两位都嫁给了后周世宗柴荣,即宣懿皇后和宣慈皇后,另一个女儿嫁给了宋太宗赵光义,即懿德皇后。一门三皇后,所以李存审的儿子、孙子辈儿在北宋享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2,李嗣源对于李存审,郭崇韬还算是客气的,只是物理隔离,不让他与李存勖见面。而对于李嗣源,郭崇韬的手段就更加毒辣了。首先是制造舆论,散播谣言。郭崇韬曾对左右人说,李嗣源胸怀大志,有胆有识,不是久居人下之人,而诸皇子皆不成器,李嗣源将来一定可以威胁江山社稷。乍听起来似乎是很有道理。然而,这句话如果不是后人站在上帝视角强加给郭崇韬的,那就是郭崇韬对李嗣源的恶意诋毁了。因为李嗣源比李存勖大20多岁,论辈分是李存勖的哥哥,但看实际年龄,二人几乎相差一代人,李嗣源完全是叔叔辈儿的人。郭崇韬说这句话的时候,李存勖刚刚三十多岁,年轻力壮正当年,李嗣源已经奔六,年近花甲。郭崇韬的意思是,这个三十多的壮汉死了之后,六十来岁的这位会造反……完全不符合常理。李存勖年轻力壮,酷爱运动,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您咋知道他会死于非命、飞来横祸?如果他健健康康活到五六十岁再驾崩,那么李嗣源已经七八十岁了……我个人认为,郭崇韬应该真没说过那句话,只是后人为了证明李嗣源是真命天子,而借用郭崇韬之口罢了,如同现在很多心灵鸡汤都借用鲁迅先生一样。鲁迅先生说,我真没说过那句话。郭崇韬说过与否,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郭崇韬确实对李嗣源下手了,而且是软硬兼施,花式迫害。比如,他先怂恿李存勖杀了李嗣源。他险些就成功了,李存勖差点儿被他劝动,只是因为李嗣源反迹未明,没有充足的证据就擅杀劳苦功高的大将,是军中大忌。想想朱温擅杀王重师的后果吧。在商议伐蜀统帅的人选时,李嗣源这位河东集团硕果仅存的第一梯队老将,获得了一致拥护,而郭崇韬却不愿让李嗣源再度立功,于是将其“捧杀”,说只有李嗣源才能抵御契丹,因此李嗣源不能离开河北。也许郭崇韬阻挠李嗣源挂帅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伐蜀重任会落到自己肩上。阻隔李存审、排挤李嗣源……世道好轮回,苍天绕过谁?郭崇韬自认为精通权术,是政坛上的不倒翁、惊涛骇浪中的弄潮儿,却弄巧成拙,代替李嗣源伐蜀,速取灭族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