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诸马争槽3

面对马希范的种种荒唐做法,朝中亦有正义言官直言劝谏。比如开国元勋拓跋恒同志。拓跋恒不是鲜卑族人,他本姓“元”,为了避讳而改,只是不明白为何如此另类。拓跋恒很早之前就追随马殷,为马殷出谋划策,为南楚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马希范开府的时候,以拓跋恒、廖匡图等十八人为天策府学士,其中拓跋恒排名在第一位。拓跋恒见马希范如此腐化堕落,忍不住上疏劝谏,说殿下您自幼生长在深宫之中,没有经历过父辈们的历练,身不知稼穑之劳、耳不闻战鼓之音,整天就在雕梁画栋的宫殿里,寻欢作乐,不思进取,酒池肉林,纸醉金迷,眼看国库就要被挥霍一空,您不但不知收敛,反而横征暴敛、卖官鬻爵;如今,我们强敌环绕,淮南是我们的世仇之国;南汉亦有吞噬我们的野心;荆南日夜监视我们的一举一动;西部群蛮也在等到我们松懈。俗话说,足寒伤心,民怨伤国……在上疏最后,拓跋恒恳请马希范取消苛捐杂税、停止大兴土木,否则一旦发生不好的事情,将被邻国耻笑。马希范看后非常生气。对此不作回答。拓跋恒干脆亲自来找马希范,要跟他当面讲一讲。马希范一听是他来了,急忙吩咐门卫:别让他进来,我不想看见他。拓跋恒在门外等了很久,还是被拒绝接见。最后,拓跋恒摇头叹息,对门卫说道:“大王任性,不听忠言,我看马家就要大祸临头了!”马希范听说后,更加生气,传出命令:我这辈子再也不见他了!丁思瑾,原为马殷部将,很有才略,他也上疏劝谏,说先王从一介小兵,白手起家,九死一生,历经千难万险才创立下这片基业,有地数千里、养兵十万,今天子蒙尘,您应当出兵荆襄,进京勤王,已成齐桓公、晋文公之霸业!而您现在呢?耗国用而穷土木,声色犬马!马希范大怒,下令免除丁思瑾的一切官职爵位。丁思瑾也豁出去了,瞋目直视,狠狠瞪着马希范,半天,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孺子终不可教也!”回家之后,丁思瑾无比落寞,他悲愤地对家人说:“孔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意思是君子最怕死的时候没有留下一个好名声。现在,天下大乱而我不能立功,难道是贪恋这几间破房子吗?”家人劝慰,而丁思瑾已经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只有滚滚热泪从眼角默默流下。他怀念先王马殷,怀念并肩作战、建功立业的日子,他不愿看到幼主沉沦,更不愿看到马氏基业毁于一旦,而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他,实在不忍心亲眼目睹。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丁思瑾带着无限的悔恨和不甘,自杀身亡。拓跋恒、丁思瑾,都是开国功勋,跟着马殷打天下的革命老前辈,德高望重的老同志,马希范还不敢进行肉体消灭,对于其他人,马希范就没那么客气了。南楚着名文化大V、隐士戴偃,自号玄黄子人,祖籍昇州,唐末躲避战乱,逃到湘阴,故部分史料笼统地说他是湘阴人。此君擅长吟诗填词,尤其擅长讽刺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位合格的网络喷子、键盘侠。他目睹了湖南人民由盛转衰的变化,看到了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大笔一挥,写了一百首讽刺时政的诗歌,装订成册,取名为《渔父诗》。某日,马希范同志意外读到了“黑楚圣经”《渔父诗》,不由得勃然大怒,回头问左右:“戴偃是什么人?”左右人不知道他的真实意图,不知道他是想不拘一格降人才,还是想打击报复,于是较为中和地回答道:“一个诗人,粉丝挺多的那种,不过生活过得是穷困潦倒。大王给他一个参军、主簿之类的位置就可以了。”马希范听左右这么说,忽然豁然开朗,说道:“对对对,是得给他一个官儿做。既然他写《渔父诗》,那我就赐他钓鱼去吧。”遂下令把戴偃一家软禁在碧湘湖,同时给看守的官兵下达了一条秘密命令:任何人不准接近他们!也就是说,马希范要把戴偃一家活活饿死。关于戴偃的结局,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一便是被饿死在碧湘湖;其二是说快要饿死的时候,戴偃把妻子儿女叫到身边,说咱们分头逃跑吧,能活一个算一个,夫妻二人育有一儿一女,老两口掷骰子,最终儿子跟娘跑、女儿跟戴偃跑,随后戴偃带着女儿成功逃离碧湘湖,从此隐姓埋名,销声匿迹;还有第三种说法,是第二个说法的续集,说戴偃带着女儿一路向南,打算投奔岭南,逃到永州的时候,听到了马希范去世的好消息。骄奢淫逸与沉溺酒色形影不离,这两大爱好必然导致财政赤字,应对财政赤字的方法则是转嫁压迫,让全国百姓为之买单,正直的臣子必然劝谏,而“二代”们几乎都不肯听……这就是“二代治国”的一般套路。“二代治国”的标准套餐中,还有最后一道不可或缺的压桌大菜,那就是猜忌勋旧宗族。马希范当然也齐活了。首先进入到马希范清理名单上的,就是马希旺。马希旺是马希声的同母弟,母亲是袁氏;马希范的生母是陈氏。马希声与马希范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袁氏比陈氏更受宠,子以母贵,庶出的次子马希声成功挤掉了嫡长子马希振,还让马希振不明不白地去世。在群臣拥立马希声的时候,长子马希振已经去世,所以就按长幼次序,推戴马希声袭位,而马希声和袁氏也坦然接受,毫无客套礼让。这让同日出生的马希范十分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