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待宰羔羊(下)
4,草泽石俑4.1草泽上疏953年闰正月,有位叫邵棠的普通百姓向李璟上疏,称“北朝恭俭修德,恐其南征,宜为备”。后周柴荣温良恭俭让,修齐治平,那李璟呢?李璟的统治虽然不敢说政治开明,但也不至于无可救药,因为他还允许“草泽上言”。布衣未有朝命者,谓之草泽。这位邵棠同志,只是南唐的一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竟然可以给南唐皇帝直接私信,这在封建时期是极为罕见的。自南唐失去南楚后,淮南民间就盛传后周要南侵的小道消息。前文说过,这些小道消息很大一部分是由南唐的寿州清淮军节度使刘彦贞所为。刘彦贞在寿州横征暴敛、徇私枉法,为了防止朝廷移镇、征调,而故意散播“后周即将从寿州入侵南唐”的谣言,无中生有地制造边境紧张局势,同时重金贿赂“四凶五鬼”,以巩固自己在寿州的权益。史籍并未记载邵棠同志的籍贯等信息,我们也无从得知邵棠是否受到了刘彦贞的指使。4.2石俑人言在几乎在同一时期,人们在淮河里挖出一个石人,据说有一天,这个石人突然开口说话,说周人就要侵淮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到了李璟的耳朵里,李璟“闻而恶之,命断其首”。将这个妖言惑众的石人斩首。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再到后来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包括这个“石俑人言”,都是有人故弄玄机。石人开口说话的把戏,是否或多或少也有刘彦贞导演的参与呢?我们同样不得而知。刘彦贞在寿州作威作福多年,直到955年4月,才终于被征召入朝,明升暗降,安置到了禁军序列,而命刘仁瞻继任寿州节度使。李璟为何终于痛下决心,拿掉刘彦贞?这就跟一位太医有关。5,良医坏长城吴廷绍,又作吴廷裕,原本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太医,早先侍奉徐知诰。一次,徐知诰吃软糖吃多了,一不小心噎住了,所有的太医都遗憾地表示医治无效……这时候,年轻的小实习生吴廷绍淡定地说道:“当用楮实汤。”众人本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态度,进一服楮实汤,果然药到病除,徐知诰满血满bUFF原地复活。从此,吴廷绍一夜成名。后来,徐知诰因服用保健品而病危,眼看就要过早地离开我们了,妙手回春的吴廷绍做了一件事,为他奠定了一生的荣光。吴廷绍派亲信密召李璟入宫侍寝,史籍记载:“庚午,疾亟。太医吴廷绍遣信召齐王璟,驰入侍疾……是夕殂……”前文我们详细介绍过,李璟的登基之路充满坎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徐知诰是真不愿意把皇位传给他,当时次子景迁虽亡,但三子景遂、四子景达均在,花落谁家还是一个未知数。而老皇帝病危,则是最为关键的时刻,有道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首先,来晚了肯定不行,竞争对手先到先得,手慢则无;而若来得过早,比如李从荣,李嗣源还未断气,他就迫不及待地来了,也不行。所以在这个时候,老皇帝的贴身宦官、侍女、太医等人,就会成为各方势力争相拉拢的对象,要从他们口中得到最及时、最准确的内部消息,以便在老皇帝驾崩后第一时间控制局面。吴廷绍不愧名医,早不召、晚不召,就在徐知诰断气的当天,紧急通知李璟,让他“驰入”。也正是有了吴廷绍的帮助,李璟才能顺利即位,所以李璟称帝后,就把吴廷绍当成了自己的心腹,颇为信任。后来,权臣冯延巳连续几日害头痛,众医束手无策,只等待官宣医治无效,这时候,吴廷绍私下向大厨询问冯延巳最近的饮食情况。大厨如实告知,说他最近吃了不少山鸡和鹧鸪。吴廷绍微微一笑,说:“妥了,给他喝两碗甘豆汤。”一碗汤下去,立竿见影,药到病除。众人钦佩不已,同行们则偷偷把这两个方子记下来,偷艺。当遇到病人头痛时,就用此方,却根本不见效果,于是只能虚心求教吴廷绍,同样的症状、同样的方子,怎么您用着就药到病除,我们用着就药到病人除呢?吴廷绍解释道:“噎因甘起,故以楮实汤治之;山鸡鹧鸪,皆食乌头半夏,故以甘豆汤解其毒耳。”我不通医药学,所以上面这句话不敢乱翻译,更不敢调侃,只得照搬《十国春秋》原文记载。不光我不敢贸然翻译,明朝的《医方考》将“楮实汤”收录其中,引用了这段记载,并明确指出“其方今不可考”,不过《医方考》引用了《黄帝内经》,给出了自己的合理推测:“《内经》曰: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奈何不做嗌乎?又曰:酸胜甘,则治法思过半矣。”意思是说甜的东西吃的过多,容易使中气上升,继而引发胸闷、噎膈等症状,而在《黄帝内经》“五味与五行”的理论中,“酸胜甘”,酸味可以抑制甜味,所以可以治疗由过食甘而引发的噎膈症状。时至今日,医学界还在研究用“酸胜甘”、“苦生甘”的方法来治疗糖尿病。“半夏”是一种植物,是一种中草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半夏具有神经毒性,生半夏微服即可中毒。而野生的山鸡和鹧鸪会在野外吃半夏苗,冯延巳这个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自然接盘了全部的半夏毒素,神经毒素导致头痛,便可以理解了。清朝《本草求真》中,就记载说鹧鸪“但有小毒,食之者须防咽喉头脑肿痛,犯此宜用生姜甘草解之”。在此,我也劝告诸君勿食野味。我们不知它们在野外的食谱,如果它们食用了有毒的东西,那么按照生物富集作用,这些难以分解的毒素会被积累在它们体内,然后由食物链顶端的接盘侠照单全收,并在体内积累,最终引起中毒症状,比如冯延巳同志。况且还可能接盘花样百出的寄生虫,总之,拒绝野味。吴廷绍帮李璟完成了登基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深受李璟的感激和信任,又以出色的医术治好了“四凶五鬼”的骨干冯延巳,再加上他原本就有“太医”的加持,所以吴廷绍迅速成为了李璟身边的心腹大红人。作为皇帝的心腹,一般情况下,入朝则为供奉官、出则为地方监军。吴廷绍就被李璟任命为寿州清淮军监军。吴廷绍到了寿州之后,就拆穿了刘彦贞“狼来了”的把戏,于是就有了上文刘彦贞被召回朝廷的故事。然而吴廷绍矫枉过正,竟然奏请裁撤“缘淮把浅兵”。淮河是淮南势力的一大天然屏障,然而淮河却并非公认的“天险”,因为每到旱季,淮河水位都会大幅下降,浅水区甚至可以涉水而过;而到了冬季,又有冰冻的情况,北方军队可以踏冰而过。所以每年冬季及大旱时节,淮南人都会在河水较浅的区域布置重兵,以防备来自北方的偷袭,美其名曰“把浅”。吴廷绍对当前形势产生了严重误判,他认为后周与北汉、契丹刚刚打了“高平之战”,有北顾之忧,且新近又对后蜀用兵,打了“秦、凤之战”,虽然后周在两场战争中都取得了胜利,但毕竟没有彻底消灭任何一个敌人,北汉、契丹、后蜀,仍然存在,且已经在对付后周问题上达成共识,组成了松散的“反周联盟”,在这种情况下,后周应该不会再贸然得罪淮南大国——南唐。既然没有军事威胁,“缘淮把浅兵”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当时南唐连年闹饥荒,“把浅”也确实给南唐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让南唐雪上加霜。所以,吴廷绍奏请罢免。吴廷绍的确是一名妙手回春的名医,但他对于政治和军事却是一窍不通。客观的讲,吴廷绍应该为南唐高层的战略误判负一定的责任,而这种误判直接导致南唐在战争之初就陷入了极大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