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4章 正阳战役(上)
【正阳战役】后周显德二年11月,三条战线都传来好消息。北路:潞州奏,破河东贼军于祁县;邢州奏,河东刘崇死。西路:西南方面军总司令王景奏,收复凤州,至此,秦、凤、成、阶四州全部收复,后蜀乞和,“秦、凤战争”结束。南路:淮南前线李毂奏,先锋总指挥白延遇破淮贼于来远镇。到了12月,柴荣又连续收到前线发回的两条捷报:破淮贼二千人于寿州城下;破淮贼千余人于山口镇。中原人在胜利的喜悦中,迎来了喜庆祥和的春节。显德三年正月初一,柴荣不受朝贺。虽然心情激动,但毕竟是在进行残酷的战争,一般情况下,如有战争、天灾或太后大病等,皇帝都会不受朝贺。正月初三,前线又发来捷报:破淮贼于上窑。连战连捷,后周军队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柴荣意气风发,遂下诏:正月初八,哥要御驾亲征!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南唐继任寿州节度使的是名将刘仁瞻。刘仁瞻的父亲是淮南集团的元老功勋、杨行密“三十六英雄”之一的刘金,刘仁瞻的哥哥刘仁规,喜提杨行密之女。当寿州监军吴廷绍奏请罢免“把浅”时,刘仁瞻急忙上疏劝阻。刘仁瞻虽然根红苗正,但他在李璟的眼中,是节度使、藩镇军阀、地方势力、武夫集团,而吴廷绍是监军、“自己人”。所以李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相信吴廷绍,裁撤了“缘淮把浅兵”。刘仁瞻对此痛心疾首,却也无可奈何。等11月,后周正式向淮南宣战的时候,淮南军民措手不及,惶恐不安,唯独刘仁瞻神情自若,指挥调度有条不紊,于是,寿州军心渐渐得到稳定。刘仁瞻料到会有今日,早就做好了相应的准备。李璟得到后周果真南征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想到了刘彦贞。“哥错怪你了,狼真的来了。”来看李璟的应对:以刘彦贞挂帅,率领两万大军进驻寿州;以皇甫晖为援军总司令、姚凤为援军监军,率三万兵马进驻濠州定远县;召宋齐丘入朝,谋国难。濠州在寿州以东,同样是沿淮重镇,向西溯流而上可以支援寿州,向北则可以威胁宿州、徐州,围魏救赵;同时也可以防止后周声东击西,从淮河下游搞偷袭。所以李璟派刘彦贞率两万人去寿州,却向濠州派去三万人。至于召宋齐丘入朝,就不用多说了,一只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的老狐狸,此时还是可以发挥余热的。由于南唐初期的战略误判,使得后周先锋部队很快就推进到了寿州城下。后周李毂在正阳镇搭设浮桥。正阳镇,今天的安徽省寿县正阳镇,当时亦属寿州,在寿州与颍州之间,夹淮为镇,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当初朱温征淮,攻寿州不克,就是由正阳退回淮北。战斗打响后,吴越国派来使者向后周进贡,祝柴荣新年快乐,柴荣趁机给吴越国钱弘俶下诏:配合王师攻打南唐,并指示吴越国要多路出击。吴越国不敢怠慢,于当月出兵攻打南唐。显然,这是贯彻执行王朴的战略方针,要在两千里长的战线上多路扰袭,使南唐疲于奔命,消耗其实力、暴露其弱点,伺机围点打援。956年正月初六,柴荣以向训为汴州留守,王朴为副留守,韩通为京城卫戍部队总司令;又以李重进为先头部队,先行一步进驻正阳浮桥,以白重赞率军三千屯驻颍州颍上县,作为正阳镇的防御纵深;正月初八,柴荣亲率主力大军,向寿州进发。寿州前线,李毂虽然推进到了寿州城下,但寿州城防坚固,是当年朱温都啃不动的硬骨头,又有名将刘仁瞻的坐镇指挥,李毂久攻不克。这时,淮将刘彦贞率两万援军投入战斗。刘彦贞进屯来远镇,先派出数百艘战舰,沿淮河直冲正阳浮桥,据记载,刘彦贞来势汹汹,“兵车旗帜亘数百里,战舰衔尾蔽淮而上”。陆军连绵数百里,水面舰艇则能填满淮河。这可吓坏了李毂,急忙召集诸将,说我军本来就缺乏水面力量,如果浮桥被贼军切断,那么我们将进退两难、腹背受敌,到时候恐怕一个都别想活着离开淮南,不如先保住正阳浮桥,等待皇上大驾。于是,李毂紧急解寿州之围,全军焚营后撤,退保正阳。撤退很快变为溃退,不仅丢失了许多军需物资,更有士卒趁机逃亡,从后方征调来的役夫也有很多被敌军俘虏。柴荣刚出汴州,就得到了李毂从寿州撤围的消息,大怒,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前往制止,可当传旨官赶到前线时,已经来不及了。柴荣立刻命令李重进加速前进,并给出作战指示:唐兵且至,宜急击之。然而四天后,柴荣又收到了李毂的最新奏报:“贼军的舰只在淮河中央航行,处于我方射程之外,如果浮桥失守,则军心动摇,对我军极为不利,所以我才退保浮桥。现在,贼军的舰艇越聚越多,淮河的水位一天天上涨,我军相当被动,如果圣驾来此,万一被贼军切断补给线,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臣请陛下先别着急来,现在陈州、许州附近逗留,等李重进来了,臣与他一起商量商量对付贼船之策,研究研究保全浮桥之计,然后汇报给陛下,再由陛下龙意天裁。万一我们想不出好对策,那就慢慢耗着,春去冬来、花开花落,等敌人疲惫懈怠了,对于我们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柴荣看罢,差点儿把鼻子气歪了。文官毕竟是文官,有时候过于精打细算、过于理智,反而会畏首畏尾、缩手缩脚。眼看柴荣已经失去了开局优势,就在功亏一篑之际,敌军及时神助攻,帮我军稳定住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