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上学)
报名之后就开始正式上学啦,阿明在学校过的很开心,老师在台上讲课,他坐在台下听得非常认真。可是今天,小阿明的情绪很低落,原来今天是老师给的最后一天宽限期,何阿伯没有凑齐欠的那五毛钱学费,他怕老师不让他继续读书了,事实上也差不多。
老师把他赶出教室让他回家把学费拿来后再接着上课,阿明垂头丧气的背着书包走出教室,一步一步的慢慢往家的方向挪,他知道回去也拿不到钱,他那为数不多的学费都是父母东拼西凑的,还没筹齐!何阿伯去集市卖粮食也不太顺利,都是庄稼人,很少有买粮食的。部分工人会偶尔买一些,乡下集市开市比较晚,下午早早的就收了,大多数都是农民自己占地卖特产(能换钱的都拿出来卖)。早上天还没亮,何阿伯就背着一大背篓谷子去集市,希望早点去能占到个好的摊位,路途遥远,山路不好走,有一段路用小石头垒的梯坎,梯坎很窄,位置只能容纳七八岁孩子的脚踩在上面,连台阶都称不上。坡度大概呈75度角的样子,走的人多了,有的地方已经有些松动。(预估的大概数字,毕没有去量过,我小时候赶集路过那个地方看到过那个梯坎,我是90后的,那时候已经修了公路公路了,以前的老路已经废弃不用了,有一次好奇还跟同学一起去走过呢,真的是太陡了。怎么说呢,就,如果从下面走上去的话得用爬的,手脚并用的那种,从上往下就没试过了。据说以前那个地方还要更陡一下)
何阿伯去集市必须得经过这个地方,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他就这样背着一大背篓的谷子一步一步的爬下梯坎,中途偶尔踩到一块松动的了的石头崴了脚,牢牢抓紧梯坎防止摔下去,一路走得心惊胆战的。走完梯坎人都累虚脱了,在旁边稍作休息便接着往集市赶,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也不停下来,打声招呼就接着赶路,他想早点去占个好位置,好把谷子卖掉,早点给儿子把学费凑齐。那个年代粮食虽精贵,但是卖出去却是贱卖,只能卖到一分钱一斤。
那一背篓谷子差不多有80斤,全部卖完的话也能卖8毛,补交完阿明的学费还能有剩余。可是何阿伯在集市上等了好久也无人问津。他只好把谷子背到粮站去,希望粮站能收下。粮站的收购价就很低了,一分钱3斤,用他们的说法就是,他们收回的谷子还要加工,碾米,筛糠都很麻烦,贵了他们就不划算。何阿伯跟粮站的工人你来我往的杀价,最终以两分钱三斤的价格卖给粮站,本来按理八十来斤谷子可以卖五毛三分,也是足够交齐学费了。
可是何阿伯运气不好,今天上称的工人平时卖粮给顾客就喜欢缺斤少两的,现在何阿伯来卖粮食,他硬是把八十斤的重量称出了五十斤重量。扣出来的粮食也不在粮站的账上,也没进粮站的粮仓,我也不知道扣出来的粮食到哪里去了。
何阿伯卖完粮食聋拉着脑袋背着背篓就回家了,本来以为好歹能把儿子的学费凑齐了,可确是这样的结果,还得再想想办法了
何阿伯愁哇,回到家就卷了一根叶子烟吧嗒吧嗒的愁了起来,抽的太急,呛的直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