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朱标之死,关中风水不好?

第112章朱标之死,关中风水不好?历法,是华夏文明为了对应农时而制定的。春季,在人们眼里就是农忙期间,这个季节,地里的庄稼需要种下种子,播撒希望;秋季则是丰收季,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混口饭吃也不会那么辛苦,这也是很多农村老百姓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可就是这种大家上千年来都习以为常的事情,却并没有人真正知道,春种夏熟秋收冬藏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今天,姜星火讲清楚了!是因为季风!就是因为华夏大地上轮流交替出现的温暖湿润的夏季东南季风,以及干燥寒冷的冬季西北季风,所以才会形成了这种有规律的农业现象!“真乃神人也。”张宇初的心里,默默地念叨着。就如同张宇初每天起床、袁共每次出场时都会念得那几首诗一样,道门里,同样也有几首据说藏了大说法的诗句,被认为是古代的风水术士,用来观测地理,预言天象,推断命运的。张宇初曾经仔细观察过古籍,发现在汉朝,便有人曾经提到过“阴阳交泰,四象齐备”的类似概念。而李淳风,则是风水宗师中最具盛名的存在!李淳风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他的名着《乙己占》,也是有记录最早关于风的专着。“夫风者,万物之象,日月光明昭昭之使见。”据说,自李淳风仙逝后,世上最顶尖的风水术士,十个里面有六个都是李淳风门徒,而李淳风留下的那些东西,却再也无人能运用到如他那般的地步。而今日,曾经阅读过的李淳风的着作,在张宇初的脑海里,随着姜星火的不断讲课深入,开始浮现、熟悉、重新定义。“难道,李淳风说的这些东西,其实就是姜星火所讲皮毛?”这么一想,倒是极有可能!毕竟在古代的时候,这些风水秘术,都是被神化的存在。而“风水之道”,也被视作是“风水术”的总纲。张宇初越想越激动,波澜不惊的外表下,内心已经疯狂咆孝了起来。“什么叫做风?夫风者,万物之象!”“如今听姜星火讲课,本天师已经彻底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风,决定了华夏的四季农耕,粮食是天下之本,继而决定了天下万物!”“本天师悟了!”“哈哈哈哈!”张宇初越想越觉得正是如此。因为这本就符合逻辑。而且按照古籍的记载,他越想越觉得,古籍的东西,也就是个肤浅的、勉强摸到门槛的皮毛罢了。与姜星火真正讲透的风水学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连提鞋都不配。张宇初越想越兴奋,他终究还是赶上了一个好机缘啊!虽然不知道这世界上是否真的有成功渡劫飞升变成仙人的机会。但如果袁共和道衍的推测正确,他的眼前就站着一位!仙人,俯瞰凡尘、长生久视也。成仙,这对于所有修道者来说,都是超越了一切的终极诱惑!但哪怕眼前仅仅只是有这个一丝可能,他也必须紧紧抓住,绝不松手!如果继续听下去,听明白【水】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我就可以借助过去的古籍,完全可以参悟阴阳风水的真谛,突破瓶颈。到那时候,即使是当世最有名的几位风水大师,恐怕也不敢跟本天师在这个领域争锋吧?想到这,张宇初的呼吸顿时急促了起来。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疯狂的念头。如果这件事情真的做成了,恐怕整个风水界都要炸翻天了!不过张宇初并不担忧。因为这件事情需要的机缘无与伦比,收获也是巨大的!一旦他真的能够突破过去上千年都没有人突破的那层限制,领悟到风水学的终极秘密,那么,张宇初就可以凭借这个秘密,踏入到前人从未抵达过的境界,到达那个他梦寐以求的层次!张宇初半晌才从内心的极度激动中恢复过来,他在心里自语道。“只可惜,这些都需要时间去回顾、研习、领悟才行,本天师现在只能先暂时忍耐!不过,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剩下的课听完。”姜星火顿了顿,继续重复了一遍重点道。“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华夏文明农耕的特点就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同时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风决定了水。”姜星火循循而论:“正是因为这两种季风的存在,也就决定了华夏大地上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夏季东南季风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对发展农耕十分有利,因为春天种植秋天收获中间,夏天正是农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事实上,也正是风和水的条件差异,把华夏大地上的农业,划分为了季风区的宜种植区域和非季风区的不宜种植区域。”朱高煦插话问道:“季风区的宜种植区域,和非季风区的不宜种植区域?难道不是华夏大地的所有地方都受到季风的影响吗?”李景隆也是露出了疑惑的神情。“还真不是。”姜星火又在他的文字地图上开始划线了。西域丨沙漠丨草原\/辽东陇西\/河套丨山西丨河北汉中丨关中丨河南丨山东蜀地丨南阳丨淮西丨淮东巴地丨荆襄丨江西丨江南云南丨广西丨广东丨福建看着地图。姜星火缓缓说道:“如图所示,这条线便是季风分界线,也就是华夏大地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昆仑山,大体上便是这条界限所途径的山脉。”“这条线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两人了然地点了点头,那这么看来,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种情况发生。华夏大地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适合农耕地区,还是都处于季风区内的。“都是些沙漠戈壁,倒也无关紧要。”姜星火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又点点头,只认同了一小部分。“若是只论农耕,这些地方的粮食产出和供养人口的能力,确实意义不大。”“但这些地方,存在的本身就是意义!”“华夏虽大,绝无半寸无用之土!”听了这句话,朱高煦连忙改口:“俺想说的便是姜先生的意思,只是农耕的意义不大,但凡日月所照,皆为我大明疆土,这些田地,是半寸都不能丢的!”姜星火这次重重地点了头,随后继续说道。“我们接着说降水。”“刚才我们提到过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是农耕的最低限度。”姜星火顿了顿复又说道:“之所以游牧民族绝大多数都在华夏的北方存在、成长、壮大,便是因为过了长城这条线,就没法农耕了。当然,游牧对于降雨量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三百毫米,嗯.一尺少一点点的样子,如果少于这个降雨量,就被称之为极端干旱,牧草一旦被啃食就很难恢复,所以这样的地方一般被称之为荒漠或者沙漠。”“降雨其实非常神奇,很多现在的沙漠,如果降水线回归,只需要短短几年时间,就能奇迹一般地从荒无人烟之地,变成绿意茵茵的草原。”“同样的道理,曾经作为秦汉、隋唐基业的关陇地区,现在之所以变得不如从前,便是因为农耕最佳降水线又一次向南移动到了淮河一线,加之关中的水土流失,农业产量在全国的比重变大不如前了。”隔壁密室。朱高炽不自觉地陷入了沉思。他的大伯,也就是朱元章的嫡长子朱标,便曾经为了迁都的事情,洪武二十四年八月,受命巡视关中,去关中考察,也正是巡视关中回来后,因风寒病逝。那时候,有人说是因为关中的龙脉动了,风水不好。他的皇爷爷朱元章,甚至为此派遣了不少风水术士前往勘察。如今想来,曾经在唐朝时八九月都热的必须要躲进终南山避暑的关中,怎么如今让人能在同样的季节,染上风寒呢?这虽然只是一件个例,但以管窥豹,也能反映出关中所面临的问题。说白了,便是姜星火说的道理,关中本身就处于季风区的边缘,一部分还处于非季风区,而随着小冰河期的到来,气温和降水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此一来,一场秋雨一场寒风,要了大明帝国继承人的性命,也就不足为奇了。若非如此,朱标还在世的话,以朱标的威望和能力,哪还有什么靖难之役?压根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朱高炽,更是不可能坐在现在这个位置听姜星火讲课。便是非要设想,他爹朱棣造反了,那既然是朱标继位,朱元章也不可能清洗那些洪武朝的名将啊,说白了不就是朱允炆资历浅年纪轻,怕他镇不住场子吗?如果是洪武朝的那批名将来,而不是实战经验不行的李景隆、进攻能力不足的耿秉文,朱棣就算造反,又怎么可能赢呢?真要是这么假设下去,他朱高炽倒是有可能出现在这里,只不过是以犯人的身份罢了。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小冰河期?季风和降水,从真正的“风水”意义上,成了朱标的直接死因。朱高炽胖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真是老天爷开的玩笑呢。还有一章2000字,稍后码出来就发,下个月发誓重新做人,天天爆更2万字,绝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