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双赢
第338章双赢眼下的情景,正如迅哥儿的那句话,所谓“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本来士绅们觉得国师拿白莲教这盆说不清的脏水悬在他们脑袋上,为了让脏水不落下来,用五千石粮食来换无事发生过,着实有点小贵。但是当姜星火把五千石翻了一倍后,而且在确认了这位铁腕清洗了常州府的国师,真的敢狮子张开血盆大口,打算把他们都吞下去后,士绅们反而觉得,五千石.貌似也没那么多?眼下,有不少士绅已经对这个契书有所动心了。士绅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对黄子威手里的这张纸期待了起来。“黄知府,且念来听听吧。”徐氏的代表说道。其余士绅也纷纷催促道:“是啊,是啊!快快念出来听听,这究竟是怎样一份契书?”毕竟对于他们来说,签个契书,只要不是十分过分的条件,总比真被军队上门以“搜查白莲教”的名义抓黑料、抄粮食好吧?当然了,这种粗暴的手段,若是平常时节,即便是国师,也无法对士绅做,否则定会引来天下哗然。可偏偏眼下还不是平常时节,白莲教在江南掀起民乱,国师作为负责平乱、赈灾的大明最高级别官员,是完全有这个权力和名分去搜查白莲教的。而白莲教起事,又何尝不是在江南士绅们默契支持下,对永乐朝廷“摊役入亩”政策的某种反抗呢?你搞“摊役入亩”,你让自耕农和佃农体面,按照“相对论”,那就是让我们士绅不体面,士绅又不是泥捏的,你让我们不体面了,我们自然也会让你不体面,于是白莲教民乱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换言之,这场在姜星火前世历史上并未出现的大规模民乱,其实是他这个穿越者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当然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场白莲教民乱,对于姜星火来说,其实也是一件好事,固然是他在狱中提出“摊役入亩”政策引出来的后续,可同样也是催生新的制造关系的最好契机。而这个契机的实现,就在于松江知府黄子威手里的这几张纸上。只见黄子威轻咳了两声,缓缓道:“诸位请安静,我先给大家讲一下第一页的契书规则。”“第一,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此次契书内容公平公正,首先在松江府推行,诸位是第一批参与者。”“第二,签订契书时需保持确认有效,不可以随意更改。”“第三,若有异议,请提出来,是否参考看情况,但如果没有,就按照契约执行。”“第四,契书成立之日起,各地县城均会派员前往江南各处水利工程,参加各项工程建设,这些工程都将由国师与朝廷工部监管,所有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筛选,凡是不符合条件者,即刻遣返回乡。”“第五,契书成立期间,各处士绅、商贾若想向朝廷购买各类战时管制物资,必须先通过国师审核,再报送给本郡长官备桉。”“第六,各县严格执行宵禁,为期半年。”黄子威洋洋洒洒念完了第一页的内容,又接着念了第二页,第三页,直到将整篇契书读了一遍后,这才停止了。听完之后,士绅们面上露出了难以置信之色。——因为,按照这份契书的第二页内容,他们只需缴纳三千至五千石粮食,即可换得朝廷的“守法士绅”匾额。一块成本可能也就几十文铜钱的匾额值不值几千石粮食?当然值!太值了!“守法士绅”,就意味着朝廷认证他们跟白莲教没关系了。虽然朝廷有最终解释权,可以选择秋后算账,但在当下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岁,这无疑是一道不见得彻底靠谱,但是却心理安慰效果极强的护身符。朝廷相当于用他们捐献的粮食,给予了他们特殊权利。至于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敢问国师,既然有‘守法士绅’,可有‘不法士绅’啊?”领头的潘氏族长谨慎地问道。“自然是有的。”姜星火缓缓开口道:“凡是有功名士绅符合以下条件的,都会被纳入‘不法士绅’名单,有功名的一律革去功名,直系子孙后代不得参加科举,相关财物以贪赃枉法罪论处,还要追赃其拖欠和根据拖欠时间产生的息率。”“第一,直接参与或间接资助叛乱;第二,包揽佃农、自耕农缴税钱粮;第三,带头抗粮。”这便是之前姜星火所提出的税改方案的前置步骤了。姜星火打算借着这次机会,不仅要做到从田土中释放农民,而且也要把地方税改也给铺垫好,如此一来,“摊役入亩”、“以工代赈”、“地方税改”,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江南士绅对地方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自然会大大减弱。而这个契书的核心内容,也就是“以工代赈”的核心内容,也就是相关人员,却提的颇为含湖,且藏得很深,不易察觉。契书的第三页明确写了“各家守法士绅所属佃农若参与白莲教民乱,则视为叛军之一员,需交由朝廷处置,守法士绅不得干预。”这不由地让士绅们仔细琢磨了起来。参与白莲教民乱的成员,无非就是几类人。首先当然是白莲教徒,这些教徒多为商人、手工业者、市井无赖、江湖游侠。其次,就是彻底活不下去的自耕农,直接舍弃了土地跟着乱军求一口饭吃.这种非常少,因为自耕农还有自家田土这个最后的财产,就是现在真的活不下去,贱卖土地总是能换钱续命的。最后,也是人员占比最大头的,就是彻底活不下去的佃农。佃农没有自己的田土,所以旱了一整个春耕,又涝了半个夏天后,很多佃农选择了直接全家加入了白莲教乱军,或是沿途被裹挟加入。士绅们的家里,普遍有着大量的佃农帮忙劳作.这是废话,“耕读传家”的意思是看着佃农耕地,自己在家里读书,总不能让士绅们亲自打理动辄数千亩的田土吧?江南的水稻田讲究精耕细作,在没有农业机械的帮助下,一个人干十几亩就已经很累了,一家中等体量的士绅,通常会雇佣数十乃至上百户佃农来帮助自己耕种。这也就意味着,士绅家里,同样也有很多佃农家庭加入了白莲教乱军。按照历史经验与惯性思维,士绅们对于佃农的大量逃离是不太在乎的。只要手里有田,还缺没饭吃的人投靠过来种地?等到民乱结束,士绅们不仅可以重新招募廉价的流民作佃农,更可以趁着这次民乱,兼并大量破产自耕农的田土。所以,民乱对于有丰沛粮食储备的士绅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士绅们一家带着护院,顶多百十口人,能吃多少粮食?关起门来过日子,外面乱个一两年,甚至改朝换代,只要自家的田土始终拥有,没几年又能富庶起来。而正常的王朝更迭,是很少有对士绅们的田土动手的。江南地区,从孙吴政权大力开发此地开始,到晋朝衣冠南渡,再到完颜构建炎南渡,再再到朱元章建立大明,中间田土被大规模剥夺的变故几乎可以称作屈指可数。所以,江南士绅们天经地义地觉得,这次白莲教民乱,规模又不大,跟以前闹的乱子一样,不会涉及到他们的田土。既然不涉及到士绅的根本利害,那么允许朝廷处置参加白莲教民乱的自家佃农,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些参与叛乱的佃农,朝廷不可能白养着他们,大概就是两个出路。一种是当成苦工服徭役,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由国师和工部督办的江南各地水利工程。这是最符合正常思路的一种,毕竟江南水患成这样子,地方士绅不肯出钱修,朝廷总该出钱出人出力来修的,不然江南粮仓,还是朝廷肘腋之地,隔几年就闹民乱也不好看不是?另一种嘛那就是借项上人头当军功了。有些人暗暗想到,听说二皇子朱高煦是国师姜星火的弟子,或许,姜星火是在为朱高煦谋取利益。这是朱高煦那野蛮的武夫,为了割下更多的乱军头颅,获取更多的军功,所提出的条件。毕竟,如果士绅们承认了契书里的这一点,一旦白莲教乱军被平定,那么哪怕这些人曾经是守法士绅家的佃农,一样会被视作不折不扣的乱军,而非被裹挟的无辜平民。如此一来,不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割首级换军功且不被士绅指责了?而且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前来平乱的将军们不需要付出任何舆论方面的代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军功,而士绅们,同样只需要付出微小的代价,就能摆脱了有可能产生的“指使自家佃农参与乱军,暗中支持白莲教”的指控。想通了这一点,士绅们顿时松了口气。双赢!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