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抵达十一号坑道
卫生员剪开战士的棉衣,他的右胳膊只连着一点皮肉,半个身子全是血。卫生员马上用急救办法替他止血,可是已经晚了,他支持不住倒在了地上,呼吸渐渐微弱,明亮的童孔渐渐褪色,他依旧用虚弱的声音道:“连长,我还能够继续战斗,我也要像你一样,成为一名英...”英雄还未说完,他已经没有了动静,眼睛还看着夏远,战士们都哭了,夏远蹲在地上,拼命的眨巴着眼睛,防止眼泪落下来,一滴泪水还是从他的脸颊上滚落下来,泪水是那样的滚烫,刺痛着脸上的那道伤痕,也刺痛着他的内心。这样牺牲的场景他见过太多太多,有很多战士被敌人的炮弹震得五脏六腑破碎,但他没有丝毫感觉,但却不吃不喝,很快就死在了坑道里,有的战士从战场上负伤,闭口不说,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自己负了伤,就不能够再次上战场,所以很多负伤的战士都不愿意承认自己负伤的事实。夏远用手帮他合上眼睛,眼含热泪的说道:“你已经是一位英雄了,黄信民,我们会永远记住你的!”他站起身,看着负伤严重的二号坑道里的战士们,思考再三,决定派人把他们送到一号阵地,最难得不是运送伤员回到一号坑道,而是需要大费唇舌,甚至用命令来让他们离开战斗。伤员们各有各的理由拒绝:“我的伤不重,手和腿还没断,还能消灭敌人。”“我的决心是跟敌人干到底,我不会下去的!”“我是党员,我还能够继续战斗,我不能辱了党员!”“只要有一口气,我就要跟敌人干一口气!”“就是不能出去打,我还能守坑道!”“我是青年团员,我宣过誓,负伤不下火线!”战士们一个个康慨激昂的说着,哪怕是夏远用命令的口吻让他们撤下去,他们依旧不肯,誓要与阵地共存亡,八号坑道和一号坑道里的战士们都被二号坑道里战士们的情绪感染,发红的眼眶里冒着前所未有的战斗意志。时间并未让他们等待太久,敌人呼叫来美军的战斗机、轰炸机以及炮火,对失守的上甘岭阵地进行覆盖,夏远只能够带领着队伍暂时撤回到二号坑道里。一名轻伤员趴在坑道口,负责阻击冲进坑道的敌人。“谁!”这名战士大喊道。“九连连长,夏远!”听到外边传来自己人的声音,这名伤员赶忙收枪,惊喜的看着进入坑道里的十几名战士,目光停留在夏远身上,惊喜万分的问道:“你是夏连长!”夏远喊道:“把伤员送进来,派两个人守坑道口。”二号坑道里的条件比想象的更加艰苦,坑道被炸塌了一半,到处都是一片狼藉,空气中带着硝烟、硫磺、血腥、粪便和汗臭的气味,烈士的遗体摆放在坑道两侧,几名重伤员痛苦不堪的躺在坑道里,他们听到了坑道外的动静,挣扎着起身看着进来的战士们,一个个激动地说道:“夏连长,是夏连长!”夏远的到来引起了二号坑道重伤员们的震动,他们拖着受了重伤的身体,挣扎着起身想要看一看夏远的容颜,虽说同在一个高地上,但每一个坑道里的战士都有自己的任务,哪怕是挨着的两个阵地,坑道里的战士们也少有接触的机会。他们再来的时候,就已经知晓了上甘岭阵地上有这样一位战斗英雄,而今终于见到,如何不激动。夏远快步走上前,握着战士们的手,激动地说道:“我在这里,你们快休息好,等把伤养好了,咱们继续去打仗。”重伤员们高兴,热情很高的欢迎着其他坑道里的战士们,受重伤的4连二排一班班长说道:“小沉,把萝卜拿出来,让战士们先吃。”小沉是刚刚负责看守坑道口的那位年轻的小战士,负了轻伤,他哎了声,从坑道墙壁上挂着的包里取出一根吃了一半的萝卜,跑过来道:“连长,你吃点萝卜。”夏远目光落在那个已经干瘪下来的包里,扫过坑道,几乎没什么吃的,他摇摇头,“这些东西你们吃,我们吃过了。”二号阵地和十一号阵地是当下最惨烈的两个阵地,从第一天上甘岭战役爆发,便遭遇到敌人凶勐的进攻,仅仅第一天,便已经失守,又经历了如此漫长的战斗,坑道里的战士换了一批一批又一批,坑道里的条件也愈发的艰苦,夏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号坑道的条件实际上也不怎么样,食物基本吃完,也就昨天晚上挖出水,在极大程度的改善了坑道里缺水的情况。夏远看到地上还有不少饼干,便知晓是怎么回事,不是战士们不愿意吃饼干,而是这个时候的饼干能噎死人,吃进去一块饼干,甚至连下咽的口水都没有,吃进去强忍着下咽,甚至能把嗓子磨烂。战士们蹲在地上,看着二号坑道里的同志们,心里十分心疼,却又无能为力。敌人的炮火覆盖了上甘岭的表面阵地和反斜面,夏远想要从一号阵地上运来水,基本不可能,只能等到敌人的炮击结束之后。至于为什么不在战斗的时候,运送一些水过来,战士们的身体本就被饥饿折磨的枯瘦如柴,带上一些武器弹药去战斗,已经是十分勉强,再去带水从一号阵地,一直打到二号阵地,几乎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甚至连夏远都没有想过他带着人能够打到二号阵地,这一轮炮火基本将棒子兵炸垮了,他们为了应对志愿军连夜的骚扰,将地堡紧挨着修建,固然是能够抵挡我军的小规模骚扰,但炮一旦响起,他们的地堡可是会连成一片的被炸毁。为了鼓励二号坑道里的战士们,夏远决定带领一个战斗班组和一名卫生员留在二号坑道,命令其他战士先回各自的坑道,同时交代回一号坑道里的战士把二号坑道里的状况告诉戴万年连长,看一看能否把水运送上来。10月25日夜,被炮火和硝烟摧残了一天的上甘岭,随着夜幕的降临悄悄的安静下来。夜晚,志愿军的一支运输队接受了向597.9高地运送弹药的任务,一个排的战士从后方出发,他们将物资运送至一号坑道,再有一号坑道想办法转运到其他坑道。夜晚,运送水的队伍从一号坑道出发,冒着危险向八号坑道和二号坑道运送水源和基本物资。二号坑里的重伤员们一直靠饮尿渡过,他们喝到久违的水,都是很小心的抿了一小口,生怕喝多了,然后说把这些水让给其他伤员,你推我让的,这一幕在上甘岭的坑道里一度上演着。考虑到十一号坑道的情况和二号坑道里的情况可能一样,夏远一边让二号坑道里的战士喝水,一边询问十一号坑道里的情况。一名曾是运输员的伤员讲述了一些坑道里的情况。在坚守坑道斗争中,由于炮火和轰击的战斗需要,坑道口时有变动,运输队为了找坑道口,常咋又道敌火力杀伤。十一号坑道口坚守整整十天,缺水、缺粮、缺弹药的情况十分严重,上级曾不止一次寻找十一号坑道口的位置,但因阵地被敌炮火摧毁的变了样子,几次派人去支援他们,都找不到坑道口。夏远立即决定,带领两名战士做先头队伍,去寻找失联的十一号坑道口,携带上一些武器弹药,以及少量水源,同孙树仁、王元和向十一号阵地的方向摸过去。夜里,他们出发了。敌人的炮火异常凶勐,停止了对597.9高地的轰炸,但炮火依旧是覆盖了上甘岭主峰,我军的后勤补给路线,炮轰过后的上甘岭,硝烟弥漫着,覆盖了整个山头。时不时的有炮弹落在反斜面发出轰鸣声,他们冒着敌人的炮弹钻进烟尘里,隔着两三米远的距离,小心翼翼的往前方移动,敌人的照明弹时不时的亮起一颗,他们走走停停,在途径敌人的封锁区时,便在地上匍匐,借助着夜视的掩护,他带着两人成功的来到一条河沟旁的岩石后停下。这里烟尘更稀薄,敌人的照明弹也更亮了,夏远趴在岩石后向前方眺望,40远处便是他们要去的那个山头。借助夜视和鹰眼,他看到了在反斜面一个黑乎乎的坑道,仅仅只有水桶大小,位置也非常隐蔽,如果不是夜视,估计很难发现。在敌人的照明弹熄灭的瞬间,夏远带领着两人迅速冲上前,前进了二十米,敌人的照明弹再次升空,三人迅速趴在地上,可敌人的照明弹就和他们作对起来,一个接着一个的挂在空中。孙树仁趴在一片松土上,大口大口的喘气,尘土中充满了弹药味,把鼻孔刺激的发痒,光想打喷嚏,他用了最大努力才抑制住。当距离反斜面十余米时,敌人发现了他们,一排排子弹嗖嗖的扫射过来,夏远的动作十分矫健,一个健步冲到反斜面,速度非常快,但孙树仁和王元和就没有那么幸运,孙树仁中弹牺牲,王元和负了重伤趴在地上。王元和头也不抬的喊道:“连长,不要管我,我会爬下去的。”夏远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两人都是一号坑道里的战士,他们一同经历了大大小小数次战斗,情谊很深很深,而今看到两人一个牺牲,一个身负重伤,他心中的悲恸是一阵一阵的。“一定要活着回去!”夏远知晓这个时候无法营救对方。十一号阵地并未被战士们反攻下,棒子兵还在十一号阵地上,一旦打起来,自己未必能够沾到便宜,而且敌人的炮火可是正在炮轰着眼前这片反斜,经过的他的观察,这一片区域并没有适合进攻的位置,真要在这里掩护,自己也要死在这里,他只能咬咬牙,转过头向坑道摸过去。就在这时,前面有人轻轻地吹口哨,接着又轻轻地喊道:“送弹药的这里来,送弹药的这里来!”夏远微愣,借助强大的夜视朝前方看过去,有个钢盔在传来声音的方向晃悠,他又想到刚刚听到的中国话有点别扭,迅速惊觉起来。不再去理会,而是朝着刚刚发现洞口的位置摸过去。在一片乱石堆里,他看到了十一号阵地的坑道口,靠近后,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并听到里面有铁锹铲土的响声。“谁!”坑道里突然有人发现了他,并厉声的喊道。“我,九连长,夏远。”夏远从疏松的泥土里爬出来,一头钻进了坑道里。好久没有见到前来支援的战友了,那个喊叫的同志愣了好久,才勐地张开双臂,用力搂住夏远的脖子,并回头轻轻喊道,预期之中带着激动:“同志们,九连长,是九连长!那位战斗英雄!”坑道里顿时沸腾起来,到处传着:“战斗英雄,战斗英雄来了!”夏远的手被十几双乌黑的手紧紧握住,一张张黝黑的脸庞出现在他面前,一名名浑身脏兮兮的战士带着激动地目光看着他,这是他从未见过的眼神,是那样的明亮,好像带着无数的希望。深夜,后勤方向的运输员冒着生命危险也送来了萝卜、馒头,虽然只有一筐,但长时间没怎么吃东西的十一号阵地的战士们十分的高兴,兴奋的呼喊着:“首长派人来了!首长派人来了!”似乎这就是他们的希望。今天一天,对于十一号坑道里的战士们绝对是大受鼓舞的一天,不仅仅一号坑道里的战斗英雄突然来到十一号坑道里,同时首长派来的运输员也送来了不少食物,这给了弹尽粮绝的十一号坑道里的战士们莫大的希望。战士们围坐在一起,靠着潮湿的石壁,径向讨论着,询问着夏远的战斗事迹,听得把美七师打垮了,战士们纷纷激动的开口说道:“打得好,就该这么打!把他们打疼,打垮!胜利迟早是属于我们的!”“同志们,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坚守坑道,胜利迟早是属于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