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入围

京城新画面影业公司。

江培安坐在会客室里喝茶。

玻璃窗外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在步履匆匆的不停忙活着。

这虽然是一家刚成立两年的新公司。

但无论是战绩还是知名度,都已经是业内巨擘。

原因无他,这里有大导张艺某坐镇。

除了张艺某外,还不得不提公司的另外一位大boss,张伟评!

1989年张伟评和张艺某在一次聚会上相识,二人相聊甚欢,逐渐成为了朋友。

此时的张艺某已经是有《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等诸多获奖作品,问鼎国内一线导演之列。

兴许是为了友谊,也有可能是商人逐利的精准眼光。

当张伟评得知张艺某正在为一部电影的投资而苦恼时。

他直接停掉了手里的两个房地产项目,给电影《有话好好说》投资了2600多万元。

就是那部老谋子亲自出演,在楼下用那句陕省方言喊出的“安红,俺想你”的电影。

但最终这次投资还是赔了,仅仅通过发行权转让得到了800万元。

而得到发行权的影视人董品则做到了4600万。

这个案例的教训让张伟评决定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

1997年“新画面影业公司”正式在京城成立。

接着他又投资拍摄了张艺某执导的《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等电影……

当然,再好的朋友也会嫌隙,“二张”风风风雨雨二十年的交情。

最终还是抵不过一纸讼状,两人落得个对簿公堂闹的满城风雨的局面。

或许,一切都早已有了定论,在他们相处的某個时间点,两人心里同时埋下了芥蒂……

“不好意思,刚才有点事情,来晚了。”

一道带着浓厚陕省方言的重低音话音响起。

老谋子个子不算高,在一众陕省大汉中甚至还显得有些娇小。

把他扔在人群里,这个脸上带着些许皱纹的男人,普通的就像老实巴交的农民。

尤其是当他跟书香门第出身的的陈大导站在一起,对比会更加强烈。

同为国内的两大国际名导,两人经常会被拉出来做比较。

一个是风度翩翩的吟诗达人,一个是西北荒漠的小农民。

但就是这样一个“农民”却成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

甚至在后世还被冠上“国师”的称号。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相对于综艺捞金、问饭阿瑟的陈大导而言。

埋头生娃的张导好像更能让人接受一点……

江培安站起身子:

“您好张导,我也是刚过来不久。”

张艺某点了点头,介绍他身后的人说道:

“这位是《幸福时光》的副导演谢冬。

进组之后你就跟着他担任导演助理,协助他完成选角工作。”

老谋子的语速不快,但却给人一种很强的压迫感。

这有点像某些单位的领导,我让你做什么,你照做就行。

虽然不是命令,但有份不容人质疑的威严在。

谢冬客气的朝江培安笑了笑。

“我明白了张导,谢导请多多指教。”

江培安笑着说道。

“好,你们先聊,谢东你把剧组目前的情况跟……”

“江培安。”

“哦,跟小江说说,让他先了解一下咱们的进度。

把剧本也给他一份,敲定好工作后带他去签合同。”

老谋子交代完工作后就离开了。

不过当他走出去想回头问点什么,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离开了。

看着老谋子雷厉风行的背影,江培安暗叹:

不愧是后世七十岁高龄还拼命拍片的大导!

江培安倒也不会因为老谋子的态度而多想。

如果他不是巩丽介绍过来的,老谋子估计都不会现身。

“好的导演。”

谢冬点了点头,随后便跟江培安介绍一下目前的状况。

《幸福时光》已经立项,但建组预计要等《我的父亲母亲》上映之后。

在这之前,江培安等人的工作就是选角。

一部电影的诞生要经历相当复杂的过程。

尤其是张艺某的片子,筹备个一两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张艺某对演员又是出了名的挑剔。

别的不说,光是《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

筹备了三年,女主角倪泥也被训练了三年。

不过付出的这三年是值得的,被张导选中的女演员,无不被冠以“谋女郎”的称号。

她们在娱乐圈的发展顺风顺水,风头一时无两。

连“那怎么不算呢”都能片约不断,由此可见张导的造星能力有多强!

“咱们的工作就是不断的挑选演员。

把定下的演员记录成影像资料,最后汇总到导演那里。

虽然工作不算复杂,而且时间相对自由平时也不用坐班。

一周来公司开一次例会简单汇报一下工作就行。

但要经常出差全国各地的跑,你得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江培安是知道这套流程的,江培安和谢冬如今做的这个活,就是后世网上段子里普遍流传“来我房间试戏”的职位。

权力很“大”啊!

“我没问题的,谢导。”

两人又商量了一会,江培安便跟着谢冬到了制片部门签合同。

每个月2000块钱的生活补助资金,剩余的酬劳等进组之后再补发。

这个价格还算合适,毕竟1999年许多来京城务工的人员工资也才不过1000出头,甚至有的还不过千。

当然,江培安也不是为了这点酬劳过来的,否则他还不如回老家拍民间小调。

敲定了工作的事情后,江培安便离开公司,看了眼手机上的日期……

“四月下旬了……”

江培安喃喃的说着,脚步迈开朝附近的网吧走去。

打开电脑,熟练的登录邮箱。

看到邮箱里陌生而又熟悉的外语,江培安的心猛烈一跳。

他缓缓的滑动着鼠标的滚轮,一颗心也在扑通扑通的跳着。

邮件最上面是一大串江培安看不懂的法语,翻到最后才发现下面有对应的中文:

祝贺你,尊敬的江培安先生,您的作品《鬼影实录》入围第52届戛纳电影节最佳海外电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