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要拍就拍大片!

第107章要拍就拍大片!

把华夏的电影事业搞好,盘活市场是中影集团的首要任务之一。

韩山平在集团分管的业务之一,正是主抓集团制片的环节。

担子很重,可是他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

“培安,这次你可是给咱们华人导演狠狠的涨了波脸。

每当国外有你的消息传来,尤其是票房方面,我都感觉与有荣焉啊!”

韩山平点上一根烟,烟雾萦绕中,中年平头男人脸上挂着笑容。

江培安出风头跟他韩山平有什么关系?

有但关联也不大。

至少侧面证明了,他的眼光没有错。

这坚定了他招揽江培安的决心。

“韩董,您也知道我那两部电影的情况。

它们在国外能破亿,但在国内恐怕连过审都是问题。

国外有明确的分级制度,各种类型的电影总有为期买票的观众。

但国内不同,宁可杀错勿放过、一刀切,让许多优秀电影与观众失之交臂。”

江培安平静的说道。

国内电影现阶段,以及后世持续许多年都不可能采取分级制度。

一旦推行分级制度,取消审查,这就意味着大量色情和暴力为主导的电影有了合法的传播途径。

华夏电影分级制迟迟不能出台,难产的背后除去种种利益集团的博弈外。

还有那些和电影以及产业并无直接关系的因素。

这些原因很复杂,根本不是一时间就能解决掉的。

韩山平的脸色逐渐复杂起来,有过两任电影厂厂长经验的他是个实干家。

江培安指出的问题他心里早就有谱,不过他还是坚持道:

“我坚信就算华夏没有分级制度,国产电影依旧能蓬勃发展。

只不过这需要时间的积累,也需要像你这样优秀的电影人。

我们正是要迈出这艰难的第一步,把水蹚平了脚下才有路。”

他的目光紧盯着江培安,迈出的第一步,他需要助力!

韩山平的话江培安还是赞同的,后世华夏电影市场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电影市场。

无论是在内容和制作上,基本都已经能和进口大片掰手腕子。

这是一趟发展极为迅猛且有着极大利益的列车,而且目前就在首发站。

如今这趟车的门票江培安已经拿到,是否上车就要看他的选择了。

江培安沉思一会,道:

“我很愿意为华夏电影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闻言,韩山平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起来。

“好、好!我就知道培安伱不会令我失望。

你在国外的举动我一直都有关注,我也知道你有一颗为华夏电影出力的心!”

韩山平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办公室里。

这是他坐到这个位置上后,为数不多的开心时刻。

“韩董您抬举我了。”

江培安笑了笑,他就是个想搞点钱的电影商人。

一边赚钱,一边搞个虚名在身上好像也不错。

韩山平又起身给江培安倒茶,江培安想自己来,不过韩山平坚持,他口中问道:

“培安,关于下一部电影,你打算拍什么?”

这个问题上一次两人就有过讨论。

不过,江培安依旧想听听韩山平的建议。

韩山平端起茶杯,用杯盖撇去浮沫,缓缓吐出两个字,道:

“大片!”

大片这个概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前期:

大导演、大腕、大投入、大场面、大阵容。

还有一个角度是从上映之后的成绩来看。

以前两年爆火的来说。

它获得第六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效、最佳摄影等11项大奖。

全球的票房收入为十八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收入为六亿美元。

位居当时全球及北美地区历史最卖座片的第一名。

这个纪录一直到后世保持许多年才被詹姆斯卡梅隆的另一部电影打破。

这就叫顶级大片。

闻言,江培安点了点头,韩山平这是被陈大导给勾起“大片”的瘾了。

票房扑街,但制作成本在国内堪称顶级。

从筹拍阶段,到最后的拍摄完成,总共花费了十二亿八千万。

1998年,存款里有一万块钱,基本就算是万元富翁了。

总体上来说,这部电影应该是耗资八千万的,还创下了当年全国电影投资之最。

其他的十二亿嘛,这是个提起来让陈大导直挠头皮的事情。

陈大导想建造一个梦想中的秦王宫,为此他还被投资商们狠批:

“我们虽然有钱,但我们不傻,你就做梦吧!”

但陈大导并没有放弃,他始终觉着,要想有好作品,就必须得有大的投资。

再加上的神挡杀神的爆红,陈大导觉得自己还是有几分胜算的。

拗不过陈大导的投资商,最终决定妥协。

这一妥协,就是十二亿,他们花了十二亿打造了史书上描述的秦王宫。

秦王宫建成后所有人都以为电影会大卖,结果却出奇地打脸。

不仅差评如潮,票房也只有可怜的一千万左右。

十二亿的投入,一千万的票房。

陈大导的头都挠秃了,说一句事业低谷期也不为过。

虽然的票房差得离谱。

但在多年后秦王宫却意外给陈大导带来了非常大的收益。

他建的秦王宫,后来也就成了着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并且每天的游客也非常多。

陈大导开始了大型皇宫收租模式,基本上每年都会进账10亿左右。

就是这样,陈大导就更加肆无忌惮。

拍一部电影建一座城的称号直接坐实。

后来在拍摄的时候,他还不惜拉10亿投资,建出了唐朝影视基地。

电影没挣多少钱,却成了旅游业大佬,估计也就陈大导了。

……

江培安笑着提醒道:

“韩董,拍大片就意味着大制作成本,大投入。”

韩山平阔气的摆了摆手,道:

“钱不是问题,只要观众愿意买账就行。”

中影集团不缺钱,韩山平也不在乎是否盈利。

他唯一看重的只有票房!

反正中影集团成立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

江培安当然明白这一点,他摇了摇头道:

“我说的是我的执导权,中影是否相信我。”

江培安说的是中影集团,而不是韩山平个人。

换句话而言,中影集团内部也并非是韩山平的一言堂。

中影内部倾轧不断,江培安虽然在国外有着大票房收入。

但一直都是小成本制作,况且他出道的作品都在国内无法上映。

中影集团是否愿意花大价钱押在一个二十多岁导演的身上?

且他一部执掌大制作的电影都没有,连一部国内上映的电影也没有。

还是那句话,中影不差钱,但也不傻!

韩山平意外的看了江培安一眼,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居然能想的这么远。

的确,中影是由八个单位共同组建而成,内部派系林立,远没有表面上看得那么和谐。

做出这种破天荒的举动,阻力不小!

韩山平又点了一根烟,江培安本来想陪一根的。

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收回了烟盒,拿起茶杯饮茶。

烟雾缭绕,一根烟抽完,韩山平猛地一拍桌子,发狠道:

“格老子的,怕个球,培安电影的事儿就交给你了。

你安心搞创作,其余的事儿都交给我,我会说服他们的。”

江培安笑了笑,这个来自川省的男人骨子里还是很有血性的。

他想做的事情,别人根本就拦不住。

当初韩山平调任北影厂任副厂长。那时候正是华夏电影最艰难的时候。

艰难到拍一百部电影有七八十部赔钱。

北影厂那时有将近2000人,穷得几乎发不起工资。

他跟冯小钢一起“碰撞”出了“贺岁片”的点子,于是横空出世。

在拍摄前,他停下了厂里所有正在拍摄的电影,把钱都投在上。

结果遭到厂里干部职工全体反对,甚至还要写举报信。

根基不稳的韩山平也很苦恼,但最终他还是力排众议,大胆冒险。

空前成功,贺岁片的概念也一炮而响。

“韩胆大”的名声一下子就传遍了影视圈。

这位最初工作是在峨眉电影制片厂当照明工,后来一路晋升。

从编辑、助理、场记、助理导演、副导演、导演,再到厂长,中影集团的董事长。

这一路走来相当于一部励志史,没有点魄力的人,说不定走着走着就嘎了。

“韩董,有魄力!”

江培安看着韩山平竖起大拇指道。

韩山平笑了笑,问道:

“你是我特意从国外请回来的导演。

要是连你第一部电影都保证不了,那我还不如回老家喂熊猫去。

我这边抗住压力没问题,压力可就来到你这边咯,怎么样,有想法么?”

谈到工作上的事情,江培安也不含糊,直接道:

“半个月的时间,我跟您提案。”

“这么快?!”

韩山平惊讶道。

“我也不能给韩董您拖后腿不是,虽然川省的国宝很可爱。

但韩总您这样的人去喂熊猫,是华夏电影的损失。”

江培安笑着说道。

“你小子哈哈哈,那就这么说定了,我等你的好消息!”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