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龙精虎猛七十二方
“随你怎么想。”
毕月乌终于收起眼神中的怅然,他不打算强行纠正宁言的看法,该说的都已经说了,交浅言深,再辩下去不过是徒增恶感。
现在教不会宁言的道理,以后总有其他人能教会他的。
宁言正想起身,可看到毕月乌还是一脚踩着他的凳子,试探性问道:“我能走了么?”
“人可以走,耳环留下。”
“明明我先看上的……”
毕月乌不多废话,手指在宁言耳垂边轻轻抚过,自顾自摘下了青魄灵龙。
还顺手悄悄捏了一下。
宁言只觉耳朵上陡然一空,再一晃眼对方已带着耳环跃至数尺开外,不由得瞪大眼睛道:“还给我。”
毕月乌促狭得眨眨眼,两指捏起耳环朝他轻轻一摇,玉石敲击的清脆声响煞是好听。
“你能用么?”
“说得跟你能用似的……”
“我能去卖钱啊。”
“我也可以拿去卖钱!”
毕月乌收起耳环,清清嗓道:“这对青魄灵龙灵性如何、能值几钱、该去哪儿卖、具有大杀伤力的灵宝带入汴京城时需不需要经过府衙登记、买卖时的鉴定文书又该找何处出具……你知道么你,张口就卖啊?”
宁言被这一顿连珠炮怼得哑口无言,一时支支吾吾不知该如何辩驳,只好嘴硬道:“我不卖了,拿它送人……”
毕月乌更是来了劲,追问道:“那敢问宁大情种,打算送给谁呢?青魄灵龙可只有一对,是送给远在天边的柴小姐,还是~~”
话语至此,拖着戏谑的尾音戛然而止,其中揶揄之意不言而喻。
宁言直接被问住了。
要说送给柴茹茹他当然没什么好心疼的,但……其他人呢?
他倒是想一碗水端平,只是他手头上确实没有能匹配青魄灵龙的宝物,圣人都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真送出去,他又不知该如何面对沈秋凝和姜蝉衣。
一人一只都不够用啊……
古有二桃杀三士,轮到他宁某人,大抵是要因一宝而被分三尸的,思忖许久,他只得放弃要回的打算,抱着脑袋丧气道:“送给近在眼前的你行了吧,拿着快滚……”
过了一会,他却没听到毕月乌有何回应,奇怪得抬起头,就见对方似乎有些怔在原地。
“你发什么呆?”
“没……没什么,就,想到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
毕月乌嘴上漫不经心,宁言却分明听出,这会他的语气明显轻快了不少。
哎,财迷的丑恶嘴脸……
“卖出去了能分我点不,一成都行,好歹给个辛苦费意思意思。我明州祖宅翻新的费用还没结尾款呢,有房贷要还的……”
“分钱?分什么钱?这不是你送我的么?”
“你!!”
毕月乌嘿嘿一笑,从怀中掏出一本古籍扔到宁言脸上:“别哭丧着脸,我刚才找到一本典籍很适合你,就当还你人情了。”
典籍?
宁言略感疑惑,大致摸了摸书脊厚度,内容还不少。
南安寺这次带来的库藏中,价值最大的自然是青魄灵龙,可价值最大的并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以二十八宿的眼光都给出了肯定,可能还真有说法……
宁言下意识坐直身子,郑重地翻开了第一页。
这本典籍貌似有点年头了,上头印刻的古篆和大周现行文体稍有区别,他也是费了一番功夫才辨认清书上的文字。
第一页写的是书名,八个字,龙精虎猛七十二方。
光听名字就很壮阳。
短暂愣神后,宁言颤抖着合上古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我是被耍了么?
应该是被耍了吧……
“你凭什么说这本书适合我!这是污蔑!”
再回头,毕月乌已经跑得没影了。
宁言蹭的一下站起身,抬脚就要去找毕月乌,突然脑海中响起系统的提示音。
宁言又坐了回去。
就算他不信乌掌柜,总得信好哥哥严选。
对对对,名字不能代表什么,总得看过内容才能分辨好坏。
想到这,他收拾好心情,再次翻开古籍。
跳过那个稍显下流的书名,第二页就开始进入正文,密密麻麻的蝌蚪字登时看得他头晕眼花,好在他慢慢找到了翻译的小诀窍,不多时便解读出标题的含义。
春宵摇帐丸。
淦!这狗屁玩意不还是壮阳散么!
宁言两眼一黑,后槽牙都要咬碎了,强忍着撕书的冲动继续往下看,谁知他越看越惊讶,脸上逐渐露出认真的神情。
从药效上来看,这则药方确实是有壮阳之效,但其真正价值却并不在药方之上。
这本书不光记载了药方,还记载了炼药的手法、所需药材种植的细节、控火神通、施药手诀、珍稀药引的分布地图……从入门到入土,完完全全可以看作是构建一门基础学科的专业指导书。
这哪门七十二则药方,分明是七十二门医道传承。
就算七十二张药方都只能壮阳,若是将其通通悟透,那宁言也大可骄傲得挺起胸膛,向世人宣称他是此方天地最权威的男科专家。
送子观音都得给他腾位置。
当然宁言暂时还没有开展这方面业务的打算,又往后翻了几页,忽然眼神一凛,停在了一页绘有山羊图样的书页前。
三元暴丹。
名字就很朴实无华,效用也是简单直接——能使服用者的真气、血气与神念一个时辰内暴涨至原来的两倍,药效过去后真气、血气与神念永久衰弱至原来的二分之一。
别看这副作用大得吓人,实际上真气翻上一番就往往能影响战局,真到了要拼死的关头,命都能押上去赌,区区修为折损算得了什么。
更遑论它还是能增强神念的丹药,哪怕是在上三品层次的战斗中,都能发挥出不小的作用,价值可想而知。
不过三元暴丹功效虽霸道,宁言却不一定用得上,真正让他在意的是药方下面的一小行注释。
“……本方出自梅山教医论秘典,具体效用因人而异,服用时还请斟酌剂量……”
第四本梅山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