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各种住宅楼、商业楼、写字楼、办公楼在银川的老旧城区、荒芜的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连接这些楼宇的柏油路面以及这些楼宇的地下设施,却是由区政府来承担建设的。

而建设所需要的天文数字般的海量资金却使兰羽有些一筹莫展、焦头烂额。

为此,兰羽召开了区政府办公会议,专门讨论修路资金的可能性来源。

三个臭皮匠,顶上诸葛亮,更何况是精英云集的政府部门。

当兰区长说出自己的议题之后,分管城建口子的邬副区长献策道:“这个问题不难解决。

道路承建商不过是想挣些钱罢了,而我们收储的土地立马就能变现。

与其付给他现金,不如交给他土地。

说不准,那些承建商们巴不得想得到一块地呢!

这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

至于中间所需要走的程序,让国土局与财政局从中配合一下,一切便都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了。

承建商得到了土地,我们也修了路。”

其他副区长也深以为然,兰区长便责成邬副区长去修建街巷。

邬副区长在有闲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可以活动活动筋骨了。

他马上让区政府网站向外宣布银川区政府街道修筑对外招标的相关信息。

树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

很快,各路承建商便与邬副区长联系、洽谈。

经过几十场谈判,沿海一家集团公司中标胜出。

像这种耗资海量的工程,也只有他们能够吃得下。

邬副区长除了忙碌,也收获了属于他的那份好处。

他憧憬着,当路基垫层修好之后,那些路面下需要预埋的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管线的老总们便会叩响自己办公室的门。

就在这时,门外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遐想。

兰羽放出风去,近期,要调整区政府下设的行政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领导班子。

银川区虽说不大,可也管着近百万的人口。

上面有个部,区里对应便会有个局。

加上十几个街道办事处,银川区政府所管的科级单位便有四十几个。

局长、主任们各有各的心思。

单位不好的想换个好单位,单位好的怕调到不好的单位;

年轻有为的想更进一步,中年官员则怕换成了闲职;

副职们跃跃欲试,也许,这一次便可以免去那个羞于启齿的“副”字;

正职们忐忑不安,不知几个月之后,自己面对的究竟是什么;

只有那些到龄的官员们听之任之。

几百人不眠不休、费尽心机地猜想着兰羽的心思。

兰羽当然有自己的心思。

那些浑浑噩噩、无所作为混日子的,

那些胆大妄为、目无尊长的,

那些两面三刀、唯恐天下不乱的,

确实也该挪挪位置了。

那些想干肯干的,

那些锐意进取的,

那些能充分体会自己意图的,

确实也该给调调位置了。

凡是人总会有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

因为动了下面一个人,上面便会得罪一批人,也并不鲜见。

还得周密考虑,徐徐图之,通盘运作。

把这次调整的弊端尽量降到最低。

经过三、四个月的酝酿,新的科局长领导干部们终于产生了。

到龄官员自然要让位于后生晚辈,

能深切体会兰区长意图的得偿所愿,

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彻底休息,

个别目无尊长的还是保留了几个,

为团结计,这些人暂时还确实动不得。

自然,兰区长积累的财富堆又增肥了不少。

像这种只有天知、地知、当事人知的买卖,的确是个最保险的好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