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是否接纳亡灵”和性格问题

在BFA版本中有这样一个剧情:贝恩带着死而复生的德里克去找吉安娜,吉安娜起初非常愤怒,因为她认为德里克已经被变成了希尔瓦娜斯的傀儡,是女妖之王派他来刺杀普罗德摩尔家族的。她在手里凝聚出一团奥术能量,随时都能发起攻击;

但接着德里克表示希尔瓦娜斯的计划本来确实如此,不过贝恩及时地救了他,他现在还是她的哥哥,就像星光一般闪耀,一家人相亲相爱。

吉安娜马上就把这位亡灵亲哥给认了下来,并且向贝恩道谢,还带着亲哥去找佳莉娅,甚至有点撮合亲哥和闺蜜的意思。这时候你要是去谋杀她亲哥,说德里克作为一个亡灵,就应该入土为安,你猜吉安娜是同意杀掉她哥,还是和你急?

在经典旧世,血色十字军一直主张要消灭所有亡灵,但以提里奥·弗丁为首的银色黎明却反对这么做,他们就认为应该和被遗忘者和平共处,只有天灾亡灵才是敌人。

莉莉安沃斯复活了,也是因为她爹是血色十字军的,所以她爹才不接纳她,最终逼得莉莉安沃斯反杀老爹。如果她爹是银色黎明的,大概率就接纳女儿了。

在WLK版本,弗丁甚至亲自为死亡骑士们提供担保,向萨尔和瓦里安写信,希望两位领袖接纳这些死亡骑士为自己的国民。

在MOP,希尔瓦娜斯提出,她要帮助温蕾萨杀掉加尔鲁什为罗宁报仇,温蕾萨答应了(当然最后没成);希尔瓦娜斯还给温蕾萨一瓶毒药,希望温蕾萨喝了也变成女妖来幽暗城陪她,一起当被遗忘者双王,温蕾萨也答应了,只是后来有人感化了她,温蕾萨才临时反悔,觉得儿子没法在幽暗城快乐成长,自己应该带着他们好好活着。希尔瓦娜斯知道妹妹不愿意当女妖来陪她,气急败坏,骑着马在提瑞斯法林地到处杀狼、熊、鹿和蜘蛛来发泄她的愤怒。

在8.0前夕,安度因非常积极地推动被遗忘者与生前的家人团聚,暴风城的许多活人都报名参加了。在会面的时候,这些活人和自己的被遗忘者家人热情地拥抱。

简而言之,血色十字军那一系的人才是圣光原教旨主义者,严格按照圣典来,坚持认为亡灵是对圣光的亵渎,所有的亡灵都该死,感染了亡灵瘟疫的统统都应该杀掉。阿尔萨斯要是不拿霜之哀伤,他就是个典型的血色十字军领袖,眼睛里容不得亡灵渣滓;

吉安娜、加文拉德、温蕾萨、佳莉娅、弗丁、安度因这一系的人截然相反,他们对亡灵的接纳程度非常高,但前提是这些亡灵得是有理智、有感情、会思考的亡灵,而不是无脑的、见人就咬的丧尸、骷髅。这一系的人非常能够接纳被遗忘者,他们最多讨厌后来逐渐黑化的希尔瓦娜斯,对遗族本身没有恶感。安度因把洛丹伦城都打下来了,不最后还是还给被遗忘者了吗?

还是那个最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有理智的人觉得变成亡灵比死了还可怕,那他去自杀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继续以亡灵的形态苟且偷生呢?在魔兽世界游戏中,部落的某些任务确实提到了不能接受自己变成亡灵、选择自杀的人,但既然大部分被遗忘者(包括莉莉安沃斯在内)都没有去自杀,而是留在了部落,可见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变成“有理智的亡灵”,比真的死了要好,说明大部分人其实不反对复活他们,相比于彻底死亡,当个亡灵也挺好,大部分人都觉得好死不如赖活着。

在我这本书中,耐奥祖在吉安娜面前展示的亡灵,大都是有理智、有感情、会思考的,可以说无脑亡灵几乎就没有在吉安娜的面前出现过,除了她出于惩罚普里西拉·艾什凡和科尔姆·斯托颂的目的,故意把他们变成无脑的憎恶。

特别是银松森林的亡灵农夫,他们都说得很清楚,他们被吉恩国王的暴政逼得很惨,克罗雷勋爵替他们出头造反又输了,走投无路之下,才被迫接受加丁院长的帮助,以亡灵的形式生活。这些亡灵也在吉安娜的面前充分地展现出了他们有理智、会思考、会爱的特点。

要是吉安娜和莫格莱尼、达索汉、伊森利恩、阿比迪斯一样,决心要消灭他们,认为所有亡灵都该入土为安,突然变成了血色十字军式的角色,我以为那才是对她的人物设定的不尊重。

我甚至专门在文中强调,莫格莱尼、达索汉、阿尔萨斯主张消灭那些亡灵,是因为他们觉得亡灵本来就该死,但主角之所以主张消灭银松森林亡灵,是因为他开了上帝视角,他知道这些亡灵实际上还是巫妖王的傀儡,随时可以被控制,他也是拿这一套逻辑去说服乌瑟尔的,说这都是死灵巫师的阴谋,让乌瑟尔同意净化整片森林。换言之,如果他们不受巫妖王的控制,如果他们真的是自由亡灵,主角和乌瑟尔就不会主张杀掉他们了。

吉安娜又没主角的上帝视角,她同情这些亡灵,不是很正常吗?

而且,读者可以仔细去查,本书中的吉安娜在拿起霜之哀伤以前,她绝对没有干过任何一件出格的事情。哪怕在拿了霜之哀伤以后,她干的事情也是一步一步升级,越来越过分的。从一开始复活被敌人杀死的法瑞克、死于严寒的达加尔(到这一步其实都还没啥,不就复活死人嘛,正史中的安度因也干了),到逼迫洛蕾娜和霍恩比等部下自杀(逐渐开始离谱),再到清洗伯拉勒斯和达拉然这两座活人的城市(陷入疯狂),可以看出她的人性是一点一点遭到扭曲的。

本书的吉安娜和正典的阿尔萨斯有着鲜明的区别。正典的阿尔萨斯是“道德的沦丧”,而本书的吉安娜则是“人性的扭曲”,这截然不同。

正典中,“从没人问过或透露过阿尔萨斯的命运。如果早知如此,他会欣然接受吗?不会,他对此确信无疑。阿尔萨斯从来不喜欢被操纵,但他明白,既然自己注定要成为可怕的武器,那么就只能适应。命运不可逆转,他只能一步一步走下去,否则他早就拒绝了——否则他现在还会和吉安娜、乌瑟尔在一起,他的父亲也不会死——”这个人在变成死亡骑士以后是非常后悔的,只是如果他不服从,巫妖王就会折磨他,让他感到痛苦,所以他慢慢地就屈服了,选择干脆折磨别人,把痛苦转嫁出去。

正典中阿尔萨斯从“发誓要不择手段地杀死所有亡灵”转变为“亲自担任亡灵大军的首领”,这中间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根本没有一个水到渠成的铺垫,也只能用控制来解释。

他没有尝试过复活泰瑞纳斯、莱安妮、加文拉德、乌瑟尔、安纳斯特里亚、安东尼达斯等人,却唯独复活了希尔瓦娜斯,是因为他觉得希尔瓦娜斯很烦,复活她是一种奴役,一种报复,一种惩罚,而不是给予希尔瓦娜斯的恩赐,这种心态和本书中的吉安娜完全不同,她总会优先复活自己爱和尊敬的人。

正史中的阿尔萨斯杀死乌瑟尔后心里很难受,而且一听到要进攻达拉然,他马上就想到吉安娜可能还在那里,自己有可能会被巫妖王命令去杀死她,心里就感到非常不舒服,女妖希瓦还拿这个来嘲笑他。但在他杀了安东尼达斯以后,发现吉安娜不在安东尼达斯身边,她已经跑路成功,活了下来,阿尔萨斯又在内心深处暗暗地为她感到高兴。本书中的吉安娜完全不是这样,杀死安东尼达斯时她毫无波澜,觉得把导师拉起来就行了,是在发现自己没法复活导师的时候,她心里才开始难受。

提克迪奥斯说正史中的阿尔萨斯堕落了,他知道自己现在是坏人,也欣然承认。

可见正史阿尔萨斯的人性根本没有扭曲,他的三观还挺正,对“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分得清清楚楚,但是人被控制了,道德也逐渐沦丧了。

本书中的吉安娜恰恰相反,霜之哀伤让她的人性扭曲了,但是她的道德水平却依然很高,依然是圣母。提克迪奥斯说她堕落了,她也只会非常生气。她并不是狡辩,因为她真的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正史吉安娜在塞拉摩被炸以后就气急败坏了,她理解了父亲,圣母之心削弱,逐渐变成鹰派,对部落越来越强硬。但本书的吉安娜有霜之哀伤,可以让人起死回生,她的敌人很难对她造成特别重大、无法挽回、刻骨铭心的打击和损失,圣母到底。例如,虽然兽人杀死了她哥和她爹,但是她能轻轻松松让他们复活,所以她又有什么必要去记仇呢?

如果读者读出了作者行文中的那股“拧巴”、“扭曲”的味道,那就对了,作者会很高兴,说明我把“堕落”这件事确实给写明白了,把“黑圣母”、“堕天使”刻画得入木三分。

另外,作者在第二卷第十六章提到过,本书是不会出现被遗忘者的。也就是说,不论是戴琳、洛蕾娜、霍恩比等库尔提拉斯人,还是德伦登、茉德拉等达拉然法师,亦或者凯尔萨斯等高等精灵,甚至后来的兽人、巨魔、牛头人、暗夜精灵,这些人一旦加入天灾军团,就不会再背叛。

就像在第四十五章所提到的,主角的兄弟居然要挟了吉安娜领导的天灾军团,而正史中的亡灵天灾绝对不可能这样被人要挟。

不就几个亡灵士兵灰飞烟灭嘛,天灾军团里面这种炮灰多了去了,就连达里安·莫格莱尼这个死亡骑士头子,在巫妖王阿尔萨斯眼里也是随时可以被丢弃的炮灰——要知道阿尔萨斯王子一开始对法瑞克、马维恩、萨萨里安乃至其他士兵都是真诚相待的,他的礼遇,吸引这些人追随他,但后来他却随便拿别人当炮灰,看他这家伙道德沦丧多么严重,达里安想背叛他这种主人,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但吉安娜就不同。从头到尾,只要是有理智、有感情、会思考的亡灵,吉安娜都不会把他们当做炮灰。这些亡灵既是她的部下,也是她的朋友。她既会要求他们的服从,也会认真地给予他们帮助。

在第四十五章,一方面,工会竹席成功地救下了更多的活人;但另一方面,被劫持的那些亡灵士兵,乃至于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其他亡灵士兵,哪怕他们某一天真的有了反叛的机会,读者觉得他们会趁机反叛吉安娜,还是会死心塌地地追随?

和正史中的巫妖王一对比,我认为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本书中的天灾和联盟,战斗力和凝聚力都将会比正典当中要高一个数量级。双方都有充分的决心和完全的意志,去殊死地争夺最后的胜利,所以这场战争也会更加惨烈。

另外,主角即将上位成功。至于他怎么在不引发联盟内战的情况下上位,还把政冶对手们一网打尽,这就敬请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