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君臣相得

接下来,君臣奏对的气氛愈加融洽了。

历史上,熊廷弼跟万历的关系就不错,一直到死都念着神宗皇帝的好。会被治罪,也纯粹因为大嘴巴惹的祸,说什么大不了就弃了辽东,守住山海关就好了。

这本是气话,但若是万历朝说,说不定万历皇帝还真会考虑一下。但错就错在他是天启朝,跟东林党吵架的时候嚷嚷的,这才被传首九边了。

这里提起,就是说明一下老熊本来就和万历关系好,现在加上了这层连襟的关系,两人真是越聊越投契,要不是老熊早早就和人结拜了,这俩没准儿会效仿一下后世的韦爵爷。

万历跟老熊各种诉苦,小时候被张居正各种严格要求,动不动就告家长,然后被李太后各种威胁,一会儿拿弟弟说要来换个皇帝,一会儿又说要废了自己,反正是半点不考虑小万历的心情,完全不考虑亲妈加后爹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

老熊的家境也不咋地,好起来是他中了举之后,各种童年阴影也是一大把。加上长大后的一些见识,加上老祖的一些提点,跟万历对着倾诉,也是不落下风。

俩人足足聊了一下午,直到贵妃催着皇帝吃饭,这才作罢。

皇帝当然留饭了,难得有个投契的亲戚,大用还早,但亲近亲近是肯定要的。熊廷弼也没推辞,毕竟也算是君臣相得了,自己给皇帝效力,也不妨碍老祖的计划,大不了皇帝没了,自己就辞官呗。

于是,吃完饭,熊廷弼告辞离去。

过几天的殿试也没起什么波折。嘉靖知道妹夫志不在科举之路,也没特意点他做状元,只点了个探花,算是保留入阁的资格,老熊更是不在乎那些,直接领了入翰林的任命,心知不能急,过阵子才能去礼部。

倒是憋坏了知道熊廷弼和皇帝关系的大臣,他们本来想着在殿试时狙击一下皇帝和老熊的,再开辟一个恶心皇帝的战场。谁知皇帝根本没点老熊做状元,大臣们的一腔热血扑了满地,这叫一个错付了。

而分配之后,熊廷弼时不时就能得到私下召见的机会,比所有大臣面见皇帝的机会都多,又羡慕死了这帮大臣,最后也只能各种叹息了。

就这么着,熊廷弼在京城享受了一阵子宠臣的快乐,然后皇帝便提起了调他去礼部,然后招抚海贼,以备倭国反复。

这次,群臣反应不一,虽然大家都认为要打压一下老熊,但这件事是不是需要阻止,群臣的意见也不统一。主要他们不知道,皇帝的葫芦里买的什么药。

抗倭战争的第一阶段,都是李如松抗的,朝廷顺利的削弱了李家实力,但后期的讲和却有着诸多猫腻。两边的参与者,都不是啥好人。大体上就是利用两边的通译,自说自话,然后歪曲对方的意思,说一些两边统治者爱听的,然后达到和谈的目的。

现在随着皇帝又提起这件事,参与作假的人,从尚书石星开始,都有些做贼心虚,有心拦着皇帝,又怕真相暴露,同时也不敢保证,倭国会不会安分守己。总之,纠结的很。

心思纠结,阻拦的力度就大不起来,于是,老熊顺利得到了差事,没过几日,便再次来到天津港口,乘上了那两艘飞剪,并在威海卫汇合了郑家派出的十余条盖伦战船,驶向倭国平户港。

平户是倭国此时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郑家因船之利,倒是来的少,而是更多会去堺圢,乃至成为倭国中心的江户。但李旦,包括后来的十八芝都是在平户混的,国姓爷也是这里出生的。

此时的李旦,也就在平户有些势力,海上也有,但谁也不知道他的势力有多大。熊廷弼现在也多少习惯了自家老祖的风格,就是能预测出人和事,但时间往往模糊,所以要找李旦谈事,他也不敢自己过来,该有的威慑还是得带着。

就这样,老熊的到访吓了李旦一跳。但回过劲来,他的狡猾便露了出来,想看看能不能从中搞点好处。

“熊大人,小的就是担心,贵船队的盖伦大帆船,加上船上的炮,真可称为船坚炮利,而我这边……总之,差的有点多,若真有人寻根问低,怕是郑家拿我作掩护,也不是那么稳妥吧?”

老熊虽然第一次和李旦打交道,但对海盗的狡猾还是有充分认识的,知道对方想占便宜。于是笑着道:“那李当家的觉得,这事该怎么办?”

“这个……这个,”李旦当然想要船和炮,但他也不敢直接说,所以一直在兜圈子,这时被熊廷弼直接反问,搓着手,一时也不知道咋说。

“李当家也不用为难,家主就是希望当家的能帮忙掩护一下,成与不成,都是无关紧要的,否则也不会派出本官这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啊。我就是回禀皇上,说老船主已经被一支不知名的海盗灭了,然后本官说服了那支海盗加入王师,也是行得通的,朝中难道还有人为老船主鸣不平么?”

熊廷弼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慢悠悠的威胁道:“所以啊,依本官之见,李当家还是听劝的好,不然,我家家主的脾气可是很大的。”

李旦心念电转,立时便懂了郑家的威胁,知道这海上还是兵强马壮者为王,虽然自己号称雄霸东南沿海,但真要翻脸,还是会被郑家碾压,毕竟人家船多炮多,自己想的占便宜,纯属痴心妄想。

“熊大人说的哪里话?你郑家与我李旦,都是海上男儿,从前也没什么冲突。既然郑家要为国出力,我李旦又岂能连个小忙都不肯帮?”

他一拍大腿,做出十分的豪迈状:“这样,您回去尽管对朝廷说,我李旦最近侥幸并了一伙同行,听得大人的说法,也愿意报国,船只和人手就都送给大人了。只求大人别在倭国这里宣扬,毕竟在下还要在这里混饭吃。”

“李当家放心便是。”交易谈成,熊廷弼也没多啰嗦,直接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