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加速吧,原子弹(第三更,求订阅)

早安,长安。

这是长安广播电台的呼号。

每天清晨不知道多少人听着收音机中传出来的播音员的早安问候,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虽然电报上的这几个字,看起来似乎有些无厘头。

但是却让李毅安一时间甚至无法平静,甚至在收到这份电报后的第一时间,就直接对随行人员吩咐道。

“通知机场准备飞机。”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甚至激动的在房间里来回度的步子。甚至就连同陪家人的心情都没有了。

这个电报看似无厘头,但是这几个字带有极其特殊的含义,在南洋了解其中含义的人,不过只有区区几个人罢了。

“早安计划”,是南洋的原子弹计划代号。

手里有了原子弹才能睡踏实了,才有资格说“早安”,这也是“早安计划”名称的由来。

作为少数知道“早安计划”的人,李毅安自然明白“早安,长安”的含义。

根据“早安计划”的进展规划,这是在整个计划进入到倒计时阶段的代号。

发出这个电报,就是请示是否进行原子弹最后一项准备工作——加工制造那个直径仅只有数十毫米的弹芯。

一旦这一步完成,那么下一步就是“早安,东宁”——原子弹将会用军舰运往东宁特别区,然后将会实施最后一步计划,也就是“晚安行动”——在海岛上进行原子弹实验。

在南洋获得硫球以及加罗林托管地的托管权后,就像美国选择了比基尼环礁作为核试验场一样,南洋也把核武器试验场选在了太平洋。其实,这同样也是英国、法国的最终选择。

也正因如此,“早安,长安”这份电报实际上就是整个原子弹计划的倒数第三步。

所以在接到“早安,长安”的电报后,李毅安甚至下意识的觉得——会不会搞错了。

毕竟,按照计划应该是在明年下半年或者后年年初,南洋才能造出自己的原子弹。

而现在……才是五零年的7月份——足足提前了一年多,这未免也太不可思议了。

所以,李毅安才有了要去原子城的念头,可实际上,并不需要他亲自去原子城,甚至都不等机场准备飞机,一架空军的“子爵”号客机就降落在了永安机场,随即古斯塔夫与袁家骝两个人就乘车去了李毅安下榻的酒店,在酒店那栋海滨别墅内,他们见到早就迫不及待的李毅安。

一见到他们,李毅安就有些焦急的问道。

“计划怎么会提前这么多?是不是获得了更多的94号?”

“94号”,就是“钚239”的代名词,因为南洋的第一枚原子弹,已经选定了用钚239作为弹芯。

其实,这也是英国等国家的首选,毕竟,相比于需要耗费大量电力能够提取出来的铀235,制造钚239不仅不需要耗费那么多电力,甚至还可以产生电力。

看着急不可待的阁下,古斯塔夫解释道。

“阁下,我们并没有没有得到更多的94号元素,当然,这么说也不正确,根据我们最初的计算,每年可以获得5-7公斤钚,但是在实际投入生产后,每年可以获得7-9公斤的钚,截止到目前,我们一共获得了4.327公斤钚。”

其实,随着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提升,现在第94号工厂,每年可以获得10-15公斤钚,等到未来新型的石墨气冷反应堆投产之后,在获得电力的同时,钚的产量将会成倍的增加。

不过未来弹芯装料还是会转向铀,但这是建立在铀分离机技术取得真正突破的基础上。

李毅安问道。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们之前报告上提到需要6.5公斤是吗?”

古斯塔夫回答道。

“是的,这是根据美国的扔在长崎的“胖子”进行的计算,它的钚芯就是6.5公斤钚,但实际发挥作用的只有1.1公斤。”

心里稍微计算了一下,李毅安得出结论说道。

“也就是说,几个月后,我们就可以获得足够钚用制造弹芯了。”

这不是白高兴一场了吗?不过,他们之所以来到这里肯定不是因为还要等上几个月?

“阁下,因为弹芯的特殊形状,需要切削去除一部分,根据计算,大概需要10公斤,这也是我们之前预计需要到明年才能完成弹芯制作工作的原因。”

在赫兹的话声落下的时候,袁家骝便解释道。

“不过,那是在此之前,现在的情况已经有了新的变化。”

袁家骝故意卖了个关子,稍微停顿了一下,直到李毅安把目光投在他身上后,才慢吞吞的说道。

“通过进一步完善原子弹的整体设计,我们可以用更少的钚实现裂变反应,”

“更少的钚?”

李毅安的眉头一挑,在惊讶之余脸上带着难掩的欢喜。

“是的,只需要4.5公斤!”

袁家骝深吸口气,补充道。

“如果从现在开始进行弹芯制造的话,四个月后,我们就可以获得第一枚弹芯,预计在年底之前,就可以进行原子弹实验。”

年底之前!

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李毅安一时间甚至都不知道说什么合适,毕竟,这个消息来的太过突然了,突然的甚至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这是一个好消息,”

良久,李毅安才说道。

“有把握吗?”

“我们已经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反复的验算,结果是正确的,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回答之后,古斯塔夫又补充道。

“当然任何科学都有一定的风险,这件事同样也不例外。”

袁家骝在一旁补充道。

“如果从风险的角度考虑,我们可以继续沿用旧的设计方案,或许它更稳妥一些,但是最终,基于技术方面的考虑,比如进行小型化设计,我们还是无法绕开新的设计,这也意味着,这一次试验,也就是一次昂贵的轰爆试验。”

他口中的“轰爆试验”就是不包括弹芯在内的实弹实验,这样的实验已经进行了上百次,正是通过那些试验,他们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并且不断的完善了原子弹的整体设计,从而让他们可以用更少的钚239实现裂变反应。

当然这也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大量的数据在短期内被计算了出来。让他们能够不断的完善基础设计。

“所以,经过讨论,委员会一致认为,这个尝试是非常值得一试的。当然,如果失败的话,意味着所有的工作都要从头开始,下一次试验要等到12个月以后。”

这也就是这件事儿的风险了,也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来到这里,毕竟,现在采用新设计所承担的风险是很大的,如果失败虽然谈不上前功尽弃,但是肯定会引起一系列的风波。

听着袁家骝的解释,李毅安陷入了沉思,他默默的站起身来,来回在房间里踱着步子,然后他又站在窗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就是碧海蓝天,沙滩与椰林,海风徐徐。

注视着窗外美丽的景色,就这样思索了一会,李毅安点头说道。

“既然委员会认为值得一试,我当然支持委员会的意见。不过……”

稍微顿了顿,李毅安补充道。

“委员只是提供了一个方案,而最终决定是由我来做出的!”

看似简单的一个补充,实际上是在告诉古斯塔夫和袁家骝,他们只管试验就行,即便是失败了,责任也是他个人的责任,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嗯,既然有了新的技术路径,那么采用新技术的是妥当的,当然,新技术难免会有一定的风险,你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科学嘛,有一定风险也是在所难免的,这是任何科学研究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看着他们两个人,李毅安思索片刻,说到。

“……好了,既然方案已经出来了,那就这么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