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曹操立足东郡
唐凨治下,东武与广陵,一片继续朝气勃发安定发展的面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方大地多数早已经烽火狼烟。
就在唐凨拼命发展治下的时候,公孙瓒与袁绍互相征战,全国各地又是凨云涌动,有拼命发展的,有互相攻伐的,其中正如张超一样,有些诸侯或被灭或被兼并,强者生,弱者亡。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的豫州刺史孔伷,在反董联盟解散不久后,已经病逝。袁绍想以周昕为豫州刺史,想夺取地盘,袁术引兵击退周昕,乃割踞淮南。袁绍与袁术更加不和,与刘表更加亲近。
公孙度,这个辽东王,已经打服了高句丽,似有跨海之意。而原青州人士,北海管宁、邴原、王烈避难辽东,也前往依之。
唐凨看到公孙度发展如此之快,心里面也有些波澜,看来取辽东又难上了三分,至少目前还未能拿下东莱,以阻止公孙度。
而不受中原人焦点关注的益州,唐凨却是从情报站发回的消息得知,益州牧刘焉命督义司马张鲁、别部司马张修合兵攻杀汉中(今陕西汉中东)太守苏国,断绝褒斜道(古代沟通秦岭的南北通道,首尾七百里),杀汉廷使臣,声言盗贼断路,无法与朝廷联系。
又以托辞杀州中大族王咸、李权等十余人,借此立威。不久,犍为(今四川彭山东)太守任岐与校尉贾龙起兵攻打刘焉,被杀。刘焉气势更盛,时其诸子皆在长安,献帝使其子奉车都尉刘璋回益州晓喻利害。
刘焉使其留在益州不再返回,遂割据益州,成为西南诸侯。
而这个时候,就在这些人饶有兴致的进行同室操戈这场大戏之时,有的人已经开始了四面出动,私自的结集了几十万的大众——黑山军。
而且,这些人趁东郡太守新上任,打算捏一下软硬,便突然出击,打进了东郡。
新任太守感觉自己被欺负到家了,于是悍然决定与之对战。
对战不利,于是悍然决定向求救刘岱。
刘岱听后,倒是积极,不过他认为,杀鸡焉用牛刀,对付这群泥腿子,必须用泥腿子。当然了,大多数人认为他没上场作战的胆子。于是,他想到了曹操。
这也正是曹操需要的时机,不过,对做为曾走过仕途的曹操来说,他明白这显然就是个坑,还是个火坑。
莫说自己的对手是拥有十万之众的大军,单就自己的部队而言,上场打仗就够自己喝一壶了。自己部队的这些人,新兵占了多数,不过,这没有关系,一将功成万骨枯,从来都是每个成功者必须要走的路。即使以一对二十,曹操他心里也决定要打。
对面,拥有十万之众的黑山军就是老虎,还是猛虎,但老虎也是禽兽,是禽兽就有办法。
曹操在仔细斟酌了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后,明确的认识到,若想取得胜利,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他正确的认识到,自己不是对手,但是他依然有信心。
曹操之所以有对战的信心,那是因为他看到了黑山军的软肋。
最大的软肋——携带家眷。
压死东汉一朝最后的一根稻草就是由平民张角所创的黄巾军。而他们终究失败了,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人太多——不是军人,而是军人携带的家眷。
这些人,平时就没什么事可做,只懂得遛街串巷、传言碎语,没事儿八卦一下将领如何,战事如何。而一旦自己这边出现不利的战况,便会大声疾呼:风紧,撤乎?
这正是黄巾军取得接连胜利的原因,也是他们最终失败的原因,更是历史上靠此发家致富、名留青史的那些所谓“起义家”们共同的命运。
而此时的黑山军也面临着这个问题。
敌强我弱,最好取胜的办法就是,攻击敌人薄弱的地方,只是,黑山军最薄弱的地方是哪里?
曹操仔细斟酌了半天,想出了一个计划——自己曾经用过的计划。
随即,曹操唤来了自己的部将曹仁,指使道:晚上来临,袭击敌军后方。此十字,曹仁明白,于是,那个夜晚,他将迎来自己人生军事的第一次高峰,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恶略。
在那个阴谋形成之前,他召唤了自己的心腹大将夏侯惇,并对他说了自己的计划,于是一个完美的阴谋,就此形成。
而此时的黑山军领导,白绕义无反顾的钻进了这个阴谋,他得意的笑了,他感觉自己的计划也成功了。
两个自认为聪明的敌人,自认为自己的计划成功后,开始了自以为的成功之战。
为了达到兵贵神速的效果,曹操指示夏侯惇先进攻敌人最薄弱的地方。
一个人最最薄弱的地方就是他的弱点,一支军队最薄弱的地方就是他的后方。
曹操在思索中明白,一万人马对抗十余万人,就算让他们站着不动,也够自己砍七八天的。所以,若想取胜,只能动其军心。
夏侯惇非常高兴的执行了这个任务。
夜晚,天气凝重,毫无诗歌中所言,那样的美丽。但此时的夏侯惇不需要美丽,他需要的是胜利。只要胜利就好。
于是,颍川的那一幕剧情重新上演。
当夏侯惇来到黑山军大后方,即黑山军家眷所在地的时候,发现跟自己想象的情况差不多——时不时有巡逻队来回穿梭,警惕性很高。此时,对于夏侯惇而言,这是最好的攻击时刻——即便有巡逻队,但大部分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他认定,这些人将不堪一击。然而,他终究不能发动进攻,原因很简单:曹操已经命令过了。
原来,曹操将夏侯惇召唤过去,一番耳语说的阴谋是这样的:黑山军知我前来,必会全力以赴,不会留下过多军队驻守家眷,所以,你进攻那里,取胜的机会必将大于八成。
而他之所以召唤曹仁,是在告诉他:当夏侯惇进攻开始时,你当外应,协助进行。
然后,曹操回到了自己的大本营——濮阳。
他感觉,这将是一次真正关乎自己命运的对决,他感觉,白绕这次,一定会来这里跟自己一决生死,不是他生,便是己死,一定!
天,快亮吧。
事实上,曹操的感觉是正确的,因为白绕确实不简单。
此人是从最底层的小兵干起,一路砍人,提着人头摸爬滚打出的经验,绝非普通纯粹靠关系走后门的人比得起的。
而且,就在曹操暂时离开濮阳,打算自己进攻其大后方的时候,白绕也想到了这个计策——进攻曹操的后方濮阳。
两个同时想到同样计策的将领,现在能比的不是谁的人多,而是速度——快一点,比对方更快一点,胜利的几率就会比对方多一点。
于是,白绕率领六千骑兵,不顾一切的向着濮阳进发了。
曹操彻夜未眠。
他倒不是担心自己留下的这点人手够不够,而是担心白绕不来。
夏侯惇已经准备就绪,曹仁业已埋伏妥当,只等他们之间约定的信号——火光了。这一切,曹操都知道,只是不知道白绕会不会来这里——与自己决一生死,或者活下去,创造一番声势,或者就此死去,归于永恒。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证明了曹操的担心纯属多余。
天,终于亮了起来。
望着天边渐起的鱼肚白,夏侯惇终于松了一口气,随即便开始紧张的部署。
凌晨,本就是万物开始复苏、复活的那一刻,当曹操下达军事围攻的那一刻,早已没了盎然的胜机,剩下的只是黎明之前那死一般的寂静。
当夏侯惇逼近黑山军后方的时候,却莫名的发现,留守后方的巡逻队早已不见,只剩下了几个老弱病残。
这些人本就不是为了玩命参加起义军的,但凡有口饭吃,没人愿意干这种随时丢命的活计。
所以,这些人本能的放下了自己的武器,并为自己的敌人——夏侯惇指明了自己人的去向——家眷帐房。
这些起义军,大都有家室,也大都是青壮力,正值燥火难耐的年纪,哪里顾得及巡逻?
这也正中了夏侯惇的下怀。
于是,夏侯惇几乎在没遇到任何反抗的情况下,将黑山军家眷全部俘虏,却没有杀掉,因为曹操命令他,这些人留着有用。
而黑山军将领,白绕等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当他决定进攻濮阳的时候,已经慢了曹操一拍。不过没关系,现在追去还有胜利的可能。
只是,这种可能在一座桥前面,彻底变成了绝望。
说来,这还得怨白绕自己。
本身,这座桥就是在白绕自己的地盘之内,就在那天晚上,曹操挥军回濮阳的时候,遇到了这座桥。
也就是说,这座桥是通往濮阳的唯一通道。曹操自然察觉到了此处的关键所在,于是命人烧掉这座木桥——当然是在黑山军过了大半的情况下,并同时指示部将,堵住未过河的黑山军。
这个执行命令的人,也是位猛人——夏侯渊。
而当白绕率军走到这里的时候,也明显的感觉到了这座桥的关键性,为了彻底断绝曹操可能有援军的意外情况发生,他也决定烧掉这座桥。
只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正当白绕兴致勃勃的期待胜利的时候,对岸忽然出现了一彪人马,这正是夏侯渊率领的部队。
一时间,火箭、士兵、马匹纵横交错,战势乱得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
白绕军楞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直接冲了过去,打算鱼死网破。
有时候,鱼死是可能的,网破就别想了。
正当这些人走在(马匹欲火不前)木桥的正中时,由于木桥年久失修外加明火起燃,禁不起这些人的踩踏,于是,整座木桥忽然坍塌。
桥上,都是黑山军的部队。
不过万幸的是,主将白绕率领一小撮部队还是冲了过去。
不过,“万幸”这个主语,是相对于曹操来说的。
当白绕成功跨过早已倒塌的木桥时,还未来得及感谢上帝,便见到了上帝。
送他去见上帝的人,名字叫做曹洪。
河岸的另一边,夏侯渊也在积极的杀人,只是,自己怎么都杀不到人,因为,当这些人看到自己的主将被杀掉的那一刻,自信早已跑调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来自后方的声音——家属的声音。
夏侯惇驱赶的黑山军家眷及时的赶到了。
全部黑山军举手投降。
夏侯惇圆满完成了颍川之计2。0版,只是,曹操在那一头的战斗还在继续。
实事求是的讲,白绕并不愧对自己那些年的底层生活,他的战斗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发挥出了超长水平。
据说,野兽在被困到牢笼的时候,总会向往自由,于是,便会发出比平时暴烈几倍的怒吼,来展现自己的愤怒。
兽且如此,人呢?
白绕在越过木桥的那一刻,尚且存有一丝侥幸,他认为,凭着自己精挑细选的这些勇士们,足以对抗甚至杀掉曹操,来缓解此时的危境。
想法不错,于是,事实甩了他一个大嘴巴子,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曹洪早已准备妥当。
当他看到白绕跃马过桥的那一刻,他看到的是军功跃马冲进了自己的怀抱。
士兵们也没闲着,看到白绕后,蜂拥而上,最后被曹洪捡了便宜,斩了白绕的首级。
白绕,以其军智足以低挡一面,奈何,站错了队,跟错了人,生于乱世,死于乱世,惜乎。下辈子,做个眼明的人吧。
得胜而归的曹操,自此真正建立了自己的威名,而且,曹操也做了一个义举。
那些被俘虏的黑山军家眷,一个不留,全部放走。
当然了,在他曹操大人的心目中,“义”这个字跟个屁似的,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别人看。
要知道,虽然此时的曹操以一万弱旅对抗十万大军,胜利的几乎近乎奇迹,但是,他依然是个太监的孙子。说这些话的人,就是曹操展现义举讨好的人——士族。
你要相信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原因何种朝代,公平这个词,始终出现在理想社会中。与现实无关,与理想有染。
所以,为了让自己在军事上存在竞争中原这头肥鹿的资格,他义无反顾的答应了刘岱的安排。而为了在政治上存有竞争优势,他必须做一些让自己看起来形象高大的面子工程。
放走俘虏,便是最好的做法。
要知道,杀降实在是在普通不过的一件事,跟平常人家杀鸡宰羊一样一样的,尤其对于那些朝廷口中的“逆贼”。
可是,曹操在追忆往昔那些英雄人物的同时,结合现身实际,做出了这一并不普通的事情。
总之来说,曹操兄这一做法,深得士族人士的认可,因为,这些人本就是披着道德外衣的衣冠禽兽,纵骗世人,横懵权贵,以孔老二的著作为自己人生的指导思想,并且深彻贯实。
曹操当然明白,所以当然要这样做,一本万利的生意,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遇到的。
确是一本万利,既收了民心,也得到了地盘。
胜利后,刘岱字数高兴的对曹操感恩戴德,而兖州四下也对曹操敬仰万分,就连远在千里之外的盟主袁绍听得这个消息后,也在谋士的建议下,赶紧上表朝廷,封曹操为东郡太守。
曹操,曹孟德,开始了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