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讲座

“在你的电影里,我们总能绚丽的视觉奇观,震撼的大场面,也能看到人类最基本最美好的品质。

勇气,毅力,善良,坚定等等。

有人说电影就是导演思想的化身,你是如何看待你的成功的?”

比起国师张,一直以文化人自居的鸽子陈提问还是有些水平的,不过小吉伯特的回答出乎大家的意料。

一般这个时候其他导演都会扯一些梦想,坚持,努力之类的,总之就是灌鸡汤。

不过小吉伯特和别人不一样,他讲市场:“我认为是市场的进步。”

“哦?”国师张好奇追问道:“为什么这样说?”

对啊,为什么这样说?

郭凡看过几个所谓的成功大师的演讲,人家都大谈梦想与坚持,怎么到你这不按套路出牌?

小吉伯特接着回答道:“我认为是技术的进步,和院线的发展。比如《加勒比海盗》,那个月光下变成骷髅的镜头,还有《黑客帝国》里的子弹时间。

不知道你们看过没有?”

台下观众当然看过,于是都回答道:“看过看过……”

一个影迷大喊道:“我看过三四遍《黑客帝国》……”

“哈哈哈,”小吉伯特听到这句话哈哈一笑,表示感谢:“谢谢你,那么喜欢我的电影。”

他看着台下观众说道:“这就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绝佳视觉体验,通常我们会说故事会是电影的根本。

但故事人人都会讲如何把讲述的故事表现出来,技术就显得极为重要。”

台下的郭凡若有所思,不过他对于小吉伯特的观点有一点不认同:“我认为故事还是比技术重要。

因为技术发展是整个电影行业的事情,但故事是很私人的,除了小吉伯特本人,我想不出谁能写出《黑客帝国》这样精妙的故事。”

刘骥佩服自己的同学::“没想到,老郭,你还有这样的见解,佩服。”

郭凡比了一个嘘的手势:“继续听小吉伯特导演说。”

台上小吉伯特还在继续说道:“还有院线的发展,在十多年前,一部商业片首映能获取三千家电影院开画,都是一个不错的数据了。

但如今,一部潜力出众的商业片能轻轻松松的在四千多家电影院首映。

院线的增加和银幕数量的增长,是一部影片实现票房增加的基本条件之一。

虽然如今电视,网络,乃至dvd都在快速的发展,但院线观影体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无法被取代。

像《黑客帝国》,《魔戒》三部曲,《加勒比海盗》这样的影片,在用大银幕观看和用小荧幕看,完全是两种感觉。”

还从来没有人从技术,从院线给大家剖析电影与市场的关系。

受到新浪潮电影运动的影响,这些参加讲座的电影业从业者听了太多其他导演关于梦想,关于艺术的话题。

如今小吉伯特这别具一格,从现实角度出发,从市场和技术发展的关系来解释电影业的发展。

当然,他很少提及自己的才华方面,用他的话来说,市场和技术的进步是关键,在此基础之上才是实现自身才华的时候。

之后小吉伯特和国师张,鸽子陈聊了很多,从好莱坞聊到欧洲电影,再聊到如今走下坡路的港片,还有内地电影市场。

小吉伯特在讲座上提出一个很明确的观点:“我认为,华语电影的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看到很多人眼神里有怀疑,但你们应该要自信。

好莱坞在全世界流行是因为依托强大的把本土市场,做到了在北美流行就等于在全世界流行。

华语电影的未来就是等着本土市场的成本,这样就会有一个稳定的基本盘。

哪怕不能在全世界流行,光靠本土市场,华语电影的发展也会非常非常的快。

我相信,再过十多年,华语电影市场就会迎来一个大爆发。

如今一部电影破亿都很困难,但在将来票房破亿甚至破十亿都不是什么难事。”

这时候主持人就发出疑问了:“如果按伱所说,那未来华语电影的方向该如何走呢?”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这要靠你们自己探索。”小吉伯特表示自己不知道。

实际上他知道,后来华语电影一段时间走了弯路。院线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观众,也催生了很多烂片。

有烂片正常,但烂片成为主流就不太正常了。

不过这话他不能说,毕竟他还要依靠这些中国电影人挣钱。

他们不拍烂片,怎么能凸显我的厉害?

其实未来好莱坞也几乎一样烂掉了,老一套模式逐渐被厌烦而新玩的那一套正确模式普通观众又不买账。

虽然看着票房数据都不错,繁花似锦一般,实则烈火烹油,进入了彻底的摆烂期。

也不知道,到那时候,小吉伯特还能玩什么来吸引影迷的注意力,

讲座的最后,是互动时间,让现场观众提问,主持人让小吉伯特点观众互动。小吉伯特就随手点了一个,点到了郭凡。

郭凡很激动:“小吉伯特导演,我是你的忠实影迷。”

“啊哈,我记得你。”小吉伯特看着郭凡笑道。

郭凡一愣:“您还记得我?”

“当然,”小吉伯特笑道:“我去北电讲课的时候,你就提问过,你的气泡音让我记忆深刻,所以我还记得你。”

郭凡这下子惊喜了,而其他观众看向他的目光都不一般了,那当中有羡慕嫉妒的感觉。

心想:这小子何德何能?居然被小吉伯特导演记那么久。

郭凡压下自己激动的心情,继续提问道:“从你从影以来,几乎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来制作电影,你是如何保持旺盛的创作精力?”

小吉伯特想了想道:“很简单,因为拍电影是我的兴趣所在,我喜欢制作电影的环节,和我的团队一起。

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各种奇思妙想,思维的碰撞,让我觉得很兴奋。”

人话来说,就是拍电影上瘾。

听着一年一部电影,好像也不是很快的样子,要知道据说以前港片可是一个星期就能拍一部电影。

但这样的速度结果就是港片的没落,虽然不是主要原因,但不尊重电影制作的客观逻辑导致港片再难以出现精品电影。

前世网络里那些,两三个月就是一部电影,而且都是大投资大制作电影,放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电影制作不是制片人或者导演拍拍脑门说:“我们去拍电影吧……”

这样轻松简单,就能去拍摄的。

它必须遵循电影制作的客观逻辑,有一个配合默契的团队,完善的前期筹备,合适的演员人选,一个出色的剧本。

加上优秀的制片人和导演,无数行业人才汇聚大家辛苦工作很久很久,才能生产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大片。

如果都玩小成本制作,小吉伯特都能做到两个月拍一部,但问题是《魔戒》三部曲单独一部拉出来,谁敢说两三个月就能拍完?

很多烂片,就是因为不尊重电影制作的客观逻辑而产生的。

可能剧本是好的,但就是因为赶工导致没筹备好,没拍摄好,于是导致影片烂尾。

这场讲座最后在观众互动后圆满结束,对中国电影人来说这次讲座只要认真听讲,收获还是蛮大的。

虽然小吉伯特讲的很多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电影人,但最起码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启发和思考,这就足够了。

第二天,就来到小吉伯特安排的测验环节了。

说是选五十人进入《符咒之谜》剧组学习,但实际上要多少看小吉伯特的心情决定。

而这次测验的资格,就关系到这些人能否被小吉伯特挑中。

刘骥走的是导员那边的关系,而郭凡这边,刘骥给他走了走社会的路子,弄到了这次参加检验的资格。

这次参加测验的人,一共有三百多人,分成几间大教室,借用尚海戏剧学院的场地来考试。

按照想象中的样子就和艺考一样,考验各种艺术才能呗!

但到了现场,郭凡和刘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到了现场报名填表后,两人被分到不同的考场,然后被发了试卷,限时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把这张试卷答完。

试卷当然不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这种这么lo的问题。而是一些概念性的问题,需要考生思考,论述出来。

比如郭凡就看到了论新浪潮电影运动对欧洲电影的影响,还有华语电影是否有科幻电影的生存空间,以及技术进步在电影业的发展与应用……

从思想到技术应用方面,应有尽有。

而考卷的最后,则是一个相当抽象的问题:请你想象二十年后的中国电影市场,描述出来,并给出具体推论。

这些考题都是小吉伯特此前在北美,和自己的团队心腹讨论过后,给这些中国学员出的。

他要的不是一套标准答案,因为做题谁都会做。

他只是想通过这次测验,从而了解这些考生具体的想法,什么样的人,从而去挑选合适的人选。

郭凡咬着笔头想了很久,然后在考卷上刷刷刷写下自己的答案。

他知道标准答案应该是什么样的,但他决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