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盟友

像蒋家这么大的海商不可能默默无闻,只要向南唐的商人打探一下就知道这个蒋文斌是不是真有其人了。

筹集这么大一笔钱款同物资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所以双方将交易的日期定在了三十天之后。

此时李从嘉回府之后,就让人去采购各种酿酒的原材料去了。

毕竟那批古玩是一锤子买卖,他还是要找一条长久的生财之道。

黄酒的酿造工艺是黄酒的核心和灵魂。

这个时代的工艺肯定不如后世那么成熟,自己爷爷当初可是按照古法酿制的,比这好的多。

传统的黄酒酿造工艺包括许多步骤。

首先是原料选择与处理。

黄酒的原料多样,如稻米、黍米、小米、玉米、小麦等。

此时南方最好的黄酒基本都选用糯米,所以李从嘉特的挑选了越州产的糯米作为主要原料。

在酿造前,这些原料需要进行充分的浸泡、蒸煮和晾晒等处理,以提高糖化发酵的效率。

接下来是糖化发酵。

将处理好的原料与酵母、酒曲等糖化发酵剂混合,促进糖分转化酒精的过程。

这一步骤是黄酒酿造的关键,决定了酒的风味和酒精度。

所以酒曲的调配十分重要,李从嘉先将糯米同麦麸混合,再放入酒窖内发酵,形成了独特的酒曲。

然后是浸米。

将米类原料浸泡在水中,促进淀粉的水解,为糖化发酵做准备。

浸米过程一定要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以避免原料变质和蚊虫干扰。

接下来是蒸饭。

将浸泡好的米蒸煮,使淀粉吸热糊化,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和淀粉酶的作用。

做完这一些就可以落缸发酵。

在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将糖分转化为酒精,并产生多种风味物质。

当然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搅拌,以调节发酵温度和供氧,保证发酵活力。

主发酵过程结束后,将发酵转为后发酵阶段,进一步提高酒质。

最后是煎酒,通过灭菌处理,提高黄酒的生物稳定性,改善酒质。

然后再过滤掉杂质,就可以呈现出比较清澈的黄酒了。

这一套流程下来其实原本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毕竟发酵的时间越长口感更佳。

不过为了赶时间,李从嘉只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酿制。

他自己小酌了一下,虽然比不上当初爷爷酿造的,但比这金陵春实在是强上太多了。

这个时代的人都没喝过啥高品质的黄酒,这些速成品足够应付市场需求了。

他将这酒命名为金陵淳。

于是李从嘉让裴厚德带着一坛金陵淳,到醉仙居找到孙掌柜。

精明的孙掌柜随即发现其中的巨大商机。

表示愿意出高价购买金陵淳。

李从嘉现在可不缺钱,他提出要用金陵淳入股醉仙楼,双方一同合作赚钱。

李从嘉也是看中了醉仙楼的潜质,在这乱世之中,情报很重要。

而酒肆无疑是最好的收集情报场所。

有了金陵淳的加持,醉仙楼一定可以迅速发展,而他便可以利用醉仙楼去杭州、成都、汴梁、太原等地开设分店,并利用这些酒肆收集情报。

李从嘉开出的条件是,他可以用成本价向醉仙楼提供金陵淳,并且保证这酒专供。

不过他要占优醉仙楼五成的利润,酒肆可以继续交由孙掌柜经营,但他会派人一同参与管理。

孙掌柜说道:“这金陵淳虽然是暴利,但酒楼5成的利润肯定是不行的。郡公只是按成本卖给自己酒竟然要拿走一半的收益,东家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对此李从嘉也是早有准备。

这个时代烹饪的方式主要是蒸和煮,要么就是烤。

虽然炒菜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但是并没有普及。

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是这时的铁锅比较笨重不适合翻炒,于是李从嘉设计出了带木质手柄的炒锅。

二是这时花生并没有传入,植物油主要是芝麻、蓖麻、大豆这些;不过由于压榨技术很落后,导致植物油的成本很高。

作为后世之人,李从嘉提出了用油菜籽榨油,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出油率。

除了炒锅同菜籽油,李从嘉还提供了许多炒菜的菜谱。

滑蛋牛肉、清炒虾仁、响油鳝丝等等炒菜,把孙掌柜吃的赞不绝口。

尤其是那个金陵烤鸭,这种片皮鸭的吃法堪称一绝。

李从嘉表示他手里的菜谱还有许多,可以定期给醉仙楼翻花样。

有了炒菜同金陵淳,醉仙楼想不发财也难。

醉仙楼的幕后的东家很快就同意了同李从嘉一同合作经营酒肆,利润双方均分。

李从嘉早就听闻醉仙楼的后台老板不简单,于是提出必须要对方同自己见上一面后才能合作。

这点他是必须要确认的,如果醉仙楼幕后的老板要是皇太弟李景遂,那他恐怕打死也不会合作。

原本李从嘉以为醉仙居幕后的老板一定是金陵的地头蛇,没想到居然是韩熙载。

韩熙载原本是出身南阳韩氏。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中进士,因其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南奔杨吴,出为外州从事。

南唐李昪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

李璟嗣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后因南唐党争被冯延巳、宋齐丘等人排挤,外调出任和州司马。

别看他现在官职不高,却是南唐“北方官员”中的代表人物,还是有很大影响力的。

如果能够争取到他的支持,那么自己将来在朝堂上也就有了一定话语权。

其实韩熙载也关注到了李从嘉,这位向来不参与政务的六皇子,近期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

先是主动在朝堂上为李弘冀开脱,又以雷霆手段掌控了羽林卫。

引起了不少大臣的关注,其中就包括韩熙载。

韩熙载有醉仙楼替自己收集情报,当然知道李从嘉在市面上出售钟爱的收藏。

他知道李从嘉所图不小。

这让原本支持立皇长子李弘冀的他又多了一个选择。

虽然目前来看,这位六皇子无论是声望还是资历都无法同李弘冀相提并论。

但是李弘冀有着嗜杀的性格缺陷,为李璟以及众多大臣所不喜。

李从嘉不仅天生异相,又深得陛下的喜爱。

原本以为他是擅长吟风弄月,却不想其本人藏的这么深。

单从迅速掌控羽林卫这件事上就足以证明其能力。

如今他们又有了商业上的合作,他没有理由不支持李从嘉。

这时李从嘉说道:“从嘉在朝堂上势单力孤,还望韩司马多多支持!”

韩熙载抱拳说道:“我与郡公是合作伙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互扶持是应当的,只是韩某如今被排挤在朝堂之外,能力有限啊!”

李从嘉则笑着说道:“本次父皇招韩司马进京可是为了铁钱之事?”

韩熙载略微有些吃惊,看来六皇子在宫中也有耳目,上午陛下才对自己说的,如今他已然知晓!

他说道:“南楚劣质铁钱泛滥,我大唐甚是棘手。若是继续沿用铁钱,那么南楚的劣质铁钱很可能流入大唐境内。”

“可若想在南楚推行铜钱,我大唐又没有足够的铜矿铸造新钱。”

中国历来缺铜,尤其是此时云南不在掌控之中,中原王朝的同资源相当匮乏。

别说是“十国”这些地方政权,就连后周这样的中原王朝同样缺铜,不然历史上周世宗就不会“灭佛”,用佛像来铸钱币了。

南楚境内流通的铁钱,虽然他国不认,但并不影响他们到南楚做生意。

因为南楚的物价便宜,所以依然吸引了不少商人,铁钱虽然在南楚之外无法使用,但南楚境内还是可以自由使用的。

于是这些商人就将赚到的铁钱全部在南楚境内换成商品,一样促进了南楚的商业发展。

就好比今天的印度的“流氓经济政策”。

“印度赚钱印度花”,休想将资金带出印度。

李从嘉目前在宫中并没有啥耳目,这不过是他的“上帝视角”罢了。

于是他笑着说道:“这有何难,池州境内的凤凰山一带有大量优质铜矿,能解我大唐的困境否?”

安徽的铜陵可是有大量的优质铜矿,虽然目前那里也有铜矿,不过都是一些小型的露天矿。

李从嘉记得凤凰山一带的铜矿是1984年才发现的。

更难能可贵的,这里距离金陵很近,运输铜的成本又降低了许多,铜陵的铜矿相较于偏远地区价值就更高了。

韩熙载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郡公此言当真?”

李从嘉说道:“这是一个修仙的方士无意中发现的,千真万确。”

韩熙载激动的说道:“郡公对韩某恩同再造,若是韩某能够回到朝廷,定然同郡公共同进退!”

于是二人击掌为誓,结成同盟。

感谢各位书友的月票、推荐票、收藏、评论、打赏、追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