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满场皆唱曾骅的歌

周绍先马上应道:“小曾同志,你请说。”

“全国各界人民庆祝三十周年国庆文艺汇演,是举国同庆的大事,我建议由北影厂派出精干摄影团队,先期介入,然后全程摄影,加以剪辑,制作成一部精彩的纪录电影,全国发行。”

周绍先愣了一下,“纪录片?中样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他们难道不会去全程拍摄?”

王洋连忙说道:“中样新影厂注重于重大题材,还有地理风光、民族风俗等题材,像这种文艺汇演,比如《东方红》电影,也是由我们北影厂牵头,拉着他们一起摄制的。”

周绍先一拍大腿,“好,小曾提醒得好。三十周年国庆文艺汇演,是我们新时代的第一个重大节庆,意义深远,能够拍摄成电影,全国发行,是件大好事!

对,向海外华人宣传,展示祖国新时代风采,也有很好的帮助!我会向上级汇报!”

此时的电影,观众比电视多,影响力也比电视要大。尤其是广大农村,到八十年代末,电视的影响力还是打不过电影。

王洋瞥了一眼曾骅。

好小子,还记得我们北影厂,没白培养你!

曾骅憨厚地一笑。

人脉资源,就是这么一点一滴地积攒的。

人情,你平时不多存些,到用时方恨少啊!

出了办公楼,迎面撞到追过来的王向东和赵丰收。

曾骅又被抓住了。

1979年9月30日下午五点多,大会堂前的广场,数千人有序地排成了多条队伍。参加三十周年国庆文艺汇演的观众们,拿着各自单位发放的门票,安静等待入场。

除了普通穿着的男女老少,还有穿绿军装的军人,蓝色警服的警察,不过他们的服饰,跟海军服装很像。

中间还有穿着各种民族服饰的少族民族代表,操着各地口音的农民和工人代表,喜气洋洋地排着队,鱼贯入场。

赵丰收和于阿姨,还有王向东和于海燕,早早地就站在队伍里面。

“果果跟着爷爷奶奶?”于阿姨问了一句。

王果果是王向东和于海燕的儿子,两人的爱情果实,所以王向东取名叫王果果,今天五岁。

“是的,放在我爸妈那边了。”王向东答道。

“也好,安安心心看演出。”

“老赵,于姐!”有人在旁边一队打着招呼。

赵丰收和于阿姨一转头,看到杨婕和她的丈夫王仲秋。

“啊呀,小杨小王也来看演出啊。”于阿姨高兴坏了,这两位可是他家的老熟人,“你们是哪一排什么座?”

“12排6,7座。”

“啊呀,我们也是12排,多少座来着,老赵。”

“8,9,10,11座。”赵丰收笑眯眯地答道,“刚好在一起。”

“那太好了,待会我们坐一块。”

“好。”

王向东和于海燕这才插得上嘴:“杨阿姨好,王叔叔好。”

王叔叔叫得有点不自在。这位比杨婕小十四岁,年纪比王向东和于海燕大不了两岁。

大家顺着过道走到12排,找到了座位,于阿姨把杨婕拉到7号座上,“你坐这里,小王坐那边,没意见。”

“于姐,我没意见。”王仲秋笑着答道。

“好了,好了,赶紧都坐下。”

赵丰收在9号座坐下,王向东和于海燕在10和11号座坐下。

“听说老赵和老吴搞了首歌伴舞,彩排时都轰动了。”杨婕笑眯眯地问道。

于阿姨笑开了花,嘴里却十分谦虚道:“哪数得到他的功劳,就是卖了张老脸,请来了高人。”

“高人,北影厂那位曾骅同志?”

“对。他跟我家向东是老熟人,托了向东去他那里求来了那首歌,老赵脑子一拍,搞了个大型歌舞剧,排练的时候,被人说得四不像。

然后还是我催着老赵,又去找了曾骅同志,改成了女声独唱和歌伴舞,啊呀,杨婕啊,我跟你说,改得那叫一个好,我眼泪浅,看着止不住地流泪。

不愧是著名诗人,脑子的东西,就是比我们这些凡人有艺术感。一指点,焕然一新。”

杨婕一脸惊喜:“听于姐这么一说,我恨不得马上就看到。”

“不急,排在第三个。”于阿姨自豪地说道,“彩排的时候,文宣部的领导们当场拍板,这么好的节目,必须放到前面。”

王仲秋探过头来,“于姐,听说今天演出有首压轴歌曲,也是曾骅同志创作的?”

“对,最后一曲,《我的中国心》,港奥办重点推荐,特意从南港请了一位爱国男青年,为大家演唱。彩排时,文宣部的领导又一拍板,必须压轴演出。”

杨婕摇了摇头:“都说北影厂老王挖到了宝贝,多才多艺,没有他不会的。这么重大的演出,一个人上了两個节目,确实厉害。”

很快时间就到了,汇演开始。

男女主持人激情昂扬地朗诵了一段赞美诗,然后引出第一个节目。

中样歌舞团、中样乐团等七八个单位的大合唱《歌唱祖国》。

第二个节目是中样直属机关的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

第三个节目就是海正文工团苏明明独唱,总正文工团歌舞团伴舞的《军港之夜》。

悠扬的前奏响起,一身海军女兵装的苏明明站在前台偏左边一点,一道光打下,正好一个光圈圈住她。

一道光投到舞台的背景上,展现出海边景色,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孩子,沿着海岸边走过,指着海天一色的背景板指指点点,中间还能听到海浪和海鸥的声音。

然后一个转场,孩子长大,穿上了海军水兵服,变老的母亲送他登上了军舰,然后整个伴舞一分为二。

母亲在这边,儿子和战友那边。

母亲在灯下读信,在给儿子织鞋垫。

儿子和战友们在海浪中搏斗,然后军舰回港,旋律变得平缓,背影骤然变暗,只剩下母亲的背影,以及儿子和战友们的背影投在背景板上。

苏明明深情地唱了起来:“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母亲的人影在眺望远方,儿子和战友们的背影站在军舰上,眺望祖国和母亲的方向...

听到动情处,于阿姨等眼泪浅的人,忍不住搽拭着眼泪。

歌曲结束,哗哗地掌声响起,无比地热烈,如同旋风一般,在大会堂上空刮过。

杨婕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对于阿姨说道:“写的真好。曾骅不愧是时代诗人,连歌曲都写得如此的有诗意,如此的深情。太好了,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军旅歌曲。”

于阿姨笑得合不拢嘴,右手肘碰了碰老伴,赵丰收还是一脸严肃,嘴角的笑意却连金箍棒都压不住。

到了众人期盼的压轴歌曲。

一位穿着西装,留着长发,带着金丝边眼镜的男青年走上舞台,一看就知道是港奥台同胞。

他就是曾骅伯父厂里唱歌仅次于曾骅的男技术员张铭瑞。

旋律一响起,全会堂的人都起了鸡皮疙瘩。

张铭瑞拿着话筒,毫不怯场地跟着旋律唱了起来:“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这一句高潮部分听到大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等到张铭瑞第二次唱这一段时,台下数千观众,忍不住站起来,跟着齐声高歌起来!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担任现场拍摄总指挥的王洋兴奋对摄影师说道:“二号机扫观众们的脸,对,把他们脸上的激动和泪水,都拍出来。

这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情绪,一定要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