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六 滋养阴山
请走了张洪,把小鬼差也赶去休息,崔珏在阴律司呆坐了一会儿,起身出门,来到了阴山脚下。
上一次他通往地心的路是从地狱开辟的,这次他不敢再求各殿阎王。多事之秋,他生怕给他们惹麻烦了。
尤其蒋歆,已经在人间露过一次面了,应该早就被天庭盯上了。
此时一个浑厚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府君已经回到地府,怎得不去各殿坐坐?”
崔珏回头,看见了包拯。
虽然包拯已经身为地府神官,时间流逝对他没有作用,他再也没有任何感觉。可是,眼前的包拯眼中依然透露出明显的疲惫,皮相似乎苍老了许多。
崔珏苦笑道:“包相爷,这段时间辛苦了!支撑地府着实有些为难,不过天庭好在念您清名,不敢对您下手……”
包拯叹了一口气,露出一丝勉强的微笑,“府君,看得通透。天庭中的各位仙官大概也是知我在人间的经历,所以不忍心难为我这个老头子,竟然保我全身至今。我只是想不通,三界才过了几天好日子,为什么又要挑起事端?难道他们真的愿意看见人间生灵涂炭?再说,天庭的各位仙官、天将、神兵,大多也与人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不怕自己所在乎的人受到牵连,也毁于这场纷争之中吗?”
崔珏想了想,“包相爷,有所不知。此次我在人间受罚,倒是发现了些许特别的事情,愿与包相爷絮叨絮叨。”
包拯听到他如此说,笑的真诚了些,“府君到人间历练数年,倒是更接地气了,说话间也透着几分俏皮,看来人间还是值得眷恋的。”
崔珏微微一笑,“虽然我这几年接触到帝王将相,看见了人心险恶,可是也见到了人情冷暖,总归还是有几分真情在的。我在人间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包相爷可知道是谁?”
包拯疑惑:“谁?我这段时一直留在地府,不为曾去往其他地方,生怕那张洪再惹出什么事端,扰乱了地府的秩序,所以对人间的事情真的不甚了解。”
崔珏告诉他:“我在人间看见了申公豹!我不但看见了申公豹,而且知道他再次施展换魂之术,竟然换了一对凡人父子的魂魄。更离奇的是,他竟然用凡人的骸骨制成了魔家四兄弟的法器,交给那位好战的帝王!”
包拯听到这里,原本黝黑的脸庞变得煞白,“怎会如此?魔家四兄弟的法器乃受西方教的佛祖加持,是断断不可能流到人间!怎得会让申公豹得到制作方法?再者,他制作法器交给帝王,难不成是铁了心要引发人间大乱?”
崔珏沉重地点了点头,“的确如此!只是由于我们的介入,他没有制成混元伞,可是他却于心不甘,却仍想要再寻找同样八字的女子去做成法器。你可知那女子的八字有何诀窍?”
包拯听到这里,再回想起崔珏上次回到地府之时的表现,瞬间明白了,“莫非还是那个与泰媪八字相同的女子,也就是魏徴妻子的转世?!”
“没错!而此时地府将魏徴幽闭于林谷,而且是张洪拿着玉帝令牌执行,地府其他神官也无法改变此状——这件事不得不令人生起疑窦,地府神官与凡间帝王是否有所勾连?为什么申公豹的每一步与地府的发生的事都配合得如此之好?”崔珏说出自己心中的隐忧。
包拯听到这里,也终于明白了事情何其严重。“那次你还是凡人之躯,地府除了魏徴以外,也无人支援,你是怎得逃脱那场劫难?”
崔珏如实地告诉他:“因为蒋侯在此时如神兵天降,就我们于危厄之时;后来他又悄然离去了,应该是又回到原地受罚。”
包拯叹了一口气,“蒋侯受罚之事,我也有所耳闻。当日,在地府闹得也算是沸沸扬扬。可是他受罚之地到底在何处,竟无人知晓!看来,天庭对于地府亦是大不满,可惜酆都大帝正在关键时期,现在也不可与天庭撕破脸皮,只能委屈你们这些后生晚辈了……”
崔珏微微一笑,“倒也不觉委屈,只是不能对三界异动坐视不理,总想尽自己一份薄力,”
包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阴山依然绿木葱葱,泉水淙淙,似乎平静得可怕,
可谁又能想到,阴山的土壤就是用地府魂魄的灵气去供养,所以这里才如此枝繁叶茂;而阴山的枝叶繁茂也证实了有许多魂魄困在这里,无法进入轮回。他们在地府的是间越久,魂魄的灵力便会越弱,迟早有一天就会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地府之中,从此再也没有进入轮回的机会。这样的消失,甚至都不如魂飞魄散那般壮丽。
此时,原本伺候笔墨的小鬼差匆匆跑了过来,“府君,我刚才去阴律司找您,您却不在,没想到您竟在这里。”他看见包拯,赶忙又行了一礼,“包相爷,恕小的唐突!刚才鬼王差我给府君送来一封信件,说是来自于人间,通过城隍庙传递过来,想来是有什么急事……”
崔珏听到这里,一把夺过小鬼差手里的信件,打开一看,果然是唐渊的笔迹。
崔珏本以为是九霄遇到了什么风险,却没想到内容上竟然写着——齐赟找到了一个八字语上观兰颇为契合的的女子。而这女子虽然年龄大了些,可是阴阳五行竟与上官兰的八字如镜像一般。这件事让齐赟大喜,并且让申公豹迅速找到那名女子,他要将那女子纳进后宫!
崔珏看完这些内容,便把信件交给了包拯,“包相爷,请看!”
包拯匆匆看完,一时激愤,“申公豹擅自脱离北海眼,竟然敢大摇大摆地在人间行走,真当天庭的众神已经死绝了吗?还有那东海龙王,为什么不看好这个宵小之辈?”
崔珏叹了一口气。东海龙王一向是玉帝的不二之臣,所做之事定有人指使,包拯如此一问,定然剑指玉帝。
他赶忙换了一个话题,“为什么京城的城隍君迟迟不能补齐?七十二路城隍君中,京城的城隍君最是不能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