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相与内阁

信心?

朱标当然没有。

他在大本堂学习了诸多课程,里面自然也包括了唐宋元等各朝各代的历史。

宰相和皇权的斗争始终贯穿其中。

主弱,宰相祸乱朝纲的事例比比皆是。

“但是父皇,相位一空,这朝政也难以为继啊!”朱标并非不知道相位的缺陷,只是现在的他,根本无法想象无相统领文官,这个朝政该如何运转而已。

朱标可不是什么空有头衔的太子,他从明初起就已经实打实地参与朝事。

神州何其大,政务何其多,就每天那些折子,如果没有宰相分担政务,自己加朱元璋两个人,怕是批到三更半夜都批不完。

别把自己给累死了啊。

所以朱标才会如此激动,而且他自幼读的那些书,已经明确描述过了,再雄才大略的皇帝,如那些缔造汉唐盛世的圣主,依旧是需要宰相去辅助自己的。

对朱标来讲,皇帝,宰相,就是客观的存在,怎能说没就没呢。

朱元璋等朱标说完,多少还是有点失望,自己已经反复说想要废相了,朱标还是认为自己没有法子解决。

看来他读得书多,但是也会被那些书本所限制啊。

真是读万本书,不如那朱安宁行万里路了。

“宰相之位,我这边已经寻得妙计去替代了。”

“什么?!”朱标看出了他的父皇,多少有点失落的样子,但是他已经来不及思索这其中的意味,他现在震惊的是,朱元璋居然想到了法子去替代宰相这一职位?

“父皇,这可不是小事,是如赵宋那般权力分散?这绝不可取!”他顾不得朱元璋是他老爹,急躁了起来,语气也不再那么委婉,他只怕他老爹一时激动,会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

“我有说要分权么?”

朱元璋瞥了一眼自己的好大儿。

“没有……”

朱标顿了顿,又想继续说些什么。

只是,这次是朱元璋先开了腔。

不需要权力制衡,也不需要过度分权的内阁制,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朱元璋坐在那儿,一字一句地解释给了朱标听。

而我们的懿德太子,越听,表情就越丰富。

由最开始的老爹你讲,我就是听听而已。

到,有点意思。

再到后面的,沉思,而后大喜。

“这……这……父皇,你这想法……”朱标结结巴巴,僵在了那里,只觉得这等妙法,真是天纵奇才啊!

“这可不是我想出来的。”朱元璋笑了笑,并没有想出风头的意思,不是他想的就不是他想的,他朱元璋想不出来,但是能想出来的人可以为他所用,这就够了!这就是老朱的想法。

“不是父皇?!”

朱标呆愣在了那里。

而此时,刘伯温恰好来到了门外。

他轻咳了一声,让朱元璋注意到了自己的到来。

与此同时,他也注意到到了,陪侍们都已经被屏退,殿内只有朱标在。

那不必说,肯定是中午的那件事了。

“诚意伯,进来吧。”朱元璋暂时没有理会还在那里消化内阁制的朱标,而是示意了下刘伯温。

“臣见过上位,见过太子殿下。”刘伯温规规矩矩地作了个揖,然后才把手中的东西呈现出来:“陛下,关于内阁制的奏折,臣已经拟定得差不多了,但是其中的细则,臣觉得应该要让陛下来定夺。”

朱标就等于是大明的副皇帝,这事,本来就是他该知道的。

所以刘伯温并没有因为朱标在场就不敢言语。

还愣在那里的朱标终于有了点反应。

他看见刘伯温手里的奏折,眼里全是震撼。

“是青田先生的妙计?!”他折服地拜了拜,深吸了一口气:“能有青田先生辅佐我父子,真是大明之幸,这等天纵奇才的妙计,不愧是青田先生!”

朱标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然后,他等来的是,刘伯温和朱元璋的轻笑。

刘伯温也并非是喜功之人,况且朱元璋也知道这计谋的由来,所以连忙解释了起来,顺带挪了下自己的位置,他哪敢受这朱标一拜啊。

说不得是真的要折寿的,不折自己的,说不得要折自己三族的啊。

“太子,此计并非是我所想,老夫只是帮忙起草了个大概而已……”

他拱了拱手,示意朱标不要再行如此大礼。

这下轮到朱标懵逼了?

不是父皇,也不是刘伯温?

难道是韩国公?

不……不对,不可能,韩国公贵为太师,而且对胡惟庸多少也有些提携之恩,怎么会出此对文官影响绝大的计谋。

而且……韩国公李善长在朱标心中,也就是素来稳重,得体,在谋略上并非是如此顶尖的谋士。

朱标脑子里一片混乱。

朝堂中的文臣武将的名字一个个出现在他脑海里,又一个个被他排除。

青田先生已经是最谋略过人的那个了……

还有高手!?

他张大了嘴巴,只能把目光投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在那笑而不语,他本就是想让朱标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书本并不能代表一切,所以才一直默不作声。

待到朱标张大嘴巴看向自己的时候,他便知道,是时候揭晓答案了。

“一名年轻人,就是我让你遣都尉府去查的那个年轻人,约莫二十出头。”

“那个西域行商?朱安宁?!”

朱标的嘴巴还是没有闭上。

人是他查的,虽然没有查出什么来,但是明初嘛,人口流动也不算小,偶有这种突然冒出来的人,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况且他又没有做什么危害社会的事情,若不是朱元璋再次提起,他都要把这个人忘掉了。

“这等精妙的计谋!怎么会是一个年轻人能想出来的呢?”

朱标再次懵逼了。

他第一次感觉到了人的参差。

作为大明副皇帝,他素有贤名,人人都夸懿文太子好,朱标也不会觉得自己是什么蠢材。

只是……现在和这能想出内阁制的朱安宁一对比……

“标儿,读万卷书,有时,可能真的比不上行万里路啊,天下何其大,学识和见识,缺一不可。”朱元璋走下座位,去到了朱标身旁,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完善一下这内阁制吧!”他招呼了一声刘伯温。

三人,在殿内,围绕着这个决定大明未来的重要制度,开始了漫长的讨论。

而在京郊的河边,荒草遮盖住的河边,某人正在那房车里,开心地玩着野蛮6。

“草拟吗的甘地,又想核平我!淦里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