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应天府流民(求追读!)
朱棣当然不会当街打死李景隆。
但是混乱之中,踹了他几脚那是必须的。
抱头鼠窜的李景隆很快就躲到了朱橚身后。
朱棣看着护着李九江的朱橚,也知道这揍人的事,只能暂时作罢。
反正这辈子还长,他揍九江儿的机会多的是。
不能揍人,给朱安宁说明下情况是必要的。
“这是咱侄儿李……李三江。”朱棣脸色阴沉地指了指躲在朱橚身后畏畏缩缩的李景隆。
他是在给朱安宁作介绍……
昨日朱元璋就已经告诉过他了,关于众人的身份,务必不能透露给朱安宁知晓。
那现在,他也只能用谎言继续掩盖谎言……开始胡乱给别人安名字。
李景隆和刚才朱橚的表情一致,他懵逼地看向了朱棣。
然后是醒目的朱橚,狠狠地拍了他背后一巴掌。
“嗯,李三江。”朱橚也重复了一遍,然后给李景隆递了个眼神。
“对,我是李三江,刚才纵马失误,差点冲撞到小哥,真是万分抱歉。”终于接收到信号的李景隆,赶紧开始了道歉。
朱安宁此时也回过了神来。
他只觉得李三江这个名字真是有够好笑的。
“三江?”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幸好是三江不是九江,那九江儿可是大明第一战神啊,算上瓦剌留学生堡宗,在神人辈出群魔乱舞技能乱点的明朝,这李九江也是极为炸裂的存在。
40万打5万,优势在我!
然后寄……
想到这段历史,朱安宁是真的忍不住了。
这一笑,自然是让另外三人多少有些莫名其妙。
而朱安宁也是知道自己这样好像有些失礼,连忙收敛了笑容,轻咳了两声缓解尴尬。
这晨间闹市,人愈发多了起来,虽然没什么人再围观他们,但是朱棣也不想再继续留在这里。
于是一个冷眼递给了李景隆。
“你赶紧把马牵回去,我当什么都没看到。”
李景隆听见这事就这么消了,哪还敢吱声,连忙就去牵起了马儿,向他们告退。
“那……那那三江就先告退了。”他用着熟悉又不熟悉的名字在那自称,多少有点不习惯。
只是此时也没有人在意他的结巴,朱棣更是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他连人带马很快就融入了集市的喧闹中。
回过头来的朱棣,把目光投向了他的弟弟。
朱橚也是无奈地叹了口气,开始解释:“四哥,我只是想出城看些植物而已,并没有说一定要去紫金山的,只是他们误会我的意思了。”
“哎,你真是打小就喜欢看那些花花草草……”朱棣也是有些无奈,他知道弟弟就是喜欢这些东西,却也是担心他乱跑会出事。
“哦?这小周也喜欢植物?”
啊,小周……
花费了些时间,朱橚才醒悟过来,对方说的是自己。
“呃,朱……朱哥,我确实是喜爱植物,这南京城里,却没有多少花草可看,所以才想去外面走一走……”
朱橚倒也是直白,他也不管朱棣一副无奈的样子,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真喜欢啊?”朱安宁看了眼朱橚。
只觉得明朝真是神奇。
明明现在才明初,怎么民间就有人开始研究植物了。
怪不得后面还有什么唱戏的王,木匠的皇,当然了,留学的堡宗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要是这伍家小子如果真有兴趣的话,自己教他一点也无妨。
也不枉自己大学学过这植物生态学,和植物资源学……十个学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学习,恰好就是在南京周边,要说这片地区的植物,他还是认得的,就是希望这几百年不要说变得太多就好。
“是极为喜欢的。”朱橚叹了口气,只觉得喜欢又怎样,自己作为周王,主业怎么可能去做这种事情呢。
“喜欢我教你啊。而且不用去紫金山,先从城外周边开始就好。”朱安宁说得随意。
朱棣却听得人都麻了,怎么这朱安宁什么好像都会啊……
“朱哥,你还会这些啊……”
而朱橚,眼睛却亮了起来。
植物学,在明初,可不是什么受重视的东西。
朱橚虽然喜欢,但其实也就是自己在慢慢摸索而已,并没有多少资料可以供他系统查阅。
只是远处突然又传来了点骚动。
打断了他们的对话。
朱棣踮起脚看了眼就知道不好。
是官差……刚才的闹腾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官差前来查看,也是正常。
只是自己和朱橚身份敏感,还有朱安宁在这里,要去到府尹那边解释也是麻烦的很。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朱棣马上就做好了决断。
“朱哥,五弟,既然说城外周边也有植物可供辨赏,那我们赶紧出城?”他推了推朱橚。
“啊,这就走了?”朱安宁则多少有点懵逼。
才刚进城啊。
自己就在大街上溜达了一圈而已。
怎么又要出城了。
只是朱棣和反应过来的朱橚,根本没有给朱安宁反应的机会。
两人一把夹住了朱安宁,就往城外走去。
——————————————————
朝堂上,朱元璋正在和群臣讨论着关于太原等地旱灾频发的事情。
减税甚至零税,现在已然毫无用处。
因为无雨无水,根本就无法种植作物。
远走他乡成为了百姓们唯一的出路。
而朱元璋,也寻觅不到更好的法子,人,无法胜天,旱,就是旱。
就算现在开始兴修水利,引渠过去,也解不了这燃眉之急。
若是那番薯和土豆,能早日种出来,也许还能缓解一下灾情……但是没有如果。
所以把流民迁往其他地方,就成为了唯一的解决办法。
“平阳那边本就旱灾,现又遭了蝗灾……前些日子说过了,尽快把人迁到应天府,江南一带,这边还有不少荒地。杨思义,你务必给咱盯紧了。”
朱元璋点了点户部尚书的名字,算是阶段性地了结了这件事情。
至此,早朝的大部分需要审议的事情已经结束。
那,是时候做更重要的事情了。
朱元璋抬了抬眼皮。
重新恢复了些精神。
然后扫了眼站在文官最前面的胡惟庸。
那边本来还应该站着李善长。
但是,今日,韩国公,李善长,以身体不适为由,告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