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章 秣陵之战(25)

击败周瑜,徐庶传书主公,半日后,得到消息,当即命令张飞率领徐州军向秣陵城杀了过去。〈

而在秣陵这边,孙策尚不知道危险到来,依旧命令韩当连番的进攻着秣陵城,连日的进攻早已让他失去了耐心,这一回他把兵力全都派了出去,孤注一掷,可以说这是最后的一次进攻,必须要在日落前攻下秣陵。

樊能与刘基与的守军傲立城头,甚至连别驾孙邵都来了,孙邵如今不过三十多岁,原为北海太守孔融功曹,被其称赞为可任朝廷要职的人才,后随刘繇到达江东,在另一个时空中,在孙策南下后他先后辅佐孙策孙权两兄弟,而在孙权称吴王后,更是成为吴国任丞相。

这秣陵生死危亡的关键时刻,几乎可他在秣陵城内的所有要人都来了,在最前沿誓死阻击孙策军,可偏偏,他们的刺史刘繇不在,因为他早已离开秣陵,前往了豫州郡。

他走了,想带家人一起离开,只带走了小儿子刘铄,刘基选择了与秣陵守军、秣陵百姓站在一起,哪怕会战死,也无怨无悔。

刘基表现的比他父亲更像扬州刺史,更像秣陵之主,所以自的,几乎是秣陵城内的官军齐齐登上城楼,与他站在一起。

而反观孙策这边,数万人的部队经过多日来的鏖战再加上今日的损失,光在秣陵城前就损失了足足上万人,士卒们眼眶变得逗有些呆滞,望着面前这座始终无法攻破的城池毫无脾气。

就在这时,击败了周瑜的徐庶部在张飞的带领下赶到了故安城,连续作战,他们没有一刻钟休整时间,便在张飞的带领下从侧翼直扑徐州军中军主帐,而张颌则率另一部徐州军万人直入孙策军攻城部队身后,两军同时出击,势要一战歼灭策军。

这一切完全是徐庶在观察敌情之后做出的最为准确的部署,他正是看重了徐州军中军此时的毫不设防,后部在防着刘澜,前军在猛攻秣陵,这给了他们机会,如此一来,他们的突然袭击就会让策军顾前不顾后。

原本攻打中军主帐的应该是张颌,那里看似薄弱但面临的却绝对是异常顽强的阻击,但可惜他遇到了张飞,最终这危险的任务就只能交给了他。

就在秣陵城即将被攻破的一刻韩当现徐州军从侧翼杀出,并分割来攻的一刻,他暴跳而起,是痛心痛失好局,更是对没能早些攻破秣陵城而后悔不已,如果能再给他几刻钟的时间,结局将是另一番模样,可是现在,哪还容得他有点的犹豫不决,他必须要尽快做出最正确的决断。

不得不说,之前的徐庶只是参谋,出谋划策是行家,但真正领兵,难免叫人不太放心,但随着秣陵之战的洗礼,他对战局的把控又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再也不似什么纸上谈兵,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兵法大家。

就哪此刻的进攻来说,如果他一上来就命令部队直接攻打仍在进攻的策军,势必会遇到猛烈的反扑,届时的情况下必将是用鸡蛋碰石头,不仅失去了突然袭击的目的,反而会被策军趁势击溃。而如果只是单纯的对中军主帐起进攻,那样一来,他们就会为处在中军的韩当留下撤离的时机,而他必然会留下一群喽啰来阻止他们,这一仗就算胜了,却并不是完胜,反而得不偿失,让策军主力从容离去。

而现在的情况却不同,他们成两面合围的情况出现在战场,看起来两到洪流如同小溪难成气候,但也正是小溪看起来不起眼,反而会将策军留下来。

一旦他们不跑了,中军必将会坚等待攻城部队回援,所以张飞这一路就会适时把他们放过去,如此一来既不会只截杀一部,因为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将策军留下来,等待主公刘澜的到来,届时两军两面合围,策军腹背受敌之下还不是转眼就会被杀个一干二净?而这才是徐庶的真实目的,他就是要瓮中捉鳖,一战结果策军全部。

所以徐庶才会说张飞那里面临着最大的风险,但显然越困难很危险的战场也是最吸引他的,只有这样,张飞才更有动力。

进攻的号角被吹响,各部开始向策军围堵厮杀起来,而同时策军撤兵回营的命令也通过鸣金传达下去,秣陵城下的厮杀已经多日没有这般响彻云霄了,今日,双方士兵再一次陷入了狂猛之中,而热血激昂的杀伐战斗,现在才刚刚开始,双方不死不休,激斗惨烈务必。

城楼之上,刘基等人在策军开始远退之后便彻底疯狂起来,所有军民无不是热泪盈眶,他们差一点就真要与秣陵城共存亡了,可想此时此刻在场几人是何等的激动,可是年纪轻轻的刘基并没有让他们太多的庆祝,他下达了一条出乎意料的命令,那就是开启城门,放落吊桥,命令樊能带领仅剩无几的秣陵军配合徐州军对策军起进攻。

无论如何,他们现在必须要加入到最后的反击,哪怕就只有一人,也要表现出来秣陵军民守护秣陵的决心来。

“末将领命!”樊能领令而去,看着他的背影,孙邵在刘基身后轻声,道:“公子真的下定决心了?”这句话有些突然,完全就是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可是这番话却独属于二人才能明白,年少的刘基重重的点点头:“秣陵百姓不会接受抛弃他们的刺史,扬州百姓不会认同抛弃他们两次的刺史,我已经下定决心,举城托付刘澜,别驾,您说我这样做,对吧。”

“此事没有对错,只是刺史那边,只怕很难接受!”

“我会向他解释的。!”少年目光决绝,他从没有一刻像现在这样觉得自己做的这件事是无比正确的,只有真正委托对人,才是对秣陵百姓最好的交代,而他的父亲,只会降秣陵乃至丹阳带领的越来越远,甚至陷入到深渊之中。

“相信此时他能明白公子的用心吧。”

孙邵说完,便与刘基一同看向了城楼下方的战场,此刻,张颌正带着本部人马与策军进行着激烈鏖战,而在另一侧,策军中军侧翼方向,张飞加入了战斗,在他的带领下,士兵士气如虹,战场全面压制着策军,而压倒骆驼的稻草无疑是从秣陵城杀出的秣陵军,一直以来处于劣势的他们此刻舞动着兵刃奋勇当先,一路狂吼着杀进了蛾贼群中。

而在正面战场,张颌一马当先,舞动兽角点钢枪横劈竖砍,连杀数人。在他身后的徐州军则如同嗜血的猛兽,将斗胆冲来的策军一口吃掉,全部嚼碎,尸骨无存。

在这样的疯狂杀戮之下,张颌几乎彻底杀疯了,吼声连连,丈八蛇矛舞动如风,在他手中无有一合之将,莫不是被一矛挑杀刺死,一时间到处都是惊天的惨叫,到处都有喊娘的人群。

而在另一边,从侧翼杀向策军的张飞开始带领徐州军对策军大营动了猛烈袭击,拆毁了栏栅,攻破了大营,开始了屠杀,但反抗是异常激烈的,所有策军奋不顾身,以血肉之躯去堵住被徐州军破坏的营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拖延时间为攻城部队的回援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双方你争我夺,回援的策军变得更加疯狂起来,面对这样疯狂撤退的策军,张颌十分审时度势,放开了一条通道,容他们回城,并没有去急着合围,让他们能够从容回营。

当策军全部回到大营之后,张颌的目的达成了,他与张颌形成了对策军大营的两面合围,一同向策军中军营寨起了进攻。

韩当指挥着策军军浴血奋战抵御着徐州军的进攻,同时向孙策出了求援。

在没有孙策命令,他现在就算腹背受敌,也只有拼死一战,可两侧的围攻却彻底把他打得晕头转向了,尤其是在大营前,营门几乎一度被张颌率领的徐州军攻破,要知道此刻的徐州军前不久才刚刚大败了周军,士气是何等的高涨,此消彼长之下,策军在对上他们就决然不再是以前对付秣陵军那般以一当十了,如果不是因为不惜命般的誓死不退,他们莫说再夺营门了,只怕整个大营早就被徐州军攻破了。

退下来的策军将领纷纷聚到了韩当的身旁,焦躁难安,徐州军来援,说明了周瑜战败,同时将军攻打丹阳这一战必败无疑,对于他们来说,现在最主要的情况不是如何抵御徐州军,而是该如何才能够安全离开,从牛渚离开回寿春,现在他们关注的焦点早已从攻破秣陵到了安全回返寿春,其他事情,早已被抛到了脑后。

很快,当他收到孙策传书之后,韩当彻底失控了,信中的内容在预料之中,也出乎意料之外,刘澜进攻了,猛烈进攻,在徐州军猛烈的攻势下,孙策败了,在给他下达这道命令时,他的求援消息还没有出去。

而现在他要做的,就只是向牛渚突围,看着信中内容,韩当双手紧攥成拳,指甲深嵌在肉中,信中内容已经说的很明确了,必须尽快突围,一旦刘澜抵达,那他们可就连突围的希望也没有了,看清形势的韩当心情稍稍平复了一些,面对四周的将领,做出了撤兵决定,其实现在撤兵会困难重重,但现在,不管付出在大的代价,也必须要抵达牛渚。

这道命令的下达,无疑最令人兴奋的,眼下的局面,也确实没有人愿意再打下去了,避战的情绪可以说在徐州军出现的一刻就开始蔓延,只是因为有韩当的命令,他们就只能奋力死战,现在好了,他们终于可以离开了,想着来时的方向,撤军。

只是他们才突围不久,大地开始抖动,战马奔腾之声响彻,雄浑嘹亮的端角号声响彻天际,在广褒天际间响彻,由远而近,震耳欲聋。

逃跑中的韩当蓦然回身,看向了身后天际边,那里蓦然出现了无数黑影奔涌而来,他的心在这一刻开始滴血,更加拼命的开始突围,刘澜的龙骑军抵达了,不能再有任何的迟疑,不然的话,迟早要被三面夹击,奈何,刘澜的出现远比他预料中来得更早,几乎是在最要命的一个时间点,他出现了,而这才最为致命。

身后再一次响起了冲天而起的欢呼声,士气空前高昂,徐州军的呐喊声,此时此刻,是那般刺耳。

韩当面色难看的回望了眼传来刺耳声最响亮的方向,黑影越来越多,敌骑也越来越清晰,随着他们的出现,策军彻底胆寒,龙骑军如同巨涛一样,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向他们席卷而来。

龙骑军对他们第一时间动了最为致命的攻击,这让韩当再也无法指挥部队安然逃离,一边疯狂打马,一边歇声高喝,让兄弟们快些从徐州军的包围中尽快杀出一条血路。

“撤,快撤!”

韩当的吼声充斥着绝望,但他的嚎叫声却势必会给策军以希望,人流裹挟着人流,听从着韩当的指挥向着牛渚方向快撤退着,然而,这也不过是最后临死的反扑,兵败的结局却并不能挽回。

城楼之上,刘基、孙邵现了带兵而来的太史慈,傲立城楼的两人脸色变得极为复杂,他在秣陵,不能说多有名,但二人也是有所了解的,可是在他们眼中,他从来不被重视,最少,在秣陵上下来说,他并没有多大的才能。

所以,当他率领龙骑军出现的一刻,城楼之上几乎是所有人面色都是复杂的,也许很多人心中都很不解,不明白这样一人为何能得到刘澜如此重视,也许已经有人醒悟,伯乐之于千里马,这才是他最好的归属,而这再一次肯定了刘基做出的决定,他的父亲,没有能力,也没有眼光去掘真正的人才,不是他看不到,而是一直歧视武人的心理在作怪。

将秣陵交出来,也许是我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吧!

刘基彻底下定决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