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寿春之战(108)
袁绍和袁术虽然同出身自汝南袁氏,但是两兄弟对汉室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就拿袁绍来讲,没人会认为他会称帝,最少他不会学袁术,这里边有一定的原因是他比袁术更有威望,而且他也更重视人才,从青年时代就能做到折节下交,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就算只是表面功夫,就这一点他就比其他的氏族子弟更懂得该如何去笼络人心。
而袁绍虽然急于救下袁术,不管是出于汝南袁氏,同族兄弟还是他手中的传国玉玺,他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他不敢明着来,而且还是想了一个以寿春军的身份介入寿春之战,很大程度还是因为他不愿意因为袁术而背上叛汉的名声。
他重视人才,而人才在哪?
肯定不在民间,而是在氏族,而现在氏族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自然是在许都,因为那里是现在的大汉国都,天下间除了有志之士几乎都聚集在那里,等待着机会还有庙堂之上的百官,而他们背后则几乎都有着各大氏族在背后,以他现在的威望对他们肯定没有什么吸引力,可假如他不顾一切的去帮袁术,那就等于彻底与汉室与天下所有的世家反目,这样的代价是他所不能应对的,他现在可没有实力与全天下为敌,就算有一天击败了曹操,对汉室也一样是曹操现在的手段,而那个时候才是他开始大肆收揽人才,招揽朝臣的时候。
甚至就是现在,其实这些人也已经在暗中像他示好,说白了他们对曹操并不抱希望,可是如果这个时候他明着去帮袁术,那么这些墙头草会有多少人还会在支持自己?
袁绍不会去冒险,只要能保证袁术的安全,寿春丢不丢跟他有什么关系,到时候只要能够拿下兖州,这天下早晚都是他的。
“袁胤,怎么不说话了?”袁绍看着自己的族弟,当初他跟着袁术骂自己最凶,甚至连祭祖都是被他阻扰,可现在看他卑躬屈膝的样子袁绍非但没有一点喜悦之色,反而还有些遗憾,就这样的人,居然让自己记恨了那么久,甚至一度恨他比袁术还要厉害,恨不得亲手宰了他,但现在袁绍不会了,因为真要对自己这位族弟下杀手,是真的要脏了自己的手。
“大将军从大局出发,弟哪敢多嘴,就算保不下寿春,可大将军愿意全力救助公路,已经是承担极大的风险了。”
袁绍微微笑道:“兄弟,你真是这么想的?可是我有些担心公路他会不会认为我就是刻意不管他呢?你跟在他身边的时间久,对他比较了解,你说会不会出现我把他接到邺城,他反而还会怪罪我不出兵助他?”
袁胤咬一下嘴唇,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首先袁绍说的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以袁术的性子肯定会这样想,甚至还会觉得袁绍是刻意如此,从一开始就压根没有想过救他的寿春。
可是这些话谁都能说,唯独他不能说,道理很简单,他们是兄弟,说道:“应该不会吧,毕竟大将军也有为难之处,他应该能够理解您的难处。”
“你这番话,我看一点都言不由衷,公路会理解别人恶难处,理解我的难处?你说出这番话来的时候,你认为可能吗?我知道你这是帮他打圆场,毕竟他是你二哥,可你别忘了我也是你大哥,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不是看在兄弟的份上,莫说寿春我不会管,就是他的死活又与我何干?袁胤,你说我是要为冀州的未来更多的考虑呢,还是不顾一切的去帮我的“好弟弟”呢?”
这话他可不敢接,不管怎么回答,倒霉的都是他自己,只能低头不语,希望袁绍不再说这些,而这个话题最好到此为止。
袁绍在主位坐着连连冷笑,道:“袁胤,怎么不敢回答我了吗?哼,你们几个还真的是胆子大公路称帝你们就不懂的拦一拦吗?现在不仅成了众矢之的,甚至连我袁家家族都跟着倒霉,声望一落千丈,这都是拜袁术称帝所赐你说我这个时候怎么跟再跟他扯上关系,甚至是去救他,难道让天下人都认为我们袁氏兄弟同流合污了?”
与袁叙不同,袁胤向来都是唯袁术马首是瞻,他非常清楚袁术对袁绍的态度,最初袁术对小妾出身的袁绍是根本就瞧不起的,甚至包括袁胤自己,可就是这样一个在他们的眼中庶出身份的袁绍却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和身份,一切也就从最初的轻视变成了心怀嫉妒,尤其是袁胤,他向来自问自己的能力一点也不比袁绍差可是他幸幸苦苦奋斗了这么多年,最后却还是不值一提的小喽,对袁绍他心中除了看不起和嫉妒之外,又多了一样,极度恶不服气。
当他有这么强烈的想法时,袁术的的情况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现在寄人篱下,他必须要懂得生存之道,这才是关键,所以不管袁绍现在如何对他,甚至是羞辱他,他都是一副微笑的表情,那样子就好像不管袁绍说什么都是对的,他都非常的认同。
他的无声回应让袁绍毫无办法,摆摆手,对他说道:“你能明白还是不能明白,其实很重要,这关乎公路的安危,你到邺城也有些日子了,想必也听说了我曾经放话不管多大的代价,我都会半全公路,所以与需要你吧现在的情况传信给公路告诉他,让他尽快前来邺城,当然你不说也无妨,我想此时此刻放眼天下,除了我不会有第二个人愿意收留他!”
“弟知晓了,回府之后立即就给公路传信,让他尽快前来邺城。”
袁绍不为人察的叹了口气,看来目的是达成了,有他出面,袁术一定会认真考虑的,而这之后他需要做的就是如何瞒天过海把袁术接到邺城,这件事必须要隐蔽,不仅不能让曹操和刘澜发现,更关键的是要堵天下人之口。”
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寿春之战
袁绍和袁术虽然同出身自汝南袁氏,但是两兄弟对汉室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就拿袁绍来讲,没人会认为他会称帝,最少他不会学袁术,这里边有一定的原因是他比袁术更有威望,而且他也更重视人才,从青年时代就能做到折节下交,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就算只是表面功夫,就这一点他就比其他的氏族子弟更懂得该如何去笼络人心。
而袁绍虽然急于救下袁术,不管是出于汝南袁氏,同族兄弟还是他手中的传国玉玺,他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他不敢明着来,而且还是想了一个以寿春军的身份介入寿春之战,很大程度还是因为他不愿意因为袁术而背上叛汉的名声。
他重视人才,而人才在哪?
肯定不在民间,而是在氏族,而现在氏族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自然是在许都,因为那里是现在的大汉国都,天下间除了有志之士几乎都聚集在那里,等待着机会还有庙堂之上的百官,而他们背后则几乎都有着各大氏族在背后,以他现在的威望对他们肯定没有什么吸引力,可假如他不顾一切的去帮袁术,那就等于彻底与汉室与天下所有的世家反目,这样的代价是他所不能应对的,他现在可没有实力与全天下为敌,就算有一天击败了曹操,对汉室也一样是曹操现在的手段,而那个时候才是他开始大肆收揽人才,招揽朝臣的时候。
甚至就是现在,其实这些人也已经在暗中像他示好,说白了他们对曹操并不抱希望,可是如果这个时候他明着去帮袁术,那么这些墙头草会有多少人还会在支持自己?
袁绍不会去冒险,只要能保证袁术的安全,寿春丢不丢跟他有什么关系,到时候只要能够拿下兖州,这天下早晚都是他的。
“袁胤,怎么不说话了?”袁绍看着自己的族弟,当初他跟着袁术骂自己最凶,甚至连祭祖都是被他阻扰,可现在看他卑躬屈膝的样子袁绍非但没有一点喜悦之色,反而还有些遗憾,就这样的人,居然让自己记恨了那么久,甚至一度恨他比袁术还要厉害,恨不得亲手宰了他,但现在袁绍不会了,因为真要对自己这位族弟下杀手,是真的要脏了自己的手。
“大将军从大局出发,弟哪敢多嘴,就算保不下寿春,可大将军愿意全力救助公路,已经是承担极大的风险了。”
袁绍微微笑道:“兄弟,你真是这么想的?可是我有些担心公路他会不会认为我就是刻意不管他呢?你跟在他身边的时间久,对他比较了解,你说会不会出现我把他接到邺城,他反而还会怪罪我不出兵助他?”
袁胤咬一下嘴唇,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首先袁绍说的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以袁术的性子肯定会这样想,甚至还会觉得袁绍是刻意如此,从一开始就压根没有想过救他的寿春。
可是这些话谁都能说,唯独他不能说,道理很简单,他们是兄弟,说道:“应该不会吧,毕竟大将军也有为难之处,他应该能够理解您的难处。”
“你这番话,我看一点都言不由衷,公路会理解别人恶难处,理解我的难处?你说出这番话来的时候,你认为可能吗?我知道你这是帮他打圆场,毕竟他是你二哥,可你别忘了我也是你大哥,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不是看在兄弟的份上,莫说寿春我不会管,就是他的死活又与我何干?袁胤,你说我是要为冀州的未来更多的考虑呢,还是不顾一切的去帮我的“好弟弟”呢?”
这话他可不敢接,不管怎么回答,倒霉的都是他自己,只能低头不语,希望袁绍不再说这些,而这个话题最好到此为止。
袁绍在主位坐着连连冷笑,道:“袁胤,怎么不敢回答我了吗?哼,你们几个还真的是胆子大公路称帝你们就不懂的拦一拦吗?现在不仅成了众矢之的,甚至连我袁家家族都跟着倒霉,声望一落千丈,这都是拜袁术称帝所赐你说我这个时候怎么跟再跟他扯上关系,甚至是去救他,难道让天下人都认为我们袁氏兄弟同流合污了?”
与袁叙不同,袁胤向来都是唯袁术马首是瞻,他非常清楚袁术对袁绍的态度,最初袁术对小妾出身的袁绍是根本就瞧不起的,甚至包括袁胤自己,可就是这样一个在他们的眼中庶出身份的袁绍却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和身份,一切也就从最初的轻视变成了心怀嫉妒,尤其是袁胤,他向来自问自己的能力一点也不比袁绍差可是他幸幸苦苦奋斗了这么多年,最后却还是不值一提的小喽,对袁绍他心中除了看不起和嫉妒之外,又多了一样,极度恶不服气。
当他有这么强烈的想法时,袁术的的情况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现在寄人篱下,他必须要懂得生存之道,这才是关键,所以不管袁绍现在如何对他,甚至是羞辱他,他都是一副微笑的表情,那样子就好像不管袁绍说什么都是对的,他都非常的认同。
他的无声回应让袁绍毫无办法,摆摆手,对他说道:“你能明白还是不能明白,其实很重要,这关乎公路的安危,你到邺城也有些日子了,想必也听说了我曾经放话不管多大的代价,我都会半全公路,所以与需要你吧现在的情况传信给公路告诉他,让他尽快前来邺城,当然你不说也无妨,我想此时此刻放眼天下,除了我不会有第二个人愿意收留他!”
“弟知晓了,回府之后立即就给公路传信,让他尽快前来邺城。”
袁绍不为人察的叹了口气,看来目的是达成了,有他出面,袁术一定会认真考虑的,而这之后他需要做的就是如何瞒天过海把袁术接到邺城,这件事必须要隐蔽,不仅不能让曹操和刘澜发现,更关键的是要堵天下人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