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游街
相比于东平城,雉奴亲自率人对于曲阜的行动则是出奇地顺利,因为没有人会料到,有人敢于公然带兵闯入圣人府第,当然如果真的有人这么做了,自然不会遇到什么抵抗。
因此,虽然曲阜离着还要远些,雉奴返回的速度与刘禹几乎相同,她的身后同样是长长的一串人,就是先受封于金人,后又投靠元人的孔氏北方一族,奇怪的是,这里头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圣人苗裔,也就是受官府承认的继承人......衍圣公。
原本刘禹还以为此人跑掉了,没想到听到雉奴一解释,才知道此时的北宗,根本就没有这个头衔的存在,上一代蒙古人所封的衍圣公孔浈,因为出身不好,被族人群起而告,最后又给废掉了,当时的忽必烈还只是一个蕃王。
“没了就没了吧,正好将这些人一网打尽,省得他们再推出一个假的来。”刘禹的一句话,就让这些自诩为圣人子孙的人落入了深渊,他们所享受的待遇同严氏子孙以及被清察出来的缙绅士族一样,流放海外。
等他们回到济南城,这里已经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从那些大户家中抄出来的东西,堆满了所有的库房,而后面还在源源不断地送入城中,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刺激,终于让刘禹看到了那些底层百姓身上的某种变化,亲手将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踩在脚下,还是在官府的主导之下,有什么比这更加刺激的呢?
在这一点上,十三世纪的百姓与二十世纪初期并无不同,同样被压迫得厉害,放眼整个华夏地图,刘禹再也找不出,像山东这样的一片合适土壤,可以孕育一种名为‘革命’的种子。
当然,此刻的所有行动,还跟革命扯不上关系,充其量也就是一群趁火打劫的暴民,然而事情总会一点点地发展,他相信,随着宣传工作的深入,总有一天会发展成为席卷天下的风暴,让那些还在封建残余中躲藏的人们瑟瑟发抖。
“大牢都装不下了,接下来怎么办?”
雉奴有些发愁,刘禹却望着人头攒动的街道,信心十足地说道:“民以众为安,这些百姓一旦尝到了甜头,就会明白他们实际上已经无路可走了。”
看着眼前那些兴奋得有些扭曲的面孔,雉奴心下有些恻然,元人可以容忍他们归附过宋人,因为那是不得已,可是绝不会容忍,他们侵害了士绅阶层的利益,因为这是他们统治的基础,到时候,反攻倒算,要比历史上的国民党反动派来得还要深刻,也会更加地没有下限。
那么很显然,鼓动这件事的宋人就成为了他们心目中,唯一的依靠。
“马上将府库中的军械和你们淘汰下来的武器装备全都发下去,将他们尽数武装起来,济南城能否守得住,能够守上多久,就要看我们的努力,只要能活下来,他们将成为你麾下最坚强的战士,至死不渝。”
雉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回到了之前的问题上:“那这些人呢?”
“他们就是此战的关键。”刘禹回头看了看那些被串成长串的俘虏:“你记得一定要大力开展宣传工作,这同备战一样重要,让所有的人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而战,不是为了什么国家,而为了他们自己,为了子子孙孙不再为奴,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汉人。”
雉奴所期望的答案在第二天被揭晓,济南城的街道上彩旗飘扬,所有的宋军军士都分立在城中的街道两旁,在他们的身后,无论是墙壁还是柱子上,都书写着各式各样的标语,没有什么拗口的修辞,全都如白话一般朗朗上口。
“打倒伪元政权!”
“汉胡不两立!”
“胡人滚出华夏!”
“汉人永不为奴!”
......
一系列的口号让百姓们既新鲜又好奇,这完全颠覆了他们心目中的认知,什么是民族_矛盾,从来就没有人同他们说起过,反而不断地被人灌输,当今的皇帝是多么的英明,由于他的仁慈,山东人民才没有因为叛乱而被全部杀光,所以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多交点赋税又算了什么。
现在宋人告诉他们,之所以会这么穷,是因为财富全都被蒙元统治者掠夺了,他们不光要钱,还要命,无数的山东子弟,就这样被逼上了征战的第一线,十室九空,才能容纳更多的移民,让那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一代死光了,才能让统治者放心。
被军士们隔出来的街道上很快就有了动静,一些被缚住双手、身上插着标牌的人被绳子牵引着走在上面,最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在这群人的前面,是一个木头架子,架子上绑着的并不是活人,而是一具森森白骨,架子上同样书写着一个标牌“铁杆汉奸严实”。
后面的押送者全都手执缨枪、胳膊上箍着红袖章,他们看着像是军士,每个人手上都有武器,只是没有着甲,穿着也不尽相同,多数还是一身普通百姓的服饰,走在最头里的一个男子,手中举着一个喇叭状的事物,声音大得能震得耳朵嗡嗡作响。
“乡亲们,你们都亲眼看到了,那些吸干你们血汗的所谓缙绅家中是多么富有,每一粒粮食都是我们用双手辛苦种出来的,凭什么被他们夺去?那些高高在上的蒙古人、色目人,他们抢走了你们家中最后一文钱,就连子女也不放过,身为汉人凭什么要让他们糟践?”
“你们之所以会落到这个下场,全都是后面这些人造成的,他们身为汉人,却甘愿去做蒙古人脚下的一条狗,用你们的血汗和子女,去讨好他们的主子,这样的人,你们说,该不该杀?”
“该杀!”不管识不识字,道理还是听得懂的,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顿时就在普通百姓的心中引起了共鸣,他们在响应的同时,也不忘用手中能找到的东西,砸向那些游街者的身体,烂菜帮子、石子等等,当然鸡蛋是不可能的,那可是精贵东西。
“打倒铁杆汉奸严实!”
“打倒汉奸狗腿子严忠裕!”
“打倒汉奸狗腿子严忠祜!”
“打倒汉奸文人李谦、阎复、孟祺!”
......
每一个名字被提到,都会引起百姓的呼应,此起彼伏的传遍了济南城的大街小巷,看着百姓们脸上的愤怒眼神,身为本地主官的严忠祜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恃一向爱民的他,会是这样一个下场,这种心凉甚至超越了父亲尸骨不能入土的悲哀,因为这个声音在百姓的口中是那样的整齐划一,宛如事先商量好了一般。
李谦、阎复这些还没有来得及出仕的文人,同样成为了百姓嘴里的汉奸,让他们感到不安的并不是一个称谓或是罪名,而是一股力量,一股民众从愚昧当中清醒过来,不再盲目相信的力量,事实上,宋人并没有缚住他们的嘴,也没有塞上布条或是割掉舌头,可是他们连一句分辨之语都呼不出来,就会淹没在排山倒海一般的口号当中。
这些口号甚至不同于那些盅惑人心的邪教口号,因为它们是如此地具体,直指人心,身为文人,没有人比他们更明白,一旦这股力量被释放,会暴发出一种怎样可怕的破坏力,它的名字叫“觉醒”。
这根本不像是宋人能做出来的事,双方虽然敌对,但是在统治民众方面,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因为其理论全都出自于圣贤之说,宋人这么搞,那是连自己的根基都不要了,他们图什么?就是为了在山东这个腹心之侧,给元人制造一些麻烦?
李谦不相信,可又不得不信,等到随着这些人游遍了济南城的主要街道,每个人的头脸都不同程度地变了样,被押解到一处很大的广场上,他们才知道自己这群人并不是唯一的,很快偌大的广场上就被一队队同样的游街者占据,无数的百姓更是见缝插针地挤了进来,将整个广场塞得满满当当。
“济南府的乡亲们,今天,你们将亲眼见证一个时代的结束,蒙古人统治中原不过五十多年,他们能站住脚全都要靠着这些人的帮助,因为他们,你们受到了双重压迫,因为他们,你们活得没有尊严,而今天,你们将亲手打破这一些,结束这个为奴的时代。”
通过竖立在广场四周的广播柱,将刘禹的声音放大到每一个人的耳中,这种在建康城中被证明过的广播系统,在一瞬间就征服了北方民众的心,气氛也随着一个个名字被叫出,而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严实及子严忠裕、严忠祜,孙严朗等成年男子以下七人,判以汉奸罪、卖国罪,数罪并罚,因主犯严实已亡,故剖其棺戮其尸,示众七日后焚化,抛之东海,其子严忠裕等斩立决,首级示众七日,同其父。严氏一族,所有家财皆没入官,田亩分于百姓,余者流放海外,永不得归。”
“赵天惕......”
“朱揖......”
“朱泉......”
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串人,成人男子被斩首示众,家产没收、家眷流放海外,有理、有利、有节,用法律的形式将他们打入深渊,这样才能真正地震憾人心,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在无数支手臂的挥舞下,在无数百姓的高呼声中,一颗颗人头滚落尘土,它们将被挂在四门上,这些平素趾高气扬的官绅们,死到临头也不过是一滩烂泥,许多人扶都扶不起来,丢尽了他们父辈的脸,在这些官绅大户之后,就轮到了以李谦等人为首的读书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个宋人官员走过来,无人不是腿脚打抖,站立不稳。
“读圣贤书,首先就要明理,既知理,便当知夷夏不并立,只有教化四夷以奉中国,没有身为汉人,反倒迎取奴酋做主人的道理,汉室式微,我辈才更应奋起,圣人曰‘取义成仁’。似你等不肯成仁又不愿避世,甘心下贱、还要歪曲圣人之言以为辩护,书读得越多,越是作恶,奴化民众,维护异族统治,你们不是汉奸,谁是?“
刘禹的理论看似新鲜,不过是后世经历了抗倭战争的余料罢了,用来对付这些读书读到狗肚子的文人,自然无往而不利,李谦等人待要辩驳一二,马上就被百姓们潮水一般的呼喊声所淹没,不由得面如死灰,自知难逃一劫。
“打倒汉奸文人李谦、阎复、孟琳......”
“李谦等,跪下听判。”
等到呼声暂歇,刘禹不失时机地举起扩音器,被他叫到名字一串文人,如之前那些处断的人犯一样,两个手持钢刀的军士左右一夹,直接提溜到前面,让他们面对百姓,跪在淌满鲜血的土地上,大部分文人何曾经历过这样的景象,一早就站不稳了,“扑通扑通”立马跪倒一片。
“士可杀不可辱。”还有几个站在那里,一派风骨绰约的样子,刘禹微笑着走了过去。
“你叫什么?”
“某姓阎名复字子靖,你们要杀便杀,何须多言。”那人傲然挺立,脸带不屑。
“有名字就好。“刘禹一听便不再理他,转身百姓的方向:“此人去年被奴酋忽必烈召唤,兴奋异常,恨不得昭告天下,他有幸当了蒙古人的狗,在大都城,逢人便跪,摇尾乞怜,今日,却故作姿态,不外乎就是,你们这些贱民,不配。”
“你血口喷人,某哪有逢人便跪了?”
“喔,在忽必烈座前,你竟敢不行礼?见了真金,不下跪?对着孛鲁、伯颜、安童、史天泽等人,你敢这么站着不拜?”刘禹的反问让他立刻哑口无言,这些人从君王到太子到宰相,无一不是他这个白衣书生所仰视的,哪能不行礼,既要行礼,自然要跪。
“本官还以为你多有骨气,汉人好男儿,上跪天下跪地,跪祖先父母,而你呢,对奴酋屈膝,见万民不拜。既如此,本官便成全你一片拳拳的为奴之心,来人,帮他一把,以后无须再站着了。”
就在大伙都在猜测如何帮一把的时候,此人身后的两个军士早已经心领神会,一人按住双肩,另一人举起钢刀,一刀砍了下去,只听得一声凄厉的惨叫,那人的双腿自膝盖以下被生生砍断,半截身体被人放开,两只手在地上拼命地想要抓住些什么,脸色狰狞得如同厉鬼,哪里还有半点‘东平四杰’的士子模样。
他的惨状,被余下几个站着的人看在眼中,立时便站不稳了,一个接一个地跪倒在地上,看也不敢看周围的一切,这世上有远比死更可怕的事,那就是生不如死。
“很好,百姓生养你们,给他们屈膝并不丢人,尔等不过误入迷途,还未曾出仕害民,本官也不想斩尽杀绝,除非似那人一般。”
他冷冷地扫过地上的那半截身体:“阎复,死心塌地做狗,百般教导而不悔改,自绝于人民,当从严处置,以儆效由,其人罪同前者,斩立决,家人流放,其籍当书‘汉奸走狗’,永警世人。”
“至于尔等,还有一个改正的机会,那就是拿起笔墨、反戈一击,揭露伪元的残暴统治,过关者,便可从轻发落,家人亦可获得自由,死性不改者,便去同阎复做伴,你们或是同窗,或是同乡,想必不会看到他孤零零一人吧。”
他的眼光一个个地扫过去,每个人都低下头去,偶尔有几个不服的,一听到耳中传来的叫声,想到家人期盼的眼光,哪里还敢有半分不忿,刘禹就是想看一看,连蒙古人都愿意奉迎的所谓读书人,倒底多有种?可惜,现在可能连仅有的那一个,也后悔不已了。
没办法,谁让他倒霉要当出头鸟呢,雷霆般的手段打破了这些人心目中的幻想,这些宋人比山贼盗匪还要狠,人家最多是要命,他们还要诛心!文人怕的不就是这个,谁愿意被自已的乡亲骂成‘汉奸走狗’。
既然没有选择,这些文人倒得一个比一个快,第一个交上来的李谦,光是看那一笔字,都十分赏心悦目,至于内容,刘禹其实并不太在乎,他手上的黑材料不要太多,收起如同‘投名状’般的文书,他突然想起一句话,用在这里十分贴切。
“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正待走出去的李谦一怔,他咬咬牙,转头朝着刘禹跪了下去。
“你想为那人求情?”
“上官容禀,阎子靖口出狂言,冲撞了贵人,皆是平素放纵太过,如今他双腿已断,几成废人,小的斗胆请上官宽纵一二,在下愿劝服他写下辩书,只求饶下一命。”
“晚了,李谦,并不是本官一定要他的命,事到如今,让他活着,比死了更难受,如此了断,还能落个从一而终的名声,你说呢。”
这个道理,李谦自然明白,那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让他服软可能比失去了双腿,还要难以接受,他有些失魂落魄地站起身,对着这个比自己还要年轻的宋人高官,鬼使神差地说了一句。
“弃中原者,大宋也,何故罪我?”
“诚然,然大丈夫生于世,学圣贤书,便当自强不息,不为国亦要为民,大宋可弃,我等岂能自弃?”
刘禹拍拍他的肩膀,给了这个满脸迷茫的读书人最后一句,便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广场。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决不会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