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难民的乐土
如果对于大明的难民来说,哪里是乐土和天堂他们一定会告诉你,澳洲的海外领和本土,绝对是难民们的乐土,即使你没有去到那里,只要能走到他们设立的难民收容点,日子也会过的非常不错,甚至可以说非常滋润。
更重要的是搞不好哪天你就能被人看中,带去澳洲做工从此走上一条发家致富快捷道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是经过无数难民先驱说踏出来的一条结实大道,虽然香港难民营曾经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这并不能阻挡继续踊跃而来的难民们对过上幸福生活的向往。
每天三餐,餐餐有肉吃就是他们每个人的最简单想法,至于什么能当官或者说去澳洲做其他的他们想都没有想到。
澳洲本土的移民资格虽然难获得,但是海外领的资格却是相对容易些,很多人经过打听知道,海外领的居民如果申请进入本土将会比普通的移民优先获批。
所以香港和马六甲以及圣诞岛直辖市成了众多难民们理想前往对象,这三个地方其中最想加入的自然是香港,因为距离故乡较近,等过上几年局势没那么乱了,他们也好可以回去。
到了其他地方要想回来就没那么简单了,估计就只能老死异国他乡了。
针对这一现象,何语早就做出了决定,对名额设定了限制,每个月多少名额超过一名也不行。
在没有办法的前提之下,其他人在改投马六甲和圣诞岛市,其中圣诞岛的报名比例要比马六甲多,毕竟那里是已经进行开发成熟一座城镇,现代化的规模也要比马六甲高的多。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马六甲之地就是化外之地,虽然已经成为了澳洲的海外领,可毕竟是新城,哪里有圣诞岛这种地方好啊。
不过根据暗地里的调查发现。其实这种传言是肖白图那个没节操的家伙故意让人宣扬出来的,不然以大门不出连去市集都很少的难民又怎么会清楚澳洲国内的事情,所以在经过调查发现之后,总统周爱国对他进行点名批评甚至教育,不能因为吸引移民就使用出这种方法。
这让原本很多想要去马六甲的人都不得不重新进行考虑,自己的决定是否是对的,还是要重新考虑。
不过这种情况在张昊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之后,得到了不小的改变,首先他答应每一位前往马六甲的难民都能获得和本地居民同岗同酬的待遇,另外工作年满两周年之后可以优先的移民本土。
除此之外马六甲给出的条件还相当丰厚。愿意种地的难民将可以获得至少十亩以上的良田。
这场看似针对移民的争抢行为在一个多前还不曾发生,因为那个时候大家对于难民问题还非常感觉到头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谁也不想自己的管理的范围之内来那么多难民,毕竟就业就是一个很大问题存在,更别说其他的社会问题了。
所以那个时候的难民是大家最不想要的,但随着政策的变化,与荷兰西班牙人合作的造船厂已经选定了位置,一座是在圣诞岛另一座则是在马六甲。
造船厂说建立的带来的劳工人数将会增多,随着造船的建立一些周边的产业也会发展起来。就比首先要修建房屋和各项设施之外,还有各类小吃店什么的都能跟着发展起来。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了,尤其是圣诞岛不像是马六甲能有原住民提供劳力,他的劳力基本上来自外部。所以不可避免的是肖白图耍了些手段把人骗来了。
紧跟着发现不低的张昊先在办公室里骂了一遍肖白图之后,也开始实施起自己的计划来,针对移民的各项新政也出了开来。
马六甲这个地方虽然有相当部分的华人居住,但相比于本土居民与西班牙人。他们还是属于人口最为单薄的人群,这种情况是张昊绝对不能容忍的,必须尽快加速移民让马六甲的华人超过其他两大族群。这样才能保证一直存在的优势,否则只能被对方给同化。
除此之外,华人太少,也存在不安全的隐患,谁也知道哪天这些土人哪里想不开就直接华人动手了,毕竟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所以决不能轻易的让这些人都到了肖白图那里。
一时间因为有两人前后竞争,难民们到是成为了香馍馍各个都想要吃上一口,然后自己咬的最多在吞下。
但对于那些难民来说,甭管是哪这些海外之地都是异国他乡,没有大明的故土好,所以很多人其实并不是真心移民,而是为了吃上一口饱饭所以才会这么做。这也算是为了生存所作出的一种努力。
马六甲北面,曾经是一片荒僻无人居住的海滩,如今这里路面硬化已经施工完一半,还有另外一半也在紧张密集的施工下运行,除此之外,海边的这些简易房也已经成为了难民的居住地,他们在这里生活非常开心,见识到了很多他们从前没有见过的稀奇古怪东西。
甚至很多人都准不知道那些东西的具体名字叫什么,不过这并不要紧,只要你耐心询问总会有人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告诉你。
你还别不信,曾经就有人想要装逼自己见识广,最后无情的打的脸脸啪啪作响。
因为造船就修建在马六甲北面,所以这里聚集了一大批造船厂的工人和修建房屋的使施工队。
同时也吸引了难民里的一些家庭主妇,摆个凉水摊子等候客人的到来。
不过最为重要的是,国防部已经给张昊下达了命令,让他在本土帮助即将到达的何语部队提供一批优秀青年,也就是去当兵吃粮上战场。
听到上战场,难民里没有多少人敢做声都生怕自己会被送去战场,上面如何清醒他们知道的很,一点也敢冒这个显。
不过通过这次的竞争行动,也给所有人上了一课,人才必徐掌握在自己的身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