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章 风声鹤唳
古耶拿曲炎还是沿着上次进攻西凉府的路线一路前进,这次没有仁多泉城作为桥头堡了,西凉府周围几乎没有人烟了,看情况全部躲到残破的西凉府避寒去了。
古耶拿曲炎这次很兴奋,带着王子古耶吉律出来锻炼,自己有了补充,还有张以送的钱粮,特别是五千枚火雷,拿下残破的西凉府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西凉府现在有三万多西夏军队,都躲在城里避寒,今年的雪灾让他们很难适应,崇圣帝又不让军队出去劫掠,西凉府的牲口损失很大,离城比较近的部落还能赶到城中避难,离西凉城远的人能够回来就不错了,很多牛羊牲口都倒在雪地里。
清晨,当西凉府的守军看到大队人马出现在城外时,以为是哪个部族过来避寒的,还不以为意,等到吐蕃大军进到眼前,他们才醒悟过来,马上吹起了牛角号。
古耶拿曲炎没有张以的耐心,没有任何停留,马上围城轮番进攻,没有等西夏人反应过来,就炸塌了本来已经很残破的城门,然后用火雷开道,杀进城中。
城中西夏大军马上集结,想冲杀出去,又被神臂弩一阵射杀,这次完全是出其不意,西夏人做梦都想不到这么大风雪,吐蕃人敢长途跋涉来袭击西凉府。
吐蕃人和西凉城的党项人本来就有死仇,这次见面,更是分外眼红,仗都打得没有章法,怎么能弄死对方就怎么打,混战了近两个时辰,由于吐蕃人是分两次进攻,又有火雷帮助,西夏人虽然也很顽强,但无奈太仓促了,所有辎重都结冰了。
当吐蕃的生力军不断推进的时候,四门的守军不断压缩,看到一地的尸体,西夏人果断做出弃城的决定,纷纷夺路上马突围。
古耶赞普可没有那么轻易放过扩大战果的机会,命令大军沿路追杀,三万多西夏大军在火雷,强弩,破甲锥的轻重武器轮番攻击下,只有不到一万人突出了西凉府。
古耶派两个军团追杀,然后理所当然的占领了西凉府,这次可以说是大获全胜,自己的军队伤亡不到四千人,占领了西凉府,西夏军队伤亡超过一万人,俘虏了六千多人。
城中牛羊马匹将近十万,古耶赞普露出了笑容,看到在城中劫掠的吐蕃大军,他没有阻止,在来之前,他就承诺拿下西凉府,给一天时间大军洗劫,劫掠的金银财宝归自己,粮食牲口要交给大军。
西凉府变成了地狱,到处都在抢掠,古耶吉律看到这情景,很担心的提醒自己嘎巴“这和匪寇何异?”
“哈哈....我的孩子,你太善良了,对敌人一定要狠,不能给他缓过气来,否则死的就是你”古耶大赞普看着儿子摇摇头。
“孩儿不这么看,张以的大军就不会这样,他一样能治理好大军”古耶吉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宗哥王古耶拿曲炎看着儿子,他开始有些担心儿子了“汉人和我们不一样,中原有中原的生存法则,我们高原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张以是天受秉异,我们学不来的,如果你威胁到他的人民,他会比谁都残酷,记住,以后要学会立威”
古耶拿曲炎想到第一次见到张以的时候,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看上去自信和淡定超出了他的理解,而且说话直指人心,他知道,和张以玩谋略,自己可能无处可逃,张以仿佛是昆仑神的化身,看到他,你永远不会考虑失败,会不自觉的跟着他的思路走下去。
自己将最喜欢的女儿嫁给张以,就是想到张以不会为难自己的族人,古耶拿曲炎相信,张以有一百种方法占据他的宗哥城,但他很肯定的感觉到张以对他和他的族人没有恶意。他愈来愈担心儿子的羸弱,他要将儿子的血性激发出来。如果自己那天不在了,儿子能不能压得住各个部族。他希望张以是儿子强大的后盾。
柳鹏没有再给西夏骑兵机会逃走,将主说过,两军对阵,要用最快和最有效的手段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他没有吝啬火雷,在两拨攻击后,西夏大部分人都倒下了。
大势已去的西夏人放下武器投降了,柳鹏很生气,如果不是考虑到有大鱼,他会毫不犹豫剿灭这群人,自己的大军虽然没有什么伤亡,但这群人却给他弄的牙疼。
在审问过后,柳鹏证实了自己的想法,真是一条大鱼,是西夏崇圣帝李乾顺的侄子舒王李仁礼,由于西夏东线在和金人作战,李乾顺就派舒王出来安抚西部两府各军司。
柳鹏派特务营押着李仁礼和他的亲卫一行十多人,赶往卓罗城,自己押着八百多俘虏准备和吐蕃鸠摩罗智在济桑汇合。
李乾顺很郁闷,皇后耶律南仙,也就是辽国的成安公主每天吵着要去救父皇,但金人实在是势大,他没有把握,但年中还是派五千精锐去西京接应,还没有到达西京,听说天祚帝大败,西京沦陷,后又听说耶律延禧逃到阴山,派大将李良辅带三万大军去救。
大将李良辅领兵与金将完颜娄室战于宜川河畔,西夏兵又大败。后李乾顺遣大臣曹价向天祚帝恭问起居并探听消息,给天祚帝馈赠粮饷,李乾顺又再次出兵救辽,被金军阻击不能前进。
岁末又爆发了雪灾,李乾顺已经有些自顾不暇了,看来是辽国气数已尽了,但皇后每天在他身边哭诉,连太子李仁爱也和他母亲耶律南仙一样哭泣,还一病不起。
这几天李乾顺有些心悸,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按时间上推算,舒王应该回到兴庆府了,李仁礼不但是舒王,还是西夏河南转运使和礼部侍郎,西面和河南好久没有消息回京,他总感到不踏实。
刚从太子府中出来,李乾顺听到有急报。“报陛下,和南军司紧急军报”殿外传来侍卫的急报。李乾顺感到心头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