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诱饵
张弛之所以会朝天开枪打响战斗自有他的道理。≧≥≧
先张弛是想试试自己猜的是否正确,事实也证明张弛是对的。
其次这可以在第一时间给战士们提个醒。
更重要的,是张弛不希望等日军起进攻。
与其等敌人准备好了起进攻,还不如逼着他们起进攻……张弛的枪声就使混进来的日军就以为自己被现了,于是就不得不提前动了攻势。
提前就意味着他们还没有做好准备,没有做好准备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日军偷袭所能造成的伤害。
在这一点上,日军显然是上当了,又或者可以说是日军作贼心虚,他们混在中**队中生怕露了马脚,全身的神经都紧绷着,当张弛开枪时他们就想当然的以为是哪个队员被现了于是不假思索的就展开了进攻。
但这时日军的偷袭部队甚至还没能来得及散开,他们还三五成群的聚在差不多的范围内,这在开打后很容易就形成敌我之间的两条阵营……这是渗透战的大忌,原因是渗透战的人数少,如果形成敌我阵营的而无法造成混乱的话,那基本就意味着渗透战的失败。
就像现在这样,混乱只局限在训练场的一个小范围内,而远征军战士也因为习惯了日军的渗透战……话说他们在缅甸时就没少吃过日军渗透战的亏,有句话叫吃一堑长一智,在吃了这么多次亏而且还是生命及鲜血的代价后,远征军战士每一名战士都知道了在碰到敌人渗透战时该怎么做。
所以,在枪声响起时,战士们并不是端着枪冲上去,相反,他们是退后,举着枪一边警戒一边退后,如果现有人面朝他们冲上来……那不用犹豫,开枪将其击毙就是了。
当然,这其中有可能会杀错人,但在渗透战中这是不可避免的,这虽然很残酷,但这时的确必须遵循“宁愿错杀也不许漏杀”这个原则。
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混在战士们中的敌人就有可能引起更大的混乱,也就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于是没过多久,敌我之间就形成了明显的分界线,由于人数上的巨大悬殊,在形成分界线时日军就被中**队给包围了。
见到这番状况,威廉不由惊异的望了张弛一眼,他有些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就在刚才,他还不知道该怎么指挥才能解决这些混进来的日本人……但还在他为这个问题苦恼时,中**队就已经稳定住了局面。
这时威廉准将就不由在想,如果是同样的情况,日本人混进了美军部队的话,那么会有什么结果?!
“也许,我真的是小看这些中国人了。”威廉准将心里想着:“他们是支优秀的部队,比美国海军6战队还优秀,这一点勿庸置疑!”
就在威廉准将愣时,却惊恐的现张弛举起手枪对准自己……威廉准将条件反射的一低头,同时心里条件反射的大骂:******,这个中**官想乘这个机会干掉我!
一边想威廉准将就一边举起枪对准张弛,但下一秒他很快就现自己又误会这个中**官了,因为随着一声枪响,威廉准将身后就有一名“中**人”惨叫着倒在地上。
“将军!”张弛轻轻的撇开威廉准将的手枪,朝那名被击毙的“中**人”扬了扬头,说道:“还是有些敌人混进来了,小心!”
“好的!”威廉准将点了点头,眼里闪过一丝尴尬。
此时的威廉准将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自己屡次三番的跟这个中**官为难,而这个中**官却救了自己的命……威廉准将再看看身边的几个警卫员和参谋,他们人人脸上都露出恐惧和茫然,甚至有些人还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突然之间,威廉准将就觉得自己的命似乎都在身旁这个中**官身上了,他能信任的也只有这个中**官了。
其实张弛也并没威廉准将想的那么高尚伟大,而是他清楚这队日军的目标是以威廉准将为的指挥系统,张弛这是以威廉准将为诱饵清除成功混进远征军阵营的日本兵呢!
张弛想的没错,日军是分成了三个部份分头行动。
第一部份日本海军特别6战队的第二中队,这个中队也就是被远征军困在训练场的这些日军……他们人数共有七十余人,他们的目标原本是威廉准将的指挥部,但在训练场外意外的看到威廉准将一行人前来视察,于是临时改变计划跟了进来,没想到却被中**队现并包围在中间动弹不得。
第二部份是日本海军第七特别6战队的第一中队,他们的目标是航母,这个部份是这次行动的重中之重,人数也最多,达到了一百五十人,但也是最为失败的一个部份。
这主要是因为张弛的那几声朝天鸣枪,逼得第一部份的日军不得不提前行动,而在第一部份的日军起进攻时,第二部份的日军甚至还没到达航母。
这些日军原本以为自己还有希望,因为港口、码头还是处于一片混乱中,到处都是往来奔走的中国士兵和美国士兵。
但当他们赶到航母前时,却现航母已不允许任何登船……
在这时候,任何人都知道此时想炸毁航母已经是不可能了,如果日军指挥官够灵活的话,就应该随机应变改变目标……比如军火库、又比如燃料库,这样才可以“以有限的生命挥最大的作用”。
但日本偏执的个性却是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他们犹豫了一阵,最终还是坚持原计划……无论如何也要冲上航母将其炸毁!
于是一百多人沿着狭窄的舷梯就往航母上冲。
其结果可想而知,不说航母上一个连的部队严阵以待,仅是那舷侧的几十挺高射机枪平射下来就把那些不知好歹的日军给打得稀烂了。
这也就注定了古贺峰一这次渗透战的失败,而且还是惨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