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道德经》

“我举个例子吧,这就叫做公平或者一视同仁。你修佛,他修道,他习文,我读书,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上天给每个人的选择和机会都是平等的,这就是天地不仁,他不会因为喜欢你,让你生下来就高人一等,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我们今天之所以有地位的高低,那是因为我们个人的奋斗,或者祖辈的福荫,天地初开之时,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

你可以埋怨命运的不公,但是你要明白,天地给你的时间都是相同,在有限的生命中,你可以做无限的事,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遗臭万年,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而年轻就是你最大的资本,未来就是你选择的空间。

圣人正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才会飞升而去。他们不干预人间的纷乱,痛苦也好,忧伤也罢,因为他们明白既有其因,必有其果,既有其生,必有其死,这就是所谓的一阴一阳谓之道。”

静,整个现场格外的安静,所有人静静地聆听思索着扬一的话。

一根绣花针落地可闻。

扬一清朗的声音,仿佛有着无穷的魔力,透露出某种浓浓的道义。

“原来是这样!”

释信和林修缘顿时豁然开朗,在他们眼前,仿佛展现了一条新的康庄大道,他们隐隐之间像是突然抓住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得到,恍惚之间,看向扬一的眼神突然变了。

扬一淡淡地扫了一眼,趁热打铁地吟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洋洋洒洒,如汪洋自恣,玄之又玄,似众妙法门。

当年,老子出函谷关,留下这五千字真言,逍遥而去,却影响了炎黄子孙数千年,扬一把这部《道德经》传播到这个世界,更是让这帮井底之蛙,惊为天人。

大道至简。

“古语有云,朝闻道,夕可死。先生大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我苦修数十载。”

林修缘站了起来,冲着扬一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躬,全心全意,发自真诚,满含着深深地歉意,更多的是闻道的欣喜。

扬一这五千字真言,他所明的不过十之一二,与自己昔日所悟的道,互相印证,以前苦苦思索而不可得的东西,突然茅塞顿开。

“师傅,我懂了,我终于知道你让我下山的原因了。”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扬一不愧是天之骄子,市之大隐。

“先生,请再受我一拜。”说完,林修缘再次深深地拜了下去。

扬一坦然地接受了这一拜。道法自然,达者为师!

如果说,林修缘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那么释信还有一些不甘心。

“扬施主,如此说来,道便是世界的本源?那么道又是什么,如果道凌驾于一切,那么要这满天神佛又有何用?”

扬一笑而不语,静静地从一旁拿起一盏茶杯,倒满了茶水,他没有停,继续倾倒,知道茶水溢了出来,蔓延到自己脚下。

他看了看众人疑惑不解的目光,解释道,“水满而溢,大师的杯子太满了,便再也装不下道了。一个杯子,装了水,他就不能再装茶,装了茶,就不能再装酒。

大师的脑海里都是佛说过的话,便再也听不进我说的话,更悟不了自己的心。

神佛的存在是为了向世人指明方向,他也是道的一部分,仅仅代表一家之言,我今天说的话,也只能算一家之言,都是道的一部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这个道理。

我有一言,与大师共勉,别人对的,并不代表你错,别人错了,也并不代表你对了,所以有什么好争的呢?放下,难道不是另一种得到?”

扬一的话突然如惊雷一般在释信的心头炸响。

我错了?我对了?

是啊,为什么万事万物一定要分个对错呢,为什么不是都对呢?

出家人,四大皆空。放下名利,舍弃好胜之心,功利之心,放弃嗔痴贪,舍弃偏执,我得到的何尝不是另一种思路?

这大概就是殊途同归吧。

扬一突然神色一正,凛然说道,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这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不过260余字,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

今天,由扬一在这里缓缓吟来,如春风化雨,滋润在场诸人的心田。

很多人,虽然不懂佛,但是扬一的话,却让他们不明觉厉。

这一刻,扬一的超凡脱俗的见识,体现的淋漓尽致。

释信苦苦地思索着扬一的话。,全场的佛家,道门的子弟,都羞愧地低下了头颅,

“啧啧,人家这才是有慧根的人,我们这么多年都活狗身上了。”

“是啊,简直白活了。数十年的苦修,不如一朝顿悟啊。”

就连一旁的孔儒也听得如痴如醉,难以自拔,果然没看错,扬一之才,果然才高八斗。

既如此,老夫便再助你一臂之力吧。

“啪啪”

孔儒一边鼓掌,一边赞赏地望着扬一,“扬一先生的《神雕侠侣》,真是写尽人间真情,道尽世间豪侠,我想扬先生对于我们儒家的文化应该也非常了解吧,老头子,心痒难耐,想和先生探讨一二。”

孔儒的话再次引起现场观众的呼叫声。

顿时,观众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