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诱敌
吴三桂等人不理解李宏宇的用意,皇太极也对李宏宇的行为感到一头雾水,李宏宇忽然之间仿佛转了性,竟然在野草岗跟清军对峙了起来,而不像以前那样千里奇袭。
这使得皇太极心中感到颇为不安,他可不认为李宏宇想跟他打正面的消耗战,那样一来很显然对明军不利,正中他的下怀。
皇太极冥思苦想了一番也不知道李宏宇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原本担心李宏宇安排了援军,可在漠南蒙古大部已经被他收复,李宏宇以前最为依仗的蒙古人将无法再出手相助。
因此,皇太极最后断定李宏宇这是在等关内的援军,否则不会就这么在野草岗跟清军耗着。
说到底大明人口众多,再调集一批兵力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一点儿满清现在还无法比拟。
皇太极并不怕明军从关内调兵,与大明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他对明军的战斗力已经一清二楚,那样的部队来的再多也于事无补,最终不是落荒而逃就是成为清军的俘虏。
真正令皇太极担心的是明军的水师,既然李宏宇都出关了那么明军的水师肯定也会随之而来,当年石门山上明军水师的战斗力可是比备受外界称赞的禁军还要强。
这些年来,皇太极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李宏宇的动向,不过李宏宇好像并不受崇祯皇帝的喜欢,以至于李宏宇一直在外漂泊,十年间都未曾回京。
皇太极身为满清的皇帝自然理解崇祯皇帝为何要这样做,李宏宇的存在犹如一把双刃剑,技能杀敌也能伤己,因此崇祯皇帝暗中要对李宏宇进行打压和疏远,免得其功高震主。
如此一来就给了皇太极机会,可以在辽东安心发展势力,最终解决了内外矛盾和麻烦,国力大幅度提升,足以跟明军在关外决战,进而一举把明军赶进关内。
皇太极曾经也想过手机李宏宇手下三大水师的情报,由于辽东距离江南太远,再加上三大水师都有专门的情报机构专门捉拿奸细,所以他手里并没有多少水师的情报,只知道李宏宇手下有三大水师。
这一次,皇太极对关外之地可谓势在必得,他知道自己的健康情况日渐堪忧,因此想要在死前消除关外明军对满清的威胁。
如今李宏宇来了正好,皇太极正好可以趁机拔了满清的这个眼中钉,他可不会像努尔哈赤那样保存实力,而是将倾力与之一战。
经过慎重权衡和考量,当清军集结完毕后,皇太极准备率先向野草岗的明军发动进攻,他要赶在明军援兵抵达前击溃李宏宇。
为此,四月中旬,皇太极召集了手下的清军将领布置作战任务,准备拉开野草岗大战的帷幕。
“皇上,臣愿作先锋,率军攻打明军营地,把李宏宇的头颅带来献给皇上。”
得知皇太极准备开战后,身为四小贝勒之首的多尔衮当仁不让地请战,四大贝勒后,满清风头最盛的就是四小贝勒,成为了皇太极手中开疆拓土的利器。
既然多尔衮开了口,那么现场的将领自然没人跟他争,况且先锋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将承受明军最猛烈的反击。
“既然如此,那么朕就让睿亲王担任此战的主攻。”
皇太极知道多尔衮心里不服李宏宇,于是笑了笑后叮嘱道,“记住,咱们有兵力上的优势,你的任务是消耗明军的力量,切勿与其硬拼!”
“臣明白。”多尔衮闻言向皇太极一躬身,意气风发地答道,他倒要看看李宏宇究竟有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厉害,要是抓住了李宏宇那么必将青史留名。
“诸位,此战关系我大清国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皇太极环视了一眼现场的将领们,沉吟了一下后高声宣布道,“传令下去,凡是擒获李宏宇者,勿论死活,进封亲王!”
轰的一声,现场顿时骚动了起来,满清现在只有六名亲王,如果能趁着这个机会进封亲王,那么可就是一步登天了。
清军在营地里调兵遣将的一幕被明军设在野草岗上的观察哨位探知,立刻禀报了李宏宇,李宏宇知道皇太极是要发动进攻,因此让手下的明军将领做好迎战的准备。
果然,就在明军整军备战妥当不久,清军就在多尔衮的率领下向明军营地发动了进攻,一场惨烈的厮杀缓缓拉开了帷幕。
明军营地外围驻扎的是禁军,为了避免清军冲破明军的阵势,李宏宇肯定要把手里最强的兵力放在外围阻挡清军,这使得清军的攻势被死死地挡住。
李宏宇心里很清楚,皇太极这次肯定会动用清军的主力来攻打明军的营地,想要一鼓作气冲垮明军的阵营,而他手里唯有禁军能派上用上,其他的明军根本无法承受清军如此猛烈的攻势。
“传令下去,各部按计划后撤!”
两个时辰后,立在山头督战的李宏宇放下手里拿着的千里筒,沉声向一旁的传令兵下达了命令。
清军的攻势此时依然猛烈,禁军已经出现了不少伤亡,因此他决定提前撤退,目标是退回宁远城。
随着李宏宇的命令,明军位于后方的部队在各级将领的带领下轻车简从,火速向宁远城的方向进发。
“皇太极,野草岗留给你了!”望了一眼清军营地方向后,李宏宇挥了一下手,领着周围的士兵快步离去,根本不介意丢掉野草岗。
清军大营,帅帐。
皇太极神色严肃地等待着最新的战报,代善等满清高层在一旁作陪,私下里低声议论着战况。
由于禁军奋力抵抗多尔衮的进展非常缓慢,清军的士兵很多都是第一次遇到作战如此勇猛的明军,与以前关外的明军截然不同。
“禀皇上,明军退了,向南逃窜。”就在皇太极皱着眉头陷入沉思的时候,一名将领兴冲冲地奔进帅帐,单膝在皇太极的面前跪下后高声禀报。
“明军退了?”皇太极闻言眼前顿时就是一亮,颇为意外地望着那名报信的将领,没想到明军竟然这么快就撑不住。
“回皇上,明军败了向南逃窜,睿亲王现在正率军追杀。”那名将领连忙点了点头,一脸兴奋地回道。
“恭喜皇上,我大清军天下无敌,连李宏宇都甘拜下风。”听闻此言,一名满清的权贵不由得高声向皇太极说道。
“皇上天威赫赫,大明不堪一击。”紧跟着,其余的权贵们纷纷开口符合,现场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与众人不同,代善的眉头则微微皱着,坐在那里不动声色地品着茶,在满清的将领中他和皇太极是最早跟李宏宇打交道的人,当年铁岭一战使得他记忆犹新,谁能想到李宏宇竟然以身犯险,从林丹汗那里借来了援军。
当然了,现在林丹汗已经被皇太极杀死,李宏宇在关外没有了援军,但不可否认的是李宏宇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人物,无论有没有援军都令人畏惧,这一点儿他和皇太极深有体验。
皇太极此时的心情与代善一样,脸上的神色阴晴不定,他并没有表现出欢喜而是面色变得凝重起来,很显然目前的战局非常反常,令他有一种心神不宁的感觉,李宏宇其实那么容易被击败的。
经过片刻的沉思后,皇太极一伸手制止了众人的恭维,神色严肃地望着现场的人说道,“明军不是败了,而是想要脱离战场撤回宁远城!”
“撤回宁远?”听闻此言,那些拍着皇太极马屁的权贵们不由得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太极这么肯定明军是主动撤退,而且还是宁远不是距离最近的塔山。
“李宏宇如果能这么简单就被击败的话,那么也成为不了大明的太傅,现在明军虽有损伤但尚未伤筋动骨,岂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败了?”
见众人现在还没有反应过来,皇太极不由得眉关紧锁,语气有些冰冷地解释道,“明军在关外现在只掌控塔山和宁远两座城池,宁远城城高墙厚,城防最为坚固,距离山海关也近,李宏宇肯定会选择那里作为栖身之所,静待援军的到来。”
“原来是这样!”这一下,现场的那些权贵们顿时弄清楚怎么回事,不由得一阵骚动,正如皇太极所说的那样,李宏宇岂能这么容易就败了?
“哼,想逃,可没那么容易!”
皇太极觉得他已经看穿了李宏宇的用意,双目寒光一闪后冲着一旁的传令兵喝道,“传令下去,全军追击,务必要困住李宏宇。”
此时此刻,皇太极一门心思的要抓住李宏宇,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那么要想除了这个满清的祸害可就难了,有李宏宇在的话满清的安全始终无法得以保证。
在皇太极的命令下,清军立刻拔寨启程,日夜兼程浩浩荡荡地南下追击逃走的明军,明军并不恋战,边打边往宁远城撤退。
两天后,明军撤进了宁远城,依托宁远城坚固的城防摆出了死守的架势。
清军一南一北把宁远城围了起来,皇太极在宁远城城南设下了重兵,防止宁远的明军逃回山海关,也阻止山海关明军的到来。
在皇太极看来,面对着清军的重重包围,明军这次可谓是插翅难飞,虽说宁远城的城防很坚固,但清军早已经不是当年对攻城一窍不通的后金军,不仅有着系统的攻城器械而且还有大量仿制的火炮。
对皇太极而言,清军的最大威胁来自宁远城四个城角的广角炮台,那里面安置的是明军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红夷大炮,十多年前努尔哈赤差一点被红夷大炮给轰死。
不过,宁远城红夷大炮所造成的杀伤在皇太极心理承受范围内,只要攻破了宁远城的城墙,那么宁远将唾手可得。
就在皇太极在宁远城外的清军营地里召集将领们商讨进攻宁远城的计划时,这天午夜,杏山城紧闭的城门忽然之间打开了,城里的明军蜂拥而出,趁夜偷袭了城外的清军营地。
由于皇太极已经把手头所有的兵力都调去对付李宏宇,故而杏山城城外只剩下万余汉军八旗兵,是经历过笔架岗之战的那一批人,原本这些人的士气就比较低落,受到袭击后惊慌失措下很快就溃败而逃。
杏山守将杜威并没有追击逃走的汉军八旗兵,也没有让军队南下,而是紧急赶往了东北处的海岸。
杜威已经接到了城外送进来的情报,李宏宇派来的水师已经在岸边等候,让他们前去岸边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