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九章 回京护驾

崇祯十七年,七月中旬,江户城。

李宏宇没有住在德川家启的天守阁,而是住在了军营里,毕竟江户城刚刚拿下市面还不太平,军营里是最安全的地方。

其实,天守阁也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城高墙厚易守难攻,不过那里毕竟是幕府将军的住所,相当于大明的皇宫,李宏宇要是住进去的话无疑就犯了忌讳。

所以李宏宇就选择了军营,而让德川家启依旧住在天守阁,也算是履行自己善待其的诺言。

这天,李宏宇正在军营里跟诸位将领议事的时候,一名士兵急匆匆送来了一份急报,当他看完后脸色顿时就是一变,脸上浮现出复杂的神色。

虽然李宏宇的心里早有准备,但当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他一时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这份急报是崇祯皇帝所发,急招李宏宇率军回京勤王。

原来,就在李宏宇筹备攻打倭国战事的同时,在西安建立大顺国的李自成于五初誓师东征,仅仅半个多月后就攻占了重镇太原城。

六月中旬,李宏宇攻打江户湾的时候,李自成攻克了宁武关,守关的将领周遇吉力战而亡,家眷悉数殉难。

由于在宁武关损失惨重,故而李自成下令屠城,宁武关被杀得鸡犬不留,尸横遍野。

就在屠城的当天晚上,大同总兵姜瓖遣人向李自成投降,宣府总兵王承胤的降表随后也抵达。

当李自成率领大顺军开进宣府时,宣府城的百姓由于听闻“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宣传后对大顺军是热烈欢迎,举城哗然皆喜,结彩焚香以迎。

面对李自成的大顺军所展现出来的摧枯拉朽之势,京城朝野皆惊,谁也想不到大顺军的进展会如此顺利,更想不到沿途的明军争相投降。

因此,崇桢帝急调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和山东总兵刘泽清入卫京城,并号召在京勋戚官僚捐助饷银。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顾不上李宏宇正在指挥征讨倭国的战事,下发了公文调李宏宇率水师进京勤王,这个时候他所能指望上的也唯有战斗力强悍的水师了,李宏宇成为了他最为信任和依赖的人。

崇祯皇帝相信,就算大明所有的官员都投降了逆贼李闯,那么李宏宇也绝对不会那样做,肯定会率军与李闯血战到底,保卫大明的江山社稷。

李宏宇很清楚如果不是倒了万般无奈的境地,崇祯皇帝绝对不会调他回京护驾,因此他准备执行崇祯皇帝的调令,率领两万水师赶往天津港,同时从朝鲜调兵进入倭国加强威慑。

“娘子,这里的事务就拜托你了。”离开的时候,山下樱子率领众将在江户湾给李宏宇送行,李宏宇沉声叮嘱山下樱子,“如非必要,切勿再动刀戈。”

李宏宇与山下樱子生活了这么些年,自然清楚山下樱子的性格,山下樱子对那些叛徒或者不肯归顺的人从心慈手软,这与她童年的精力有关。

虽然山下樱子并不是水师在倭国的最高将领,但她是李宏宇的妻子代表了李宏宇的权威,并且是水师的元老之一,故而水师的那些将领肯定以她马首是瞻。

李宏宇并不只是想要攻下倭国就算了,还要治理倭国让其为他所用,所以就不能乱开杀戒,这个时候就需要收拢民心。

“妾身记下了。”

山下樱子闻言微微颔首,随后关切地望着李宏宇说道,“相公,京城局势危急,相公要多加小心。”

说实话,山下樱子并不愿意李宏宇前去京城护驾,李自成的大顺军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沿途明军争相刀戈,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打到了居庸关,这说明大明的朝廷已经不得人心,李宏宇去了的话难免要跟大顺军开战,这样做根本就划不来。

山下樱子原本就不是大明的人,因此对崇祯皇帝并没有多少忠心,听闻大顺军兵力超过了十万,她担心李宏宇此番前去会有危险。

有句话话说的好,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大明已经烂到了骨子里,李宏宇就算是拼尽全身的力量也很难让其起死回生。

“娘子,匪军这次来势汹汹,沿途的官军又无耻刀戈,以至于人心思变,恐怕不等相公抵达天津京城就会沦陷!”

李宏宇知道山下樱子是在担心他,于是叹了一口气后说道,明军很显然已经斗志全无,再加上那些想要保全性命的文武官员暗中私通李自成,别看京城城防坚固恐怕届时起不到丝毫作用。

“相公,要是皇上遇难,你该如何行事?”

山下樱子觉得李宏宇言之有理,李自成的快速推进以及沿途明军的投敌必将对京畿的官员将士产生巨大影响,恐怕没人有跟大顺军拼命的心思,因此郑重其事地问道。

“如果能找到皇上的子嗣,相公将拥立其登基继位。”

李宏宇沉吟了一下后说道,“倘若皇上的子嗣悉数遇难,那么相公唯有静观其变。”

“大人,届时属下就拥戴大人登基为帝,平复乱世。”这时,一名立在山下樱子身旁的将领不由得沉声说道。

“对,这天下就应该由大人来坐。”其余将领闻言纷纷开口表示支持,他们都是李宏宇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自然对李宏宇忠心耿耿,希望李宏宇成为九五之尊。

而且,放眼大明,论功绩和资历,又有谁能够与李宏宇相抗衡。

“不得胡说,皇上尚在,你们这是陷本官于不忠不义。”李宏宇闻言顿时眉头一瞪,开口呵斥道,不过心中却倍感欣慰。

这些将领的态度自然就是水师乃至海关司人员的心态,这会使得以后的事情变得简单顺利许多。

“好了,大家也是为相公着想。”将领们闻言顿时闭口不语,谁也不敢反驳李宏宇,山下樱子见状笑着打起了圆场,她肯定能看出来李宏宇虽然呵斥但并没有怪罪的意思。

“你们呀……”李宏宇叹了一口气,望了一眼现场的诸位将领,抬步走上了海龙号,与码头上的山下樱子等人挥手告别。

与此同时,京城,乾清宫,上书房。

“回皇上,军饷有着落了,太师府的管家刚才捐献了二十万两的财物。”

崇祯皇帝正在皱着眉头端坐在案桌后陷入沉思时,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快步走了进来,神色欣喜地向崇祯皇帝说道。

“二十万两?”崇祯皇帝闻言顿时微微一怔,神色显得颇为惊讶,这也太多了一些。

“禀皇上,整个太师府值钱的东西已经被变卖一空,太师府的管家说了,此时正值国家危难之际太师府理应以身作则,毁家纾难。”

“唉!”

崇祯皇帝的神色随之变得激动了起来,望着王承恩不无感慨地说道,“如果朝臣们能像李太师一样忠心为国,大明何至于此?”

王承恩闻言顿时陷入了沉默,自从李自成的大顺军进驻宣府以来,崇祯皇帝为了确保京城的安危放下身段希望京城的文武百官能募捐出一笔银两,以补上拖欠守卫京城将士的军饷,鼓舞士气,等待各地勤王之师的到来。

近些年的战事已经掏空了崇祯的内库,户部的国库更是早已经见了底儿,崇祯皇帝希望朝臣们能同心协力度过眼前的难关。

可结果令崇祯皇帝倍感失望,虽然他低下了皇帝高贵的头颅希望募捐,但面对他的募捐提议,京城的皇亲国戚是一毛不拔,满朝文武装疯卖傻。

相对于官场上官员们的冷漠,民间的百姓则自发地进行了捐款,虽然他们的钱少但至少表明了一份心意。

据史料记载,有一名年过花甲的老人来到户部捐出了自己毕生积攒的四百多两银子,崇祯皇帝得知后颇为感慨,赏了那名老人一个锦衣千户的职务。

跟这名捐出全部身家的老人相比,朝廷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的举止就显得颇为不堪。

内阁首辅魏藻德作为京城百官之首,仅仅捐了五百两银子,而崇祯皇帝规定捐三万两银子为上等,将受到他的亲自奖赏,指望着朝臣们尽可能多的捐献。

相对于文武百官捐献几十两到几百两的敷衍行为,宦官的表现则显得忠贞许多,宦官首富王之心捐了一万两,王承恩捐了两万两,在捐款的总额上吊打满朝文武。

虽然有一批文武官员捐献出了银两,但更多的权贵则是在哭穷、耍赖和逃避,根本就不想掏一分钱出来。

为了表明自己没钱,有的官员竟然把自家的锅碗瓢盆拿到大街上叫卖,摆出了一副不过日子的架势,更有甚者在豪宅门上贴出售房告示,一系类的荒唐行为令人大跌眼镜。

鉴于官场的捐献不理想,崇祯皇帝思来想去决定要在朝臣们当中树立一个榜样,而国丈周奎就进入了他的视线。

崇祯皇帝知道周奎有钱,这些年周奎凭借着国丈的身份可是捞了不少油水,用富得流油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原本,崇祯皇帝认为周奎身为国丈与大明的皇室休戚与共,在这种危难时刻肯定会伸出援手。

因此,崇祯皇帝派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徐高上门拜访周奎,先把周奎从伯爵进封为了侯爵,然后传达了崇祯皇帝的口谕,希望周奎能在文武百官中带个头,捐献十万两银子。

谁料周奎闻之后立刻躺在地上打滚撒泼,哭得死去活来,自诩为一个勤俭节约的清廉官员,最后还是周皇后相劝,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捐出了一万三千两。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周皇后给了周奎五千两银子希望他能一起捐出去,结果周奎只捐了三千两,把另外两千两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因此,太师府的这二十万两银子着实是扎眼,也令崇祯皇帝倍感欣慰,至少大明还有李宏宇这个忠肝义胆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