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德尽必灭,殃尽必昌
转眼间,已经到十二月中旬了。※%頂※%点※%小※%说,
这时北风如刀般在呼啸,天空上飘着一朵朵雪花,使整个青山村都披上一层银装,显得白茫茫一片。
放眼望去,整个世界冰天雪地。
下雪了。
这是今年入冬的第一场雪,下得有些大。
大院落的亭子里,沸水滚腾喷雾,茶香依然在弥漫。
封青岩和唐海鱼在静静喝茶,不时讨论一下佛道儒三教,倒是让他增长不少见识。虽然唐海鱼是一个商人,但平时也爱看书,特别在这近几年来,对佛道儒三教都有涉及,很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封青岩虽然博览群书,但是年龄毕竟摆在那里,对人生的感悟肯定不如唐海鱼。而且,唐海鱼在商界有银狐之称,在商业手段和嗅觉方面都十分恐怖,是一个十分牛的牛人。
大概半个钟头后,唐海鱼也告辞了。
这时,封青岩简单收拾一下,就回到书房里看书。
现在是十二月十二号,距离腊八也就是新历一月十七号,还有一个月零五天。不过,游方殿在他手上已经有三四个月了,而当初由土地庙到游方殿,也不过是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时他有些疑惑,为何青山城隍府还没有出现?
封青岩坐在书房的窗前,静静看着外面的雪花在思索,接着他来到卫生间把上衣脱下来,通过镜子看着背上的青面獠牙刺青。不过,这幅鬼图并没有什么动静。似乎只有那一双冰冷的眼睛,在冷冷地俯视着世间……
一会儿。他就穿上衣服。
不久后,他开着车慢慢朝县城驱去。接着来到县城的城隍庙。
在民间传说中,城隍有的地方又称城隍爷,是古代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也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关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主管着生人亡灵、奖善罚恶、生死祸福等等。
县城的这座城隍庙,虽然看起来有些破旧。但是地方不算小。
放眼望去,城隍庙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拜亭、大殿、养生池、寝宫等。建筑均为琉璃瓦覆盖,卷棚出厦,飞檐四出,造型精致,结构紧凑。
不过在这时,城隍庙显得十分冷清,并没有多少香火。
这时。封青岩慢慢走进去,门楼高七八米,歇山式双层建筑,正脊浮雕游龙数条。有凤凰在上下飞舞,有荷花、狮子在左右陪衬,异常生动;大殿正脊两端雕有吞脊吻兽。两侧刻滚龙数条,并饰凤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过海”及苍松翠柏、人物、鸟兽。构图和谐精致,栩栩如生……
进了门楼。过了拜亭,就是大殿。
在大殿前,有着一名六七十岁的老人在静静扫雪,老人有些清瘦,头发已经花白。城隍庙里空荡荡的,只在四周还散落着几名年轻的游客,显得十分冷清。
此时,封青岩在大殿前停下脚步,目光凝视着在大殿右则柱子上一幅告慰亡灵的祭联,口中不由轻轻地念出来:“为善不昌,前世因有余殃,殃尽已昌!”
但是,在左则的柱子上,却什么也没有。
“咦,这幅祭联怎么缺少上联?”
这时,一个看起来像大学生的女生惊讶说道,显得颇为疑惑,“看起来,感觉有些怪怪的。”
“怎么不补上?”
一名男生走过来,也疑惑说道。
紧接着,又有几名大学生模样的男女生走过来。
这几名大学生,都是二十出头的样子,看样子似乎是来游玩的游客。他们共有五人,二男三女,脸上挂着些好奇和笑容,显得青春有活力。
封青岩看了一会儿,接着又凝视了一会儿大殿,若有所思说道:“还不是时候。”
“什么意思?”这时,那名女生问着。
“到时候,你们会知道的。”封青岩沉默了一下道着。
“他在说什么?什么还不是时候?”一名男生疑惑说道,接着他看着左则柱子,难道城隍庙太过冷清,庙祝得懒得修了?
封青岩淡然一笑,接着走进大殿,接着突然回头,看了一眼五人,道着:“想知道上联吗?”
“年轻人,你知道上联?”
这时,那名扫雪的老人走过来问道。
“老人家,这上联不见了,怎么不补上啊。”那名女生好奇问着。
“补不上。”老人摇摇头。
“补不上?什么意思?”五名学生听到不由一愣。
封青岩听到也有些疑惑,也不理会补不上是什么意思,不过在此时老人并没有多说什么。
“年轻人,你知道上联?”老人再问着。
这时,那五名学生也看向封青岩,似乎颇好奇和期待。
封青岩笑了笑,接着就念出来:“为恶不灭,祖宗必有余德,德尽必灭;为善不昌,祖宗必有余殃,殃尽必昌!
扫雪老人听后,微微有些惊讶起来,连连说道:“不错,不错。”
五人闻言也不由愕然起来,想不到封青岩只是片刻间,就把这幅祭联给补了上来。并且,将祭联中的“前世”改为“祖宗”,将“因”和“己”改为“必”,并补上上联,言简意明揭示了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的必然规律。
五人愕然一下,也很快回神过来。
而在这时,封青岩已经走进大殿,静静地凝视着城隍爷。
这时,他的精神有些恍惚,如灵魂出窍般念头飘向了远方。接着,也知道自己想多了,不禁甩了一下脑袋,不再去想。他的目光从城隍爷的雕像上移开,落在大殿内两侧,细细地欣赏着其他牛鬼蛇神。
在民间传说中,城隍下辖有文武判官、各司大神、牛马将军、日夜游神、枷锁将军等。其中城隍的僚佐为各司,而各司依各庙配置,并不相同,有三司、六司甚至到廿四司或卅六司之说,且各司名号,也不尽相同,如头城城隍庙则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为司……
……